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中国白酒行业次高端中高端市场都有哪些品牌

更新时间2019-05-02 05:26:40

白酒是指以富含淀粉质的粮谷如高粱、大米等为原料,以中国酒曲即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酒母等为糖化发酵剂,采用固态(个别酒种为半固态或液态)发酵,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贮存和勾调而制成的蒸馏酒。如:茅台酒、五粮液、汾酒、西凤酒、洋河大曲等。
  2008年我国白酒制造业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较上年有所加快。2008年1-11月,中国白酒制造行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146,337,958,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9.82%;实现累计产品销售收入141,190,334,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9.94%;实现累计利润总额18,643,047,00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6.79%。2008年我国白酒产量保持了较为迅速的增长。2008年1-12月,我国累计生产白酒5,693,439.22吨,同比增长15.79%,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6.41个百分点,2009年也有所下降。
  2009年以来,白酒行业在消费税从严征收、整治酒后驾车等负面因素的影响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回升势头,尤其是进入2009年下半年行业回升态势更为明确,企业效益进一步提升。
  未来10年中国白酒行业整体将进入一个稳定发展期。预计未来10年,中国白酒业出口增长将达到5%至10%,利润将达到20%。短期来看,预计2010-2012年中国白酒制造行业产值年均增长率约为25.0%,2012年产值将达到3,827.5亿元;收入年均增长率约为23.2%,2012年收入将达到3,190.7亿元;利润年均增长率约为31.8%,2012年利润将达到560.8亿元。综合以上指标可以看出,虽然未来几年白酒发展速度会有所减缓,但行业的景气度将继续保持。
  1、中国白酒市场份额: 据中国酿酒协会统计表明,中国白酒产量从1996年的801万吨到2001年的420万吨,再到2003年的331万吨,2004年的323万吨,2005年的349万吨,2006年的300万吨,2007年400万吨,2008年的430万吨左右,2009年420万吨。白酒已基本达到了一稳定的状态,并可能呈现减少的趋势。 白酒产业全国市场出现萎缩主要原因在于:首先是葡萄酒、啤酒的市场份额增加,侵吞了部分市场;行业内部,从2005年以后,管理成本、市场推广成本以及渠道开辟成本暴涨。另外,从2001年开始,白酒企业的OEM商增加很快,根据业内人士透露,平均每个白酒传统品牌(类似于五粮液、茅台、剑南春等),贴牌商已经超过其自有品牌200%以上。 白酒行业虽然整体形势低迷,但是高端市场却在增加,有足够的利润空间吸引海外资本。高端白酒市场仍然处在增长趋势,因其资本方实力强大,经过高额资金的品牌推广轰炸,打造成了高端奢侈品的概念。 2、白酒市场白酒种类和市场份额比例: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白酒主要包括两种:纯粮固态酒和勾兑酒。其中,前者是按照我国白酒业独有的传统工艺,以粮食为原料,经自然发酵和高温蒸馏而成,后者则是以食用酒精为主要原料勾兑而成的新型白酒。 我国白酒产品以降度酒为主流,且包装装演水平相当精美。60度以上的高度白酒基本上已经看不见了,50-55度的白酒成为高度酒,40-49度的酒为降度酒,而39度以下的白酒为低度白酒,低度白酒的产量已经占我国白酒总产量的40%左右。目前市场上浓香型白酒占70%左右,清香型白酒占15%左右,兼香、酱香以及其他香型的白酒占15%左右。3、白酒产品利润分布况; 在白酒产品中,高中低档白酒的产量和利润分别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形,高档酒的比例较小,约为20%,但所创造的利润却最大,约占50%多;中档白酒的比例和利润均约为35%;低档酒的比例最大,但是利润却是最小,企业主要是靠低档酒占领市场,创造品牌影响。 4、白酒生产厂家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 从各项经济指标来看,我国白酒生产集中度向着大型企业集中,前20位的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占全行业的40%之多,利税占全行业的60%左右,产量约占全行业的30%。据不完全统计,不包括完全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我国现有白酒企业3.7万余家,其中乡以上独立核算的白酒企业约4700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国有及非国有白酒企业1000多家中,大中型企业占22%,销售收人占了78%,利润总额占了96%。