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曾国藩组建湘军消灭太平天国的时候“欠饷”的问题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更新时间2019-11-23 15:35:03

湘军不是清朝的经制军,加上晚清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湘军开销主要靠曾国藩与其幕僚筹集。到与太平天国战争后期,湘军军费筹集困难,拖欠军饷时有发生,甚至导致哗变。进攻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关键时刻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所部一营还出现了勇兵索要薪饷的事件。

曾国荃

总体而言,湘军军制是曾国藩在团练乡勇基础上,针对清军缺陷制定实施的,其实用性、针对性强,合乎时宜,是湘军战斗力较高、最终扑灭太平天国的制度保障。

 

▍湘军的影响

湘军的成功对晚清军事体制、政治博弈,乃至历史走向都有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将湘军军制广为刊刻,湘军营制、营规在东南各省传遍,地方勇营皆以其为榜样、纷纷效法。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清政府意识到无法解决绿营战斗力疲弱的问题,遂改组军队。构成晚清国防主体的“练军”和“防军”,前者采用了湘军和李鸿章淮军的体制,由绿营中的精锐组成,而防军则是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之后保留下来的各地勇营。传统绿营兵则屡遭裁汰。

李鸿章

绿营士兵与将领没有私人关系,即“兵将不私”。湘军、淮军等都是隶属关系极强的“兵归将有”,效法湘军淮军的各省勇营也都效忠于其招募者(士绅将领),而不像绿营兵那样隶属于兵部、受控于朝廷。这种将领绝对控制军队的体制一直延续清末,兵员、粮饷也像太平天国时期一样由地方自行解决,地方军政大权被督抚一手把持。到了清末,各行省拥有事实上“半独立”的地位。


相关标签:曾国藩

上一篇:溺爱孩子的真实事例

下一篇:红星照耀中国第9篇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