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民族复兴新征程中如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更新时间2021-06-01 05:26:13

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和平统一方针实施以来两岸关系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系统阐述了立足新时代、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大政策主张。讲话饱含对台湾同胞的关心关爱,是指引新时代对台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新时代两岸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 40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正式宣示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呼吁两岸尽快结束分裂局面,实施通邮通航,同胞直接接触,进行经济交流。一声“台湾的父老兄弟姐妹”,饱含对骨肉天亲的深呼唤;一个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的决定,融化了人们心头对峙的坚冰;一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发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铮铮誓言。 浅浅一湾海峡,隔不断绵绵乡。1949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改革开放40年来,大陆始终坚持和平统一方针,坚定不移推动海峡两岸各方面交流合作。从大陆籍老兵回乡探亲,到台企到大陆开拓商机,文化、教育等各领域跨海交流,从大小“三通”相继实现,到卡式台胞证、台湾居民居住证、“31条惠台措施”陆续推出,从“汪辜会谈”、两岸两会制度性协商,到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两岸交流从无到有、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两岸关系发展历程证明,两岸同胞血浓于水、守望相助的天然情感和民族认同,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 民族复兴、国家统一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台湾问题因民族弱乱而产生,两岸迄今尚未完全统一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的创伤。“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时。”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是广大台湾同胞发自内心的体认,也是两岸同胞抚平历史创伤、谋求国家统一的情感共鸣。而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积蓄了势不可挡的磅礴力量,两岸同胞更应携手同心,共同追求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盛的中国梦,一起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在两岸同胞共圆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台湾问题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终结。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的提出,本来就是为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祉。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倡议,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路是人走出来的。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基础上展开对话合作、共商“两制”方案,两岸中国人定能早日解决政治对立、实现台海持久和平、达成国家统一愿景,为后世留下最丰厚的时代遗产。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能改善和发展,台湾同胞就能受益;背离一个中国原则,两岸关系就会紧张动荡,台湾同胞切身利益就会受到损害。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挫败形形色色的“台独”分裂图谋和行径,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在台海兴风作浪,也愿意为和平统一创造广阔空间,一如既往地尊重、关爱、团结和依靠台湾同胞。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反“独”促统强大力量保障下,两岸关系走近走稳走好、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大势,必将越来越强劲。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是我们的善意和承诺。大陆长期以来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岛内投资目的地,在大陆惠台政策推动下,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蓬勃发展,同胞亲情福祉不断增进。尤其是“31条惠台措施”的出台实施,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为广大台胞在大陆实现更大更好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展望未来,两岸不断提升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必将结为更为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 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两岸中国人有共同的血脉亲情和文化源流,共同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交流互鉴、对话包容中加深相互理解,增进互信认同,久久为功,必定能达到心灵契合。“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40年前,两岸结束军事对峙、走出烽火硝烟,离不开血浓于水的天然情感与对和平发展的真挚期盼;40年后,我们更应秉持同胞情、同理心,以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化育后人,让支持和追求国家统一成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自觉行动。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习近平总书记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的5点主张,深刻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势,科学回答了在民族复兴新征程中如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新时代是中华民族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也是两岸同胞大发展大作为的时代。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两岸同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衷共济、共同奋斗,就一定能够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美好未来,就一定能够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增加科技创新投入,优先发展尖端产业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来源:新华网)
