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音

袁世凯简介

更新时间2018-03-15 11:13:30

袁世凯在位时间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廷(又作慰庭、慰亭),号容庵,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今项城市)袁张营村人,故又称袁项城。

 

 

【早年经历】

 

       袁世凯出身官宦家族。父祖多为地方名流。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他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正好寄信至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他的父亲因此将他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族谱的谱名字辈“保世克家启文绍武”,给他命名“世凯”。

 

       祖父袁澍三乃地方名绅,曾任陈留训导,父袁保中官至候补同知。叔父袁保庆曾在袁甲三的军中带兵,官至二品江南盐道道台。生母刘氏是项城县南顿人,袁保中的妾室。袁世凯自幼过继给袁保庆为嗣子,少年时随嗣父先后到济南、金陵等地读书。袁保庆病故后,复随堂叔袁保恒至燕京念书。

 

       1876年秋,赴陈州参加乡试不中,年底与沈丘于氏结婚。1878年袁保恒去世,返回项城,移住陈州,与当时正在陈州授馆的徐世昌结交,拜为金兰。1879年秋,再次乡试不中,遂弃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袁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吴长庆出身淮军,为庆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在朝鲜】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高宗李熙之父云岘君李昰应利用军队兵变,成功夺权;朝鲜“事大党”与云岘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征朝鲜半岛。吴长庆的幕僚马建忠设谋,要袁世凯将云岘君拘捕,云岘君被掳至保定问罪后,当年年仅23岁的袁世凯,则以“通商大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式陆军并控制税务。

 

       1884年朝鲜政治又起纷争,政权内部分化为新旧两派势力。一派是以闵妃为首的外戚集团,另一派则是要求改革的士大夫激进派。以金玉均激进派为代表的“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被“事大党”及闵妃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袁世凯当机立断,指挥军队击退日本军,日本人对袁世凯恨之入骨。1885年,袁世凯被封为“清朝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全权代表,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小站练兵】

 

      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海陆皆败收场,袁世凯奉命随军撤退天津。因袁世凯在朝鲜时期表现突出,有“知兵”之名,李鸿章等大臣乃于1895年举荐袁世凯负责督练新军,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命袁世凯接替胡燏棻练兵。袁世凯派人到鲁、苏、皖、豫等地招募2250名步兵,300名骑兵,再加上4750名定武军。袁世凯开始了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天津小站的练兵生涯,史称小站练兵,这股兵力后来成为清末陆军主力。

袁世凯简介

 

【戊戌变法】

 

       1898年发生的戊戌政变,袁世凯是否向荣禄告密,存在不同说法。光绪帝重用的维新派人物寄望于袁世凯的新军,9月18日(八月初三)谭嗣同夜访法华寺,面劝袁世凯兵变,出兵慈禧太后所居之颐和园控制燕京政局。但忠于慈禧太后的荣禄曾有恩于袁世凯,所以有观点认为袁世凯9月20日(八月初五)回天津后将谭嗣同的想法告诉了保守派势力荣禄(时任直隶总督),荣禄连夜赶到北京将况告诉慈禧太后,慈禧发动政变,光绪帝遭软禁。

 

 

【义和团】

 

        义和团在山东的排教行为,引起欧洲各国不满,1897年11月德国借口巨野教案,武装侵占胶澳地区后引起连锁反映,俄、英、法等竞相效尤,纷纷争占租界地。在此期间,袁世凯先后向山东巡抚张汝梅、北洋大臣直隶总督王文韶、代理营务的徐世昌出谋划策,预筹战备。袁世凯提出的建议促使清廷认识到山东局势的严重性。1899年5月1日,荣禄命令袁世凯和聂士成各率所部,开往山东境内演习。袁世凯此行的目的,公开宣布的是“藉以弹压匪类,保护教民”,实则是遏制德军。

 

       1899年12月6日,袁世凯被任命为署理山东巡抚。1900年,八国联军之役爆发,山东省在袁世凯治下则维持稳定,并且加入东南互保。

 

 

【新政】

 

      1901年李鸿章去世,袁世凯接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成为疆臣之首、北洋之主,同年他顺利从八国联军手中接收天津。任直隶总督期间,袁世凯大力襄赞新政,包括废除科举、兴办学校、督办新军、发展实业、奖设工商等。1901年上奏呈请建立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前身),后来参与到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前身)的建设中,他一手创办的北洋军医学堂成为今天中华民国最高层级的军医学校国防医学院。由他倡导的北洋新区,是中国地区率先采用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念而建成的城市新区。袁世凯以小站练兵为基础,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六镇,后改称为北洋陆军重新编制,总兵额达7万人。1905年10月末,袁世凯在河间府举行河间秋操,为中国地区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现代化正式野战演习。1906年又举行了彰德秋操,中外瞩目。

袁世凯简介

——1903年,袁世凯(中)视察京师大学堂译学馆,与该馆监督和学官大臣合影

 