大、中型白酒企业以明显的优势主导着我国的白酒市场。发展大、中型企业是白酒行业的必然趋势。在1000多家企业中,亏损企业占28.94%;295个大、中型企业中亏损企业有53个,占企业数的3.97%;国有控股企业870个,亏损企业299个,占总企业数的22.41%。从统计数据上看,全国白酒行业还近1/3的企业步履艰难,困难重重,且亏损企业大多数又在国有控股企业中。 对于中国白酒行业来说,两极分化可能会加剧。一般酒类企业和贴牌商市场运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手笔广告推广模式,前期投入巨资炒作品牌,然后通过知名度来吸引经销商主动找上门来进行合作;另外一种是主打终端模式,即买断餐饮终端来占领市场。这两种方式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市场运作资金,对于资金不充足的品牌,就会逐渐失去自己的“领地”,而资本雄厚的企业就更加强势,这就注定了白酒在未来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5、白酒工艺的发展趋势: 传统白酒将进一步得到继承和发扬,采用传统固态法工艺生产的具有独特品格的传统名优酒,是我国独特的、流传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其精髓的文化内涵将继续保持,并将得到继承和发扬,同时其逐步实现生产方式与现代化技术的有机结合,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目前,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的液态法白酒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其出酒率高、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白酒企业不断发展与创新,使液态法白酒的产量在白酒中已占到55%以上。液态法和固液结合生产的白酒将进一步规范生产,以食用酒精为酒基的液态法白酒和以固液结合生产的白酒,是五、六十年代顺应国家节约粮食、降低成本而诞生的,随着行业的发展,其在数量上的主体地位将得到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但有关液态法、固液结合白酒产品标准的修、制订和严格管理,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以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 净爽类白酒与世界烈性酒趋势吻合,低酸、低酯、低甲醇、低杂醇油的净爽类白酒和为适应农业产业化要求而利用苹果、山植等水果做原料研究开发的新风格、口味的水果发酵、蒸馏白酒,作为新的白酒品种,是白酒行业发展的增长点,其适应广大消费者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卫生、安全、健康的消费趋势与世界上烈性酒的发展趋势的吻合,必将具有一定的市场发展前景,必将得到白酒消费者的喜好。 6、白酒行业的资产况: 白酒行业资产总计1000余亿元,负债总计550亿元左右,应收帐款净额100亿元,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80多亿元,流动资金周转天数1O7天。 7、白酒行业的质量情况: 白酒产品合格率达 90%以上,大中型白酒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在97%以上。8、目前白酒市场竞争的主要策略: 在白酒市场竞争升级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两个特征就是“赶车"和“占位"。 向高档酒的集体迈进,是白酒业“赶车"最显著的特点。为了提高白酒企业的利润空间,伴随新一轮高档白酒市场消费需求增长趋势,愈来愈多的白酒企业,纷纷投入新品牌开发,推出新的高档酒,以积极调整市场战略和提高牌形象,来达到激活老品牌的目的。其中效果最为明显的有“全兴集团"的“水井坊"、“泸州老窖"的“国窖·1573"、“洋河集团"的“蓝色经典"、“西凤酒"的“陈年(包括10年、15年、30年等等)西凤酒"、“汾酒"的“国藏汾酒"、“双沟集团"的“苏酒"-----等等。 OEM热,导致名酒企业集中品牌开发,亦是“赶车"的典型表现。OEM仍然是愈来愈多业外资本进入白酒业,或者是拥有渠道、资本、人力资源优势的强势经销商试图以OEM实现战略转型的主要方式。从目前看,白酒OEM“赶车"现象有三个明显特征:第一,传统优势经销商以OEM转型愈来愈多;第二,OEM愈来愈趋向名酒厂;第三,大区域OEM经营模式的兴起,缓解了原来盲目以全国市场为目标的OEM经营模式,给酒厂和OEM商带来的竞争压力。 而“占位"则表现为白酒“游牧部落"的浮出水面。较“五粮液"、“茅台"等全国性品牌而言,受白酒市场广泛而又缺乏根本性垄断品牌的因素影响,以“游牧部落生存方式"为标志的“区域占位",则表现的愈来愈明显。谁能以最大化资源优势固守某一有着区位优势的市场,成功的机率则很大。 就“占位竞争策略表象"而言,主要表现为“区域品牌"与“全国品牌"、“区域品牌"与“区域品牌"之间的“占位竞争";亦可以是“全国品牌"与“全国品牌"之间的“核心区域占位竞争"。比较明显地是,“贵州茅台"在贵州市场可谓享有“霸位优势";“五粮液"在四川、江苏等市场亦处于“霸位优势"。