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为什么古代亥时辰23点为一天的开端,与现在计时相差一小时呢?

更新时间2019-06-13 06:38:46

子时,来源于十二地支纪时,中国古人把一天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个时辰。
  23点、1点,来源于钟表纪时,发明钟表的西方人把一天划分成24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小时,即从0点至24点二十四个小时。
  十二时辰与24小时的对应起自于明末清初钟表传入中国之时,而把子时对应23点至1点则是当时国人的想当然。
  子时定为23点至1点,是为了使子时(23点至1点)与午时(11点至13点)的连线在视觉上做到垂直,但这种做法是典型的唯心主义,缺乏客观的唯物的参照物,而且在逻辑上也存在着如下错误:
  1、子时是时间段,而非时间点。子午线只有在子时0点、午时12点的连线是垂直的,而在其他时间点的连线都不是垂直的。
  2、十二地支中,子的定义为“子者阳生之初”,对于一年,阳生之初是冬至,冬至就是子月(农历11月)的开始。对于一天,阳生之初是0点,0点就是子时的开始,而不应该23点是子时的开始。
  3、如果纯粹为了追求一天的子午线在视觉上的垂直效果,而把子时定为23点至1点,那么为了一年的子午线在视觉上的垂直效果,就需要把子月定为农历10月之半至12月之半,显然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因此“子时是23点至1点”这个前提就是错误的。
  根据现代科学知识,我们知道,0点的参照物指的是太阳垂直照射在与我们所处的经线相对的地球另一面的经线的时刻,而太阳垂直照射在我们所处的经线的时刻则为12点,当我们用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应时,子时应定为0点至2点,午时应定为12点至14点,其余依此类推。
  冬至是一年中太阳距我们最远的时刻,0点是一天中太阳距我们最远的时刻,把冬至作为子月的起点,把0点作为子时的起点,这在逻辑上是统一和谐的。

子时才是一天的开始,是23:00到次日凌晨1:00。

中国古代将一天划分为12个时辰,唐代李淳风曾说过"古历分日,起于子半",就是唐代以前的子时还是以0点开始的。

而从唐代开始道教盛行,道教讲究阴阳相生。道教的太极阴阳鱼就是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唐代执掌天文历法的司天监基本上都是道教中人,比如袁天罡和李淳风。因此将子时定为23:00到次日凌晨1:00。表示这个时辰中为两天的交接,生生不息循环不止。

因为是子时的开始,而且各地子时开始时间也是不现的,最主要看太阳位置的

相关标签:一天

上一篇:纯粮固态发酵工艺是勾兑酒吗

下一篇:蒙古西征时掠夺了大量西方人口回蒙古他们的后代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