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什么是堵耳效应?

更新时间2019-09-26 10:10:09

当外耳道口被堵塞后骨导听阈降低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occlusion effect).多出现在1KHz以下频率。骨鼓膜机制能很好的解释堵耳效应。由颅骨振动传入外耳道引起其内相对运动的气体,由于外耳道口的堵塞不能散播而全部经中耳传入内耳引起骨导阈值低。

堵耳效应的产生与声音的骨传导机制和颅骨自身的声学特性密切相关。正常况下,人体内的声音(如言语声、咀嚼时下颚震动的声音以及在较硬的路面上运动上产生的震动)可以通过颅骨的震动直接传递至耳蜗外,也可以通过听骨链等中耳结构及颞骨鼓部传入外耳,引起外耳道软骨部的震动,正常况下由于这一部分声能被分散出去,因此这一部分声音不会被我们感知。当佩戴助听器时(通常是定制机或者佩戴耳模),由于助听器深入外耳道且将外耳道封闭,使其形成一段密闭的空腔。由颅骨及听骨链传入外耳道的声音能量不能正常向外扩散,外耳道内就会产生额外的声压,通过气导机制,这部分声压就会到达内耳。由于外耳道软骨部的震动主要局限于250HZ-500HZ,因此这一段频率的听阈会降低。由于CIC比ITE更加深入骨部,因此堵耳效应至小。

堵耳效应是由于外耳道被封闭而造成的骨导听阈变好的现象。

当低频听力损失较轻的患者使用助听器时,常常感到自己说话不自然,有回音。这是由于患者佩戴助听器后耳道的容积变小了,听力障碍者自己说话的声音随着颅骨振动传入容积变小的耳道内,产生了低频共振,增加了低频声音的强度,所以患者感到自己说话的声音变大、变调。


 

上一篇:2019春招报名何时开始

下一篇:这个时候(2019.9.23)晚上用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什么天体,木星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