但这并没有影响这些品牌进入对方优势“霸位区域"进行“蚕食竞争"。作为五粮液核心市场之一的四川、江苏、上海、中原、华北、华南、东北等等区域。“茅台"可谓是一点都没有松懈,以“健康"作为战略出发点,站在培育消费群体和逐渐滲透市场竞争的角度,明显地表现出较好的竞争优势,尽管目前不敢说具备了让竞争对手“挪位"的优势,但竞争力明显地表现出来。比如说在河南、广西、山东、上海等市场,贵州茅台有很明显的增长态势。尤其是在政界、军队等高端渠道上,“茅台"已经表现出绝对的“占位优势"。 而“水井坊"的“占位经验"更是高明。它以“中国白酒第一坊"和“最贵的白酒",以及时尚与文明的资源整合手段,抢先获得了“高档商务酒市场的占位优势"。“水井坊"是“高档酒"的“颠覆者",它打破了老百姓认识和接受中国高档白酒的固有观点,而“最贵的"区隔策略,获得是“高贵的心理占位优势"。 9、如何走出当前白酒业“利润率低的壕沟威胁",几种借鉴的模式: 第一、基于“占位"基础上的“保龄球道模式"。 所谓“保龄球道模式",是选择一个具有绝对优势的细分市场并在其中获得成功,然后再逐个占领相关细分市场。表现在“战术"上,每一个细分市场或者区域市场,好比一个“保龄球",需要我们集中力量一个个击倒而获得胜利。 典型案例:“茅台酒",以酱香技术优势,在酱香白酒市场占据绝对领导竞争优势,并以国酒文化为据点,抢占军队、政界等高档消费渠道优势;“口子窖",以强势掌控终端和区域占位优势,找到诸如西安、南京等最佳优势的特定细分区域市场;“金六福",以个性化文化屈隔为特征,在特定的消费领域建立最佳竞争优势;“国窖·1573",以华北、四川市场为主要“保龄球道",逐渐向相关细分市场推进,采取逐个击倒的策略取得在高端消费领域的初步胜利。 第二,基于“掠夺"基础上的“诺曼底登陆"。 诺曼底登陆,在未来白酒市场竞争还会愈演愈烈,并会保持相对持久的时间。其原因就在于白酒属于快速消费者,对渠道和广告的依赖特别倚重。尤其是近年来广为人们追随的“终端战",其实就是一场渠道持久争夺战,谁拥有终端,谁就拥有市场;谁掌控终端,谁就掌控市场,这已经是目前白酒市场墨守成规的事情。但受资本的影响力,掌控终端已经愈来愈成为规模酒厂和强势资本的“唯一"。没有资格进入强势终端的酒厂怎么办?基于“诺曼底登陆模式"的成效显著特点,渠道竞争的目标愈来愈细分和下沉,选择适合于自己品牌和产品的优势渠道,成为未来白酒市场“登陆诺曼底市场"的关键所在。 典型案例:“金剑南"、“金六福"、“五粮液"、“浏阳河"等品牌,以大规模的营销推广和广告引导,建立起规模轰动效应,从而在短期内建立起高品牌号召力,最终完成最大规模的赢利模式。 这种模式在整个白酒业看来,是最为普遍现象。由于白酒产品本身缺乏个性化的技术优势,因此很多企业在选择赢利模式时,大多选择“规模化赢利"。从“秦池现象"到“山东酒现象"、从“安徽酒"到“四川酒"、从“金六福"到“金剑南"、从“自主品牌推广"到“OEM经营"-----白酒业,始终是通过大规模和广告传播和擅长的营销推广,来实现短期规模增长的目的。这种模式要求具备强大的资本和渠道控制力。比如说,安徽酒的“口子窖"、“高炉家"等品牌,就是通过强势掌控终端渠道来完成市场增长效应的目的; 第三,基于“价值"基础上的“品牌竞争" 未来白酒品牌制胜的关键在于提高品牌价值,建立品牌个性化特征。随着高端消费群体不断扩大和生活品质的不断提升,低价位、低品牌价值的产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了,人们需要一些能够跟他们的生活方式、情感相协调一致的白酒品牌来装点生活,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建立并维护自身的身份、地位、品味感。这样就要求企业通过品牌在心理上去建立这样的价值与附加值。 就品牌的竞争力问题,它是一种资源占位和垄断竞争力,它比起产品、技术而言,具备有绝对的独特价值和个性特征。比如说,“茅台"是“国酒",“国酒文化"和“国酒文化"赋予“贵州茅台"品牌尊贵、幽雅、稀罕的品牌特征是绝无仅有的,这就构筑成了贵州茅台独特的品牌价值。 10、白酒两大巨头的业绩反映: 2007年茅台实现酒类销售收入72.37亿元,超出五粮液酒类收入(72.22亿元)1556万,茅台成为中国最大白酒企业。但如果考虑到五粮液集团进出口公司截留的巨额销售收入(估计07年在10个亿以上),五粮液的酒类实际销售规模仍然要大于茅台。 2008年茅台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元,五粮液实现销售收入达300亿元。 茅台的主营业务收入远远低于五粮液,但净利润却高于五粮液!(参加2007年两大巨头的年度报表)作为中国白酒的两大巨头,居然产生这么大的差异,这是什么原因? 据统计,五粮液麾下的子品牌达100多个,各种不同规格的新产品达300多种,价格区间也从数元至数百元不等,良莠不齐,千差万别。不仅有“五粮春”、“金六福”、“浏阳河”、“京酒”等全国家喻户晓的名牌,也有大量充斥市场、低水平运作的地方牌子,如“尖庄”、“火爆”、“干一杯”等低端白酒。然而为争夺非常有限白酒这杯“羹”,这些五粮液旗下的各个子品牌纷纷进行杀价促销,纷争不断,导致各品牌经销商苦不堪言,而五粮液在世人心目中的高档形象也渐渐模糊起来。除主导品牌“五粮液”是高档白酒的代名词,少数品牌(如“金六福”、“浏阳河”)在全国知名外,其余数十个品牌宛如一盘散沙,并无一个较系统的定位,品牌被各个切割,各行其是各自为政,表面人丁兴旺,一种无形长期的损耗却逐年漫延。  

上一篇:冠军热狗守卫多少钱

下一篇:最适合用来制作咸菜、酸菜的菜是不是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