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湿气重怎么调理

更新时间2019-10-16 01:40:26

        湿气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多与气候环境有关,如气候潮湿,阴雨连绵,或久居湿地,冒雨涉水,触水劳作,湿邪皆可内渗致病。内湿主要是由脾运化和输布津液的功能失调,引起水湿、痰浊在体内蓄积停滞致病。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均伤脾致湿。

       日常调理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还能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等有助于活化气血,增强体内水分代谢。

      饮食调理

     1.    薏米煮粥、怀山药煲汤有除湿作用。薏米和赤小豆加水煮熟后食用,可利尿、除湿。

     2.    赤小豆、茯苓、怀山药、党参等作为煲汤材料,煲成粥或者煮水喝,可利尿、除湿,对水肿者尤其有效。以上两种方法有利尿作用,尿多者不宜食用。3.清淡、适量、均衡饮食。忌肥甘厚味、甜味、油炸、生冷、冰品,或凉性蔬果。


第一、多吃清淡的食物

体内有湿气的人在饮食上一定要多加注意,最好是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吃一些可以清热利湿的食物,比如说红豆、苦瓜、白菜、冬瓜等。这些食物有利于体内湿气排出,维持身体健康。油炸食品、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最好是不要吃或者少吃,凉性以及生冷的水果和蔬菜最好也不要吃,会加重肠胃不适,不利于湿气排出。

第二、适当的进行有氧运动

如果体内的湿气比较严重,那么就要适当的进行一些有氧运动,比如说慢跑、打羽毛球,或者是做瑜伽。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减少湿气重的况。

第三、经常按摩脚底和腿部

体内湿气重的人,平时要多按摩脚底的涌泉穴和小腿的足三里穴,经常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保证身体血液畅通,气血变得越来越足,加快体内湿气排出。

第四、按时休息,不要熬夜

平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每天晚上都能按时休息,不要总是熬夜,最好是晚上11点之前就能上床睡觉,让肾脏和其他的器官能够把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减少体内湿气过重的况。


主要要以祛湿气为主

像这种情况可以看看中医


多锻炼,加油。。

亲可以平常多用艾条熏熏,像我经常备着,把白开水换成薏米仁水,早上烧水直接放在壶里或锅里煮,当水喝,而且我经常不爱喝水,觉得没味道,现在直接喝薏米水,爱喝多了。

湿气是一种很常见的病,很多人都有湿气的重的现象,他有很多不同的原因导致的,而且调理也有很多不同的方式,这需要每天都得坚持调理,因为湿气太重会对身体的健康产生很多危害。下面分析一下调理的一些办法,当然也要注意一下自己所处的一些环境,这样可以更有利于调理好自己体内的湿气。


1.食疗


其实食疗是一种很好的除湿气的方法,在一些有经验的中医看来,肥胖的人体内湿气都比较重,那是因为湿气会阻碍水液在体内的流动,从而导致肥胖。而赤小豆可以很好的祛除那些滞留不动的水液,所以用它来做粥可以很好的调理人体内的湿气,而且对人体的健康是没有伤害的。所以湿气重的人可以多喝一些用它熬的粥,通过食疗开调理体内的湿气。


2.多运动


祛除湿气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多运动,让身体出汗。尤其是在夏天运动之后一定不要立刻跑到空调房里,那样会让自己的汗出不来,从而无法排除湿气,使得湿气在体内积累,所以在运动完之后一定要让体内的汗拍出来,这样才有利于调理体内的湿气。尤其是多锻炼,还对我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3.艾草


大多数都知道艾草可以祛除湿气,这是真的,艾草有的是可以熏的,也有那种贴的,都对排除人体内的湿气有很大帮助。虽然有利于开除但是还得注意自己周围的环境,不要让自己的居住环境过于潮湿,这会使得湿气加重,不利于调理人体内的湿气。

湿气重是指湿为重浊有质之邪,属阴,湿邪致病,常出现以沉重感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等沉重等。湿邪外袭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重如裹。湿邪阻滞关节,阳气不得布达,则可见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湿热虽有外湿、内湿之分,但其为病则相互影响,为内外合邪。

病因病机

湿邪有外湿、内湿之不同。外湿之起,多由气候潮湿,淋雨涉水,居住潮湿等因素所致。内湿则由脾失健运,津液不布,水湿凝聚而成。伤于外湿,湿邪困脾.健运失司,则内湿滋分而脾虚失运,水湿不化,亦容易沼致外湿侵袭。

 

临床表现

1、湿郁肌表

恶寒发热、发热体酸、头痛如裹,身重而痛等症,湿阻气机可见胸脘满闷,口淡纳呆。

2、湿阻经络

肢体重着酸痛、经脉缩短,拘急或痉。如湿痉,可见神昏,肢厥,身热不扬,闷乱等。

3、湿着筋骨

湿气盛者为湿痹,可见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等症状,湿邪留滞,闭阻气血,则出现肌肤麻木不仁,活动不便等。

4、湿蔽清阳

头重如蒙,或如裹,狐头痛昏痛,或头晕目眩,听力减退证,清阳不能宣发,则可见肢体重滞疼痛,困倦不举。

 

常见证型

1、湿困卫表

症状:身热不甚,迁延缠绵,微恶风寒,汗少而黏,头痛如裹,肢体酸重疼痛,或兼见胸膈闷胀,脘痞泛恶,口中黏腻,大便稀溏,面色淡黄。舌苔白腻,脉浮濡。

病机:湿邪困表,卫气被郁。

治法:芳香化湿。

代表方剂:藿朴夏苓汤加减。本方芳香宣表,化湿和中,用于感受暑湿,身困神倦,纳减脘胀等症。

药用藿香、蔻仁芳香化湿;杏仁、苡仁、猪苓、茯苓、厚朴、泽泻开宣气机,渗利水湿;半夏止呕;豆豉透表。

2、湿滞经络

症状:关节酸痛重着,固定不移,或腿膝关节漫肿,转侧屈伸不利,或下肢肿胀。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

病机:湿邪袭络,留着关节。

治法:祛湿通络。

方药:薏苡仁汤加减。本方疏风祛湿通络,治痹痛以湿为主,关节酸痛重着者。

药用苡仁、苍术运脾利湿;羌活、防风、桂枝祛风胜湿而通络;木瓜、五加皮、晚蚕砂除湿活络。

腰背和下半身酸重疼痛,加独活、木防己祛风除湿。

预防与调护

湿气重的发生多与气候和环境有关,平时应该注意防潮,避免居住暑湿之地。 [1-2] 

适当运动也可排湿气。

上一篇:早泄怎么解决?

下一篇:hpv检查,H16和h18是阴性,其余有高危阳性,医生建议做活检,我的病情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