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六尺巷》,你知道“六尺巷“的故事吗?关于“六尺巷”故事的精神以及对你的启示。

更新时间2019-06-20 06:26:09

在2016年春晚节目表演中,安徽籍演员赵薇演唱了一首安徽民歌——《六尺巷》,你知道“六尺巷“的故事吗?欢迎发帖讨论关于“六尺巷”故事的精神以及对你的启示。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六尺巷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张英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六尺巷”主体建筑包括巷道、东边的“礼让”石牌坊和西边的“懿德流芳”石牌坊、休闲广场、诗画照壁、假山石等。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冬,张廷玉奉旨回乡祭父,又酹酒姚氏殡所,撰诗有云:“昨向妆楼检遗墨,班昭犹有未残篇”、“重将不尽安仁泪,寄与鸡鸣戒旦人”。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

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张英,字敦复,号乐圃,安徽桐城人,清朝官员,六尺巷典故主角。

邻居吴氏,历史未载明其身份,一般多认为是经商或读书的平民。


“六尺巷”的故事告诉今天的我们礼让,和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代开明之士尚能如此,今天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处理小事小非,更应该比封建时代做的更好。

就是这样: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

“六尺巷”是一把人生的尺子,值得我们经常拿出来量一量;更是一种人生修养境地的隐喻,值得我们经常去走一走。常走“六尺巷”,修行正己,就会走出人生天地宽,走出人生的高天白云,走出无愧后人的历史评说。

在今天到处都在讲和谐,“和谐社会”、“和谐团队”、“和谐家庭”。弘扬一种美德,体现一种胸怀。人人都能做到,我们的社会就和谐了。


知道,六尺巷的故事告诉我们邻里之间要互相礼让,这样才能建立友好和睦的邻里关系.

远亲不如近邻 邻里和睦是很重要的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端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清康熙年间,张英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老家桐城的官邸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将官司打到当地县衙。县官考虑到两家人都是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加急信送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他在给家里的回信中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明白其中含义,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

 

上一篇:五溪鸦阵指什么

下一篇:对明朝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