首页 > 社会

对大学中存在不了解民族团结的现状的看法

更新时间2019-05-29 17:10:01

  一、加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现实需要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随着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是关系祖国统一和边疆巩固的大事,是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大事。因此,加强高校学生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提升高校民族团结向心力、凝聚力,其前提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民族团结教育。

  二、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查阅文献和个别访谈了解到,目前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方面存在着对象模糊、主题失衡、方法单一等问题。第一,民族团结教育对象存在模糊而不明晰的况,常常陷入误区,认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对象主要是存在民族认知差异的学生群体;第二,民族团结的教育内容更多的是站在某个民族的立场上认知,而没有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来思考民族团结重要的意义,存在主题失衡的况;第三,从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来看,很多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的方式主要是以说教为主,过于单一,缺乏能够引起共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三、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高校生源的逐步增加,不同民族背景的学生逐渐由集中到民族高校转变为分散至各个普通高校,民族团结的教育任务也从民族高校扩展至各个普通高校,以往的民族团结教育主要针对民族高校中存在民族认知差异的学生而进行,对象性比较突出,而随着民族学生和教育主体的变化,各普通高校在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时,对教育对象的划分和认识往往采用传统的视角,而没有考虑到现有学生群体的重要变化以及高校教育主体自身的情况,因此对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对象容易出现模糊不清的问题,误以为民族团结教育仍是高校中存在民族认知差异的学生。

  (二)高校自身原因

  作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主体的学校自身,多数未将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纳入第一课堂并与第二课堂教育充分结合,而是将民族团结教育视为维护学校民族学生安全稳定的一项工作,以避免民族冲突、确保学校安全稳定作为主要出发点,以学校的民族学生分布为前提,站在民族冲突问题或学校其他民族实际问题的解决角度上来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因而没有能够调动校内外民族教育的专业力量,对于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民族教育,教育内容也没有能够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来思考民族团结重要的意义,没有能够很好的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主题。

  (三)学生自身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高校学生群体所处的时代背景较之以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对于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教育的接受和理解方式出现新的特点,相对于以往的知识单向流动、强制说教、被动教育,学生更倾向于双向互动、平等交流、主动获取新的知识和观点,就民族团结教育而言,传统的说教方式可能不仅不会让学生充分吸收和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反而滋生学生的抵触情绪,不利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进行。

  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对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不仅仅为新时代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也为新时期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出了要求。高校要注重把握实际情况,从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入手,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一)拓展民族团结教育新视角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习总书记从“命运共同体”的维度阐释了中华民族,是对,这不仅是从“命运共同体”的维度阐释中华民族,对共同体思想的丰富与发展,更是对于新形势下协调民族关系和开展民族工作具有指导性意义。因此,从“命运共同体”的视角进一步探索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将“中华命运共同体”与高校民族团结教育相结合,探索新途径新方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促进各民族学生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各民族学生交流

  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开展中国特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途径,加强各民族学生交流,能有效地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践性,民族团结教育能得到更好地发展和进步。高校可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文化活动等平台,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让广大学生进一步认识我们国情,了解各民族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学生民族团结意识,更加深刻地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意义,掌握其内涵和本质。

  (三)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不仅仅是单一的大学生生活组成部分,也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环节。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生活其形式丰富多彩,内容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对相关活动的认可度。将民族团结教育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使民族性和文化活动相结合,营造文化活动的民族氛围,潜移默化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大学生享受的娱乐中,促进各民族大学生交流感情,使得各民族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团结互助,更好地发挥民族团结教育作用。


向学校反映。

上一篇:对大学中存在不了解新型民族团结关系的现状的看法

下一篇:重点论述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