       1898年政治改革因守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而未能推行。几年后,立宪声浪风生水起,慈禧太后于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立宪,而领导这次政治改革的人正是掌握北洋大权的袁世凯。经过月余准备,由袁世凯主导的官制改革方案出炉,因对满清亲贵不利,又遭反对。慈禧又改换其他大臣继续制定方案,最终形成对满人官员有利的方案。

 

       1907年丁未党争中军机大臣瞿鸿禨被罢黜,林绍年请辞,因而袁世凯与张之洞替补调入朝廷,任军机大臣,成为中枢重臣。但同时也让他疏远军事,有明升暗降之嫌。同年,在袁世凯的运作下,中国地区第一支新式警察队伍,及中国地区历史上最早的近代议会组织-天津议会,均正式成立于天津;同时,袁又下令直隶各州试验地方选举、地方自治和司法独立。1908年光绪帝、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溥仪继位,醇亲王载沣摄政。载沣升任摄政王后,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于是解除袁的职务,知道形势不利,袁决定称疾返回河南,最初隐居于辉县,后转至彰德府洹上村(今河南省安阳市)。在此期间,袁韬光养晦,隐居时仍关心政事。

 

 

 

【辛亥】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廷命陆军大臣荫昌率军南下镇压起义,但荫昌无力驾驭北洋军。奕劻及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等人深感局势严重,一致主张起用袁世凯,英美等国公使也建议起用袁世凯,载沣见内外一致认为“非袁不能收拾局面”,唯有于10月14日任袁世凯为湖广总督,派其南下压制起义。

 

       11月26日,北洋军一举攻克汉阳,这样既能给清政府内部主战派有所交代,又能迫使黎元洪谈判。同时,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有意调停战事,愿意促成袁世凯内阁与黎元洪停战议和。在起义军节节失利的况下,黎元洪通过英国驻汉口总领事与袁世凯联络,有意停战,并于11月30日达成停战协议。

 

       1912年1月11日,北洋军全体将领通电清政府,称军情紧急,请求王公大臣捐献私财,毁家纾难,共济时艰。这其实是袁世凯压制清室主战派的手段。1月12日,袁世凯指使奕匡在宫廷会议上提出皇帝退位和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1月16日袁世凯亲自上奏隆裕太后,说自古无不亡之国,大清皇帝退位仍能保持尊号,享受岁费。隆裕太后于2月12日颁降懿旨,接受优待条件,幼帝溥仪退位,清朝把政权交给袁世凯,让他组织临时共和政府,清朝统治宣告终止。

 

 

【临时大总统】

 

       在南北议和后,1912年2月13日,袁世凯通电共和,根据南方独立各省及部分革命党人自始至终的意愿,孙中山提出辞职咨文,准备将总统一职还位给袁世凯,并于2月14日得到南京临时参议院批准。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29日,北京兵变后,袁世凯决定在北京就职,成立北洋政府。

 

袁世凯简介

——在北京外交部迎宾馆就职临时大总统

 

 

在1913年2月举行的民国首次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获得多数议席,按约法精神应由该党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不料宋于3月20日在上海被暗杀。在没有证据前提下,孙中山指称袁世凯授意暗杀,以造反的方式(史称二次革命)对抗袁世凯,惨遭失败后流亡日本。

 

 

【大总统】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被国会选为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0月10日,袁在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就职演说中,谈及个人从政生涯及共和国成立后,法律、道德、教育和实业发展等方面问题。10月14日,由国会编制《天坛宪法草案》。1914年5月,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12月29日,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以连选连任。

 

 

袁世凯简介

——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正式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各国驻华使节觐见合影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袁世凯政府要求德国把侵占的山东半岛权益交还中国,遭拒。当时美国注意力已转移至欧洲,而英国则希望日本能成为在其远东的盟友,日本于是在8月23日以英日同盟(协约国)为理由出兵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山东胶州湾和胶济铁路沿线地带。袁世凯政府分别在1914年11月18日和1915年1月7日两次要求日本政府从中国撤军。

 

       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为从日本获取资金而打算与日本军部关系密切的三井物产森恪签订近乎出卖中国主权的《中日合办汉冶萍借款合同》,这一借款案的主谋正是时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1915年2月2日,日本趁欧美各国无暇东顾之际,秘密向袁世凯提出了五号共计二十一个条款(简称《二十一条》)的无理要求。

 

 

 

【帝国】

 

       1915年夏,北京政局动荡不定,共和政体以来乱象不断,《二十一条》刚交涉结束,“共和不适于中国国情”之言论不断在社会上传播。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即皇帝位。蔡锷、唐继尧等人在1915年12月25日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举行护国运动。

 

       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之下,于1916年3月22日召秘书张一麟起草文告宣布取消君主立宪国体,退回各省区推戴书,所有筹备事宜停止,中华帝国随之流产

 

      3月27日,袁的身体即出现病状,报载袁病失音,疑系中毒。5月16日,袁的腰和枕骨出现疼痛症状,饮食锐减,不能入寐。5月28日袁病重,颜色憔悴。6月3日病笃,饮食即吐,小便癃闭。6月5日中午袁猝晕,6月6日上午10时15分袁逝世。

相关标签:袁世凯

上一篇:袁世凯是好是坏?

下一篇:袁世凯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