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对对联:杏花春雨江南,塞北可问

更新时间2019-04-05 20:55:30

上联是杏花春雨江南,塞北可问,求助对下联,不需要横批

海岛,牦牛冰雪高原                                                                                                                                   

现代出处:"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 这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分开来看,是一个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词语,连起来读,又像一首音韵和谐的写景诗。来例:1.南宋陆放翁有“ 铁马秋风大散关 ”。2.元代著名文学家虞集有一首《风入松》:“……飞燕又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金字泥缄。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句优美动人,引起后人以“骏马秋风蓟北”对照,凸显江南的柔美和燕北的阳刚。就像风土谣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流传人口。3.中国美学家朱光潜在《刚性美与柔性美》中引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也认为是两句古语。4.对联:铁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徐悲鸿后来吴寇中曾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铁马秋风,杏花春雨“四种事物形成鲜明相比,凸显出塞北的阳刚和江南的柔美。塞北和江南,我都很喜欢,只是略偏爱于江南。只是不知道这句话的出处。上百度一查,百度知识问答中有一些只言片语介绍,更没有具体出处。

网上“余光中《听听那冷雨》用典一览表”一文中第2条:杏花春雨江南:东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元·虞集《风入松》:“为报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 徐悲鸿甲申年(1944年)书赠流丹仁弟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吴冠中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与之差不多的“《听听那冷雨》相关诗词典故辑录”一文中也是这样说。

还有“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两种说法,更不知早出最早出处。

只可惜,这些说法都没有说明具体出处。但肯定不是徐悲鸿的原创,应该是“集联”。因为 “杏花春雨江南”出处很具体。前一句中“白马”改为“骏马”、“铁马”,感觉越来越刚劲矫健。“塞上” 改为“冀北”、“塞北”,这几个地理名词意思都是指北方。

“铁马秋风”和“杏花春雨”应该都是从南宋诗人陆游的诗句化来的。“铁马秋风”是从陆游七律诗《书愤》颔联两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化来。“杏花春雨”应该是陆游七律诗《临安春雨初霁》颔联两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化来。还从网上查到两条有关的材料:

一则是:“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 这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识字6》。“椰树骄阳海岛,牦牛冰雪高原”虽然能相配,但感觉有点像高鹗续写的《红楼梦》后四十回。

另一则是:美学家朱光潜1897年-1986年)《文艺心理学》第十五章“刚性美与柔性美”中引用了“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

自然界有两种美:老鹰古松是一种,娇莺嫩柳又是一种。倘若你细心体会,凡是配用“美”字形容的事物,不属于老鹰古松的一类,就属于娇莺嫩柳的一类,否则就是两类的混和。从前人有两句六言诗说:“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两句诗每句都只提起三个殊相,然而可象征一切美。你遇到任何美的事物,都可以拿它们做标准来分类。比如说峻崖,悬瀑,狂风,暴雨,沉寂的夜或是无垠的沙漠,垓下哀歌的项羽或是床头捉刀的曹操,你可以说这是“骏马秋风冀北”的美;比如说清风,皓月,暗香,疏影,青螺似的山光,媚眼似的湖水,葬花的林黛玉或是“侧帽饮水”的纳兰,你可以说这是“杏花春雨江南”的美。因为这两句诗每句都象征一种美的共相。这两种美的共相是什么呢?定义正名向来是难事,但是形容词是容易找的。我说“骏马秋风冀北”时,你会想到“雄浑”,“劲健”,我说“杏花春雨江南”时,你会想到“秀丽”,“纤浓”;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刚性美;后者是柔性美。


牦牛冰雪高原,海岛何寻

上一篇:结合“社会化"理论,以洁洁良事件为例,探究其背后的原因给我们哪些启示?

下一篇:求明月珰的小说《以退为进》TXT百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