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918事变后,将界石对日本侵华什么论调

更新时间2018-03-11 16:44:49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1)向国联申诉日本侵略的行径。
(2)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继续执行“围剿”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多次破坏爱国人士的反日活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错误的认为英国和美国,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对英美等国家调停九一八事变抱有极大的幻想;国民政府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冲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总之不是教科书那样,相反积极抗日

论调是:攘外必先安内。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

加紧国内事实上的统一,操练军队,发展经济,构筑国防工事;在淞沪战场、长城一线都有中央军精锐奋战的身影,反倒是丢弃家乡父老的纨绔子弟除了山海关稍稍抵抗外基本上一触即溃,远不如冷兵器为主的西北军残部出彩

当时蒋介石的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内”,就是消灭共产党重于打日本鬼子。

“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之时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意在应对国内“三足鼎立”、国际“四向分散”的形势。“安内”是以“剿共”为中心,包括实现国民党内的统一和国民政府的“中央一体化”,以及充实国力,加强战备等内容。“攘外必先安内”是国民党处理内政的基本国策,又是图存御侮的策略。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选择先“剿共”后抗日,共产党则选择“反蒋抗日”。而随着局部抗战向全面抗战形势的转化,双方的这种选择逐渐演变为国共合作抗日的过程。

 

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

上一篇:古代有哪些帝王名士故事?能说出几个吗,没有内容也可以

下一篇:小兵张嘎观后感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