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1-23 15:35:03
湘军不是清朝的经制军,加上晚清政府财政入不敷出,湘军开销主要靠曾国藩与其幕僚筹集。到与太平天国战争后期,湘军军费筹集困难,拖欠军饷时有发生,甚至导致哗变。进攻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关键时刻,曾国藩之弟曾国荃所部一营还出现了勇兵索要薪饷的事件。
曾国荃
总体而言,湘军军制是曾国藩在团练乡勇基础上,针对清军缺陷制定实施的,其实用性、针对性强,合乎时宜,是湘军战斗力较高、最终扑灭太平天国的制度保障。
▍湘军的影响
湘军的成功对晚清军事体制、政治博弈,乃至历史走向都有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将湘军军制广为刊刻,湘军营制、营规在东南各省传遍,地方勇营皆以其为榜样、纷纷效法。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清政府意识到无法解决绿营战斗力疲弱的问题,遂改组军队。构成晚清国防主体的“练军”和“防军”,前者采用了湘军和李鸿章淮军的体制,由绿营中的精锐组成,而防军则是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之后保留下来的各地勇营。传统绿营兵则屡遭裁汰。
李鸿章
绿营士兵与将领没有私人关系,即“兵将不私”。湘军、淮军等都是隶属关系极强的“兵归将有”,效法湘军淮军的各省勇营也都效忠于其招募者(士绅将领),而不像绿营兵那样隶属于兵部、受控于朝廷。这种将领绝对控制军队的体制一直延续清末,兵员、粮饷也像太平天国时期一样由地方自行解决,地方军政大权被督抚一手把持。到了清末,各行省拥有事实上“半独立”的地位。
上一篇:溺爱孩子的真实事例
下一篇:红星照耀中国第9篇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