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郑板桥的成就,作品风格,人生经历

更新时间2019-03-31 18:14:04

郑板桥的成就及作品风格

1、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2、绘画艺术

①瘦劲竹子画:郑板桥画竹,"神似坡公,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

②峰石图

 

郑板桥画竹独特,画石亦如此。自然界再无的石头在他笔下也活了,如《柱石图》中的石头,这也是前人画中常用题材,但很少把它作为主体形象来表现的

③兰花图:郑板桥还有很多以兰花为主题的画,也表现了一些新的内容,借题画诗发挥,寓意对