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休闲

童年河最后棉花和一只猫走了有什么深意

更新时间2019-11-17 12:59:12

童年河最后棉花和一只猫走了有什么深意:粮食关、仅上海送到内蒙去的孤儿就有几千。

作者在小说中没有说明是什么原因放弃“棉花”、但透露了当时国家处于极其困难阶段。“没有东西吃”。

“上海以前不允许养狗,但可以养猫。

我家里小时候永远有只猫陪伴。我的亲婆很喜欢猫,第一次看到我的亲婆是在乡下,有只猫趴在她头上,我觉得这个亲婆的样子很可怕,那只猫的样子也很可怕的。芦花猫,像老虎一样,趴在亲婆的头上。”赵丽宏说,他很讨厌这只芦花猫,但后来,他把这个亲婆画出来,也看到了猫和跟亲婆很亲热,慢慢的,也开始亲近这只猫了。

后来,这个猫“进入”了上海,成了雪弟的“芦花和棉花”。

而且,猫的身上也记录了那个过去的年代。1960年左右,赵丽宏家里也养了猫,因为没有东西吃,就要把猫扔掉。“我父亲用一个装面粉的袋子,把猫放在里面。我陪他走得很远,最起码走出两公里路,把这个猫放在苏州河边上,然后我们就偷偷地回来。想不到两天之后,猫又找回了家里,还饿死了。


上海社会福利机构1958年共收容婴幼儿1770人入院,1959年收婴3525人。1960年1至3月,共有弃婴5277人入院。但此时的上海已经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天堂了,1960年5至6月,中央曾连续发出关于京津沪等城市粮食供应告急的文件。因为营养不良,这些孤儿大多数都患了病,每天都有孤儿患病死亡。后来此事被当时主管妇女儿童工作的康克清知道了,就直接向周恩来总理汇报。

周恩来立刻想起了乌兰夫,他说:“克清同志,请你直接找乌兰夫同志商量商量,他可是解决困难的能手啊!”当时乌兰夫正在北京开会,康克清在北京饭店找到乌兰夫。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22期


相关标签:童年

上一篇:教青蛙跳和捉虫有什么讽刺意义

下一篇:孵化鹅胚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