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银本位”存在吗?

更新时间2019-04-19 06:50:00

“银本位”存在吗?

19世纪20年代后又为金本位制所取代。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还保留银本位制。

我国货币史上,白银自唐朝已逐渐成为货币金属,唐朝白银已货币化, 中国真正成为用银之国.虽然也通行铜钱和纸币。明朝完成银本位。

明朝社会的商业氛围浓厚,人民的物质生活极其丰富,花销也七零八碎,由俭入奢起来。但实行的是银两制,以金属的重量计值,属于称量货币制度,没有踏进货币制度阶段。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颁行《币制则例》,正式采用银本位,以“元”为货币单位,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成色是90%,名为大清银币。但市面上银元和银两仍然并用。

辛亥革命后,于1913年公布《国币条例》,正式规定重量七钱二分、成色89%的银元为我国的货币单位。“袁大头”银元就是这样铸造成的。但银元和银两仍然并用。1933年3月8日,国民政府公布《银本位币铸造条例》规定,银本位币定名为“元”,总重26.6971克,银八八、铜一二,即含纯银23.493448克。银本位币每元重量及成色,与法定重量、成色相比之下公差不得超大型过0.3%,并规定一切公私交易用银本位币授受,其用数每次均无限制。同年4月,国民政府实行“废两改元”,发行全国统一的银币——“孙中山头像”银元。

1935年国民政府又实行所谓币制改革,宣布废止银本位。

“银本位”存在吗?

希望能帮助到你


辛亥革命前夕,外国银元大量流人中国货币市场。到1910年,在中国市场流通的外国银元已达11亿元左右,其中墨西哥鹰洋大约有4万元,占三分之一左右。当时在中国流通的货币除了白、制钱银元铜元等金属货币外,还有清政府户部、官银号、各地钱庄、票号发行的信用货币,以及外商银行和中国自办银行发行的各种纸币。加上北洋政府时期的军阀割据和频繁的战乱,进一步加剧了我国货币机制由于货币铸造权和发行权长期不统一所造成的混乱局面。

1914年,北洋政府为了整顿货币体制,加强国家财政能力,实行了货币体制改革,并公布了国币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条例同时规定,凡在中国境内从事经济贸易等商品交易活动时,必须以新铸造的银元为交易手段。随后,为了便于收兑各种龙洋改铸新币,又将一元银币的成色改为八九。白银成为我国的本位货币,暂时结束了中国混杂的货币流通局面,使中国近代币制暂时达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民国三年袁世凯像壹圆银币

1914年12月,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首铸新版银币,其正面刻有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刻有嘉禾纹饰与币制值,俗称“袁大头”,铸有一圆、二元、二角、一角、五分等币值。因为新银币的币型统一花样全新,重量成色比较准确,又易于识别,很快在全国推行。在1914年至1921年间,这种新币种曾多次铸造。由于新币种流通数量非常可观,成为当时中国流通货币中最重要的币种。

1914年的国币条例虽然确立了我国的银本位制度,但当时国内外的经济贸易还是以银两、银元同时并用,本次币制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混乱的货币流通局面。到了19世纪末,西方各国工业国家纷纷放弃白银的货币作用,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重要的以银为本位的国家。

20世纪30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的萧条。为了摆脱经济困境,发展国家经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度,实施纸币流通。当时,西方列强为了转嫁国内危机,便把本国过剩的资本和商品以黄金为计价单位大量输入中国,这对使用银本位的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打击。由于国内货币市场由于银、铜、金的同时流通的局面更加混乱,国内强烈要求“废两改元”,统一币制。而当时国民政府尝试引入的金本位制度在国内行不通,不得不放弃。

1933年3月,在国内经济专家、学者反复争论与商讨之后,国民政府下令施行“废两改元”货币改革。法令中规定所有用银两征收的税款及关金,一律改为银本位币,其他各项以银两实行的收支,也都改用银币。此次改革虽然结束了中国两、元并用的货币制度,使银本位被正式确立为中国的货币单位。

1934年起,在西方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币制、美国人为抬高白银价格后,国际银价急剧上涨。国际市场银价的持续上升,给使用银本位货币体制的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性的打击。为了彻底摆脱国际银价对中国经济的严重影响,挽救濒临破产的货币金融体制,国民政府最终于1935年11月3日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为法币,禁止银元流通,但流通领域禁而未绝。全国解放后,人民政府按一定比价收兑银元,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宣布银元不再流通,以银元作为货币的历史从此结束


过去是有的,现代社会基本上已经都淘汰了,没什么国家在用了

上一篇:“银本位”在中国历史上存在多久?

下一篇:马歇尔计划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