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读《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有感

更新时间2019-09-25 00:39:25

读《社会学视野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有感

       首先,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它结合了在幼儿园看到的真实案例,从而对师幼互动行为进行一个定量或者定性的研究。关于师幼互动,简单地说,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其实,在幼儿园中,师幼互动无处不在,幼儿与老师早上的一声问好;老师与幼儿的一次对话等等。无论是集体教学中还是在课间休息或户外游戏时,师幼互动无时不在。

       本书阐述了许多作者在幼儿园中看到的真实事件,其中有几个案例令我印象比较深刻,也让我想到了自己在平时带班时的一些语言、行为,不禁让我陷入了沉思与反省之中。就拿其中一例为例:

       题目是:“重画”,背景:大班,教学活动。教师安顿全班幼儿坐好之后,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戴头饰的女孩子的头像。教师先用白色粉笔打好框架,而后再用彩色粉笔涂颜色。画的时候不时背对着幼儿说上几句类似于“哪个有声音!”的话。每一次说完,幼儿相对安静一会儿。教师画完后,对全班幼儿说:“今天的美工课我们要学一种新本领——画一个戴头饰的小姐姐。你们看,像老师这样先画出框架……”教师边讲述边演示画头像的步骤,在画到头像的嘴巴时,教师没有语言,只是在黑板的空白处画了一段向上弯的曲线,表示女孩的嘴角向上翘,在微笑。讲解完毕,教师分发白纸、水彩笔,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龚平的画,皱了一下眉头说:“你怎么搞的?你看看黑板上的小姐姐,嘴角是向上弯的,是高兴地,你怎么画成了(嘴角)向下弯的、哭泣的呢?”龚平没有回答。教师似乎也并不期待龚平对她的话作出回答,径直转过身去重新拿了一张白纸放到龚平面前:“看仔细了,认真些!重画!”顿了顿又加了一句:“这幅画是要给(你)爸爸妈妈看的。”龚平没有说话,趴在桌上按照教师的要求重新画小女孩的头像。

       从这个案例中,教师向龚平发出了两个施动行为:一个是指龚平画的小女孩的头像与教师画的师范画不一样的地方,二是要求龚平重新按照范画去画一幅新的画。研究者认为龚平的画的确与范画出入很大,完全是一个在哭泣的女孩子,不只是嘴角向下弯,而且女孩的脸上还有两行向下流的眼泪。研究者的感觉并不像教师所说的那样“不仔细、不认真”;相反,从他用笔一个一个点出来的小女孩的眼泪来看,龚平画的画是相当认真的。其实,假如研究者没有把这事作为案例写出来,这样一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挺常见的,也让我反思了自己是否也有这种倾向。同时,这样一个现象透露出的是一种“高控制、高约束与高服从、高依赖”的管理模式。在本书中,共有589个具体的师幼互动行为事件结构与过程定量与定性的反复分析,研究者发现,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师幼互动的现实进程中,教师的行为已经被演绎为对幼儿行为事无巨细的控制与约束。而幼儿作为被教育者、被指导者、被照顾者的行为的合理性则被定位于教师权威的方方面面的服从与依赖上面,幼儿就好像一个蒙着眼睛走路的人,离开教师这个领路人便寸步不敢向前。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们班上的一个小朋友,虽然他在刚开学时也特别喜欢问老师“做什么、怎么做”这些问题,但最近他的这个问题表现得严重别,比如:我们让孩子们去如厕,他便会问我们:“老师,我要去吗?”等他小过便后又会问:“老师,我要洗手吗?”洗过手之后又会问:“老师,我要喝水吗?”不禁让我反思自己:他的问题怎么愈发的严重了,是不是我在平时的管理中也有书本中老师所做的行为,特别是目前一直提倡要解放幼儿天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玩、在游戏中学的这样一个理念,确实案例中的老师过去控制孩子们的行为、思想。但鉴于实际况,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我并不能完全赞同研究者所述的全部观点。“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我认为在平时的常规训练中教师应该树立规则,没有一定的班级常规,那幼儿的安全将处于一个非常没有保障的位置。良好的常规也是幼儿更好地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因此,对于这本书,我也是持着批判的态度去阅读的,对于其中的案例分析,很多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有时候就觉得好像在述说自己班里的事一样,作为新教师有很多借鉴的地方,在理论层面上,也都是非常正确、科学的,但对于实践层面,我认为还需更多考虑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在理论和实践这两点之间取一个平衡点,在理论知识的装备下,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的进行调整。


上一篇:开机就出现这画面,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请问一建管理考试带小炒被抓画押什么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