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既然是《哀江南赋》,应是“庾信哀江南”,为什么会有“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的说法?

更新时间2019-07-05 00:37:21

此语要前后原文才能理解,出自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额、罗庸手书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1945年,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而结束。1946年,联大鉴于已完成历史使命,决定撤销,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恢复并迁返北方。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已使三校“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为纪念这可歌可泣的光辉历程,校方决定勒石立碑,“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日寇南侵,平津告急,北大、清华、南开三大名校奉命迁往湖南,在长沙组成临时大学,更名“西南联合大学”。这是冯友兰先生说的“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前三次南渡都“未有能北返者”。1946年5月4日联大结束,三校迁返平津,历时整整8年,这是冯友兰先生说的“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听到这个消息,庾信、杜甫都应该没有南渡的哀伤,只有收复故国的喜悦……

“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出自于抗战时期成立的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由西南联大教授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享有“三绝碑”的美誉。碑文诉说联大建校缘由和历史意义,此句的上下文是“...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

庾信的《哀江南赋》是感叹南梁的灭亡,表达对故国的哀思,而此文写在对日抗战胜利后,家国重光,自然失去“哀江南”的理由,所以说“庾信不哀江南”,而是像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所表达听到安史之乱结束时的惊喜欲狂,“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所以说是“杜甫喜收蓟北”。

首先一个字一个字解释

庾:广大.众多庸俗,食财政俸禄的官。

信:保障薪水。

哀:虚弱。

江:财政税收。

南:政府。


相关标签:杜甫

上一篇:使用大王历险记到底有几个人物呢?

下一篇:宋王安石诗题西太—宫壁;柳叶鸣陂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香蕉江南。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