2019年新年伊始,《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纪念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篇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科学回答了民族复兴新征程中如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时代命题,郑重宣示了新时代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五项重大主张,成为《告台湾同胞书》后又一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对台纲领性文件,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历史处于新方位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推进祖国统一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篇具有民族利益高度、历史发展纵深、浓厚人民情怀、强烈现实指向、清晰未来擘画的重要讲话紧紧围绕祖国统一问题进行。“统一”在全文共出现46次,是全文的核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是整篇讲话“文眼”所在。其主要新意与划时代历史意义均体现在对祖国统一的阐述与部署。40年前,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为标志,将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提到具体日程上来”,40年后,以这篇重要讲话为标志,将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付诸具体实践上来”。
讲话深刻阐述了祖国统一的必要性与必然性。首先,深刻阐明了“为什么必须统一”。此次讲话从1840年以来的国家民族历史谈起,从民族复兴、国家利益的高度,再次强调“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也再次强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深刻阐明了统一的必要性问题。第二,清晰回答了“为什么必然能统一”的问题。此次讲话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发展处在历史新方位的背景下进行的。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祖国的面貌与两岸关系的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陆强台弱”的实力格局日益强化,祖国解决台湾问题的能力与筹码日益增强,国际社会认同一个中国的普遍共识日益夯实,共同指向的是两岸统一的历史必然,也就是讲话中的“两个无法改变”、“两个无法阻挡”。
讲话全面展示了两岸统一对台湾与国际社会的好处。“台湾的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对台湾来说,两岸和平统一有利于统一后台湾的长治久安,“台湾将永保太平,民众将安居乐业”,“有强大祖国做依靠,台湾同胞的民生福祉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在国家上的腰杆会更硬、底气会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严”。对两岸同胞来说,实现两岸统一不仅能够“抚平历史创伤”,还能够都“过上富足美好的生活”。对国际社会来说,“中国的统一,不会损害任何国家的正当利益包括其在台湾的经济利益,只会给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只会给亚太地区和世界繁荣稳定注入更多正能量,只会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这些重要的论述,展示了统一之后的光明前景,有助于消除各方对于两岸统一的疑虑,凝聚台湾同胞推动祖国统一的力量。当然,讲话也重申了“不放弃使用武力”的一贯立场,声明了“武力的针对对象”,展示了对“台独”的“零容忍”态度,严正警告了“台独”分裂势力与域外干涉势力。
讲话总体设定了“两制”台湾方案的框架与边界。统一的方式与统一后台湾的相关安排,是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以来的探索,也将是下阶段对台工作的重点任务。此次讲话再次强调“一国两制”在台湾的具体实现形式会充分照顾台湾现实情况,会充分吸收两岸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会充分照顾到台湾同胞利益和感情,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更具意义的是,此次讲话重点提出了“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在28年前“叶九条”中“台湾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同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和外国投资不受侵犯”的基础上,更精炼地阐明了统一之后对台湾的安排问题,提出了“在确保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前提下,和平统一后,台湾同胞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将得到充分尊重,台湾同胞的私人财产、宗教信仰、合法权益将得到充分保障”。这段承前启后的重要论述,被认为是划定了“两制”台湾方案的明确边界,确立了“两制”台湾方案的总体原则,“一国两制台湾方案的勾勒、填空、着色工作自此开始”。
讲话清晰描绘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路线图。此次讲话的新意主要体现在所提出的“郑重倡议”与“应通尽通”的具体规划。倡议的内容是“在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上,两岸各政党、各界别推举代表性人士,就两岸关系和民族未来开展广泛深入的民主协商,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制度性安排”,就对话沟通的政治基础、对象、内容、方式作出了总体框架性安排。这条倡议(笔者将其称作“一二倡议”)既是对71年前中国共产党发布的“五一口号”的历史回响,也是对未来一段时间两岸统一路线图的具体描绘,标志着祖国统一工作由“提上日程”转变为“付诸实践”。倡议发布后,岛内各政党、界别料将像当年奔赴解放区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一样,掀起与大陆接触、民主协商的时代新浪潮。“应通尽通”的具体规划包括“大四通”与“小四通”。“大四通”为两岸之间的“经贸合作畅通、基础设施联通、能源资源互通、行业标准共通”,“小四通”为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的“通水、通电、通气、通桥”。大小“四通”是促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将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路线图的重要一环。
“统一是历史大势,是正道。‘台独’是历史逆流,是绝路”。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深刻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大势,清晰擘画了实现祖国统一的宏伟蓝图。这份具有划时代意义重要讲话也将成为两岸关系发展新的分水岭,引领着包括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及海外侨胞在内的广大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月9日的《新闻联播》头条,说的就是这个。
从即日起,全国新华书店单行本开始发行。去当地新华书店旗舰店吧,一般都会摆在进门大厅中央的比较显眼处。政治嘛,你懂得。
如果批量购买,可以提前联系新华书店的销售科室,走单位团购,可以打折的,尽管折扣也比较有限。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