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的法律原则,这意味着什么?

更新时间2018-06-22 14:55:25

不好意思,你的提问不够准确,"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应该为“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是流行于西方的名谚。2014 年 2 月 11 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引用了“法无禁 止即可为”与“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两句西方名谚,引起了许多人的热关注。之后李克强总理又在很多重大场合反复提及“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理念,因而对该理念进行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究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有很大的帮助。1、“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基本内涵。“法无禁止即可为” 指的是在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况下, 法律主体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行事,即用负面清单的方式确定了自由的界限。我们应从三个角度来认识这原则:第一, 从主体角度看,该原则针对的是公民而不是政府,政府的权利应该采取正面清单的形式,即“ 法无授权不可为”。第二,从内容角度看,该原则规定的是公民的权利,即公民根据自己的意志和利益行事的自由。第三,从对象来看,该原则是相对于权力而言的,法律是公权力的体现,而公权是由私权让渡产生的,公权力的行使不得随意侵犯公民私权。2、“法无禁止即可为”的积极意义。一是在激发经济主体活力,促进社会发展上有积极意义。“法无禁止即可为”在经济领域的表现之一是“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简称“负面清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颠覆了现有的正面清单管理模式,是市场和政府关系的重新调整。负面清单也是对于政府公权力的限制。二是对于保障私权、限制公权的积极意义。针对公民的“法无禁止即可为”与针对政府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可以看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它们结合起来贯彻到法治社会中,将有助于保障私权、限制公权。人类社会的实践证明,公权力必须受到遏制和约束,这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三是认识 “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局限性。“法无禁止即可为”的法指的是成文法,在我国具体指的是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必须承认的是法律是有局限性的,它是对公民要求的底线,并且法律的制定一般来说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故我们大家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既要遵纪守法,又要遵从道德约束,这样努力才能成为一个有益社会、脱离低级趣味的高尚的人!

这是说,对于老百姓,只要不是法律明文禁止的行为,都是可以做的。而对于政府则相反,是法无授权则禁止。

意味着全凭自觉和道德

意味着法律的宽泛,法无明文禁止即可为,没有明确禁止的,做了不违法

让不法之徒钻空子。

意在法律没有禁止的就可以做,但这只是法律层面,还有道德范畴的不可为,也得重视

这表明,法律给予公民更加广泛的权利,是一种排除法的表示

意味着公民自由度更高一些,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采用这个规则,先进的社会主义一般采用法无许可即禁止……

A这是针对民事行为权利的,及时如果法律没有明确禁止的,你作为了,法律无权干涉,你可以作为,但是这不是说你可以胡作非为,因为当你的行为违反了公序良俗,你依然又回到法律的圈子里了,所以私人权利不可以滥用,特别不要打着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名义滥用私权。

 

上一篇:被人排挤怎么办?

下一篇:遗嘱和赠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