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一带一路”中国做出了哪些贡献

更新时间2019-05-07 07:33:00

 9月6日16时40分,一列开往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从郑州启程,开始了第5000次中欧之旅。隆隆的“钢铁驼队”就像砥砺奋进的中国一样,承载着活力与担当,昂首前行。

  5年来,中欧班列已开行52条线路,到达欧洲12个国家、32个城市,年均增幅达152%。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中欧班列再次将欧亚大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共拓发展共享、互利共赢之路。

  横跨欧亚大陆的丝路快车

  欧亚大陆占世界陆地的五分之二,囊括世界人口的十分之九,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在古丝绸之路上,沿线国家和人民在大漠戈壁上“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赋予了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

  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将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紧密联系在一起,横跨亚欧大陆,绵延7000多公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文明大通道。

  而中欧班列将已有的欧亚交通运输干线串了起来,所经之处,其经济集聚和辐射功能越来越强。它带动了中国内陆城市的外向型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激活了部分衰退的沿线货运体系;它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向中国出口的份额,也拉动了当地就业;它既是一条物流干线,更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重要引擎。

  综合来看,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去年6月启动的“中欧班列”统一品牌,并由此在亚欧陆路物流和贸易通道方式释放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潜能;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综合成本降低及物流影响度和市场绩效的大幅提高;得益于服务平台不断完善、与境外协调能力增强;得益于中欧班列与跨境电子商务融合步伐加快。此外,地方政府为拉动地方经济所给予的不同形式支持,也是促进中欧班列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带动经济发展的“黄金”通道

  2017年初春,河西走廊上不少土地仍处于冰冻期,但行走在甘肃(武威)国际陆港各片区之间,跃入眼帘的已是一片繁忙的建设景象。

  地处西北内陆腹地的武威,一跃成为甘肃乃至全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商贸平台,这与2014年底武威开行到阿拉木图的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天马号”有着密切联系。武威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也因此成为西北联通中亚、西亚、欧洲的桥梁。

  依托新亚欧大陆桥和西伯利亚大陆桥,中欧班列已初步形成西、中、东3条中欧铁路运输通道,拥有五大出入境口岸,并形成了以“渝新欧”“郑欧班列”“汉新欧”“蓉欧快铁”和“长安号”为主体的五大班列运输系统。

  具体来说,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新疆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或绥芬河出境。

  中欧班列的常态化运营为中欧之间的物流提供了一条便捷的陆路通道,弥补了海运时间长和空运费用高的不足,已成为拉动我国与欧洲各国经济共同提升的重要方式。

  沿着中欧班列,西班牙红酒、荷兰奶酪、波兰水果、德国汽车以及欧洲各地的生物医药、母婴用品、成套橱柜等货物走入中国寻常百姓家;中国制造的日用百货、服装、电脑等商品同样便捷地进入到欧洲各国的消费市场,不仅给各国民众带来便利实惠,也为沿线各国的企业和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中欧班列沿线,新的物流、工业和商业中心也相继拔地而起,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会。

  对中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中欧班列的拉动效益更是不可估量。数据显示,按照近年来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计算,每年有500多万人转为城镇居民,至少释放5000亿元的消费需求。

  合作共享的“国际名牌”

  2016年6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波兰总统杜达在华沙共同出席品牌统一后的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

  正是依托中欧班列,大批波兰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波兰一直以来都热切希望能增大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额,负责运行波兰到北京货运列车的波兰货运公司“PKP货运”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公司每周发送20列货运列车往来于波兰和中国之间,每趟运行时间11至14天,比海运速度快两倍,价格又比空运低廉。

  中欧班列统一更名,有了统一品牌标识后,中欧班列品牌迅速在国内打响,各地争相开行。与此同时,中欧班列品牌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2017年4月20日,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俄罗斯等7个国家铁路部门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7国将联手合力打造中欧班列这一国际物流品牌。中欧班列一跃成为“国际大牌”,沿线各国也将为确保“钢铁血脉”畅通携手行动。2017年5月1日起,开往德、法等国的中欧班列都能实现统一运单手续,做到一单走遍欧洲,全程畅通无阻,而欧洲产品销往中国也是一路绿灯。


一带一路”(The Belt and 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 [1]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2-3] 

“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承包工程项目突破3000个。2015年,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同比增长18.2% [4]  。2015年,我国承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78.3亿美元,执行金额121.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6%和23.45%。

2016年6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881列,其中回程502列,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170亿美元。2016年6月起,中欧班列穿上了统一的“制服”,深蓝色的集装箱格外醒目,品牌标志以红、黑为主色调,以奔驰的列车和扬的丝绸为造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蓬勃发展的最好代言与象征。 [5] 

 

到处撒钱呗

“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承载人类发展进步的新方向。进入21世纪第2个10年,世界向何处去,人类向何处去,是关系世界前途、人类命运的重大课题,也是习主席着力思考的重大问题。如果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当今世界共生共存、共利共荣的大趋势,那么“一带一路”则是朝着这一目标迈进的扎实行动。维护和平、追求繁荣、推进开放、大力创新、建设文明,既是“一带一路”的价值准则和鲜明标识,也是当代世界的发展主流和进步趋向。“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指明化解“三大赤字”的新路径。习主席指出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的伙伴关系;开创发展新机遇,谋求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共商、共建、共享,以合作应对挑战。“三大赤字”是红灯和警示,也是激励和导向。“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拓展五大发展理念的新空间。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也是针对我国发展面临突出问题提出的战略指引。“一带一路”指明的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是从历史走向未来之路、从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其实质和底蕴是新发展理念。可以说,新发展理念运用于“一带一路”建设,就是“五个之路”。这就使新发展理念成为各国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的共同理念,具有普遍意义。“一带一路”的时代内涵彰显现代国家治理的新格局。“一带一路”建设实践表明,现代国家治理必须开阔视野、放大格局,在中国与世界的普惠共赢中增进国家利益。既要下好“中国象棋”,也要下好“国际象棋”,特别是要善于寻找这两盘棋的交汇点、联通线。“一带一路”正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创新样本。“五个之路”包含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所要经过的共同道路、所要达到的共同目标

最大的贡献就是突破日本、美国东南亚以些国家地区对大陆东南沿海的军事、经济封锁。打通西向陆地经济通道及南向石油通道。

起一个非常重要的带头作用,发展自己的同时带动周边国家的经济发展。

为切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程,确保“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实施,中国在具体措施上有所作为,包括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例如,设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从而拓展和确保“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效。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为在中国国内的政府文件中多次对相关内容有所规范和引领。
《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3月5日)指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丝路基金投入运营;“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现,国际产能合作步伐加快,高铁、核电等中国装备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使“一带一路”成为和平友谊纽带、共同繁荣之路。
《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3月5日)指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沿线国家加强战略对接、务实合作;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旅游等人文交流合作;高质量办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同奏合作共赢新乐章。
除在中国政府的重要文件中规范“一带一路”进程方向外,中国政府领导人在多个国际场合也进一步地深化和拓展了对“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保障了“一带一路”的推进进程。例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18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近几年,我们加快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形成中国和东盟命运相系、利益相融、感相依的良好局面;中方愿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同区域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包括充分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投行、丝路基金、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等平台的作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国发展新起点、全球增长新蓝图》(2016年9月3日,杭州)中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不是为了另起炉灶,更不是为了针对谁,而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
中国政府及其领导人在重要文件和内外场合对“一带一路”的诚意和有力阐释,不仅显示出中国对“一带一路”内容和理解的深化,而且通过进一步的解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具体表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包括参加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的众多性及对“一带一路”内涵解释的发展性、引领性和全面性。
五、余言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并在后续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后,得到了多数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参与,体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性,这种具有传统文化精神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智慧,作出了中国贡献,值得坚持和深化。
但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其他参与国家形态不一、发展程度不同、需求不同、文化多样等,所以,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势必会出现各种困难和挑战,并出现一些争议问题,但如能坚守依据“一带一路”倡议所蕴含的原则和精神,依据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则是一定能够解决前进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争议,增强各国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的信心和责任,这是我们对待“一带一路”建设的应有姿态。


上一篇:联墨承古意对什么

下一篇:中国的百年之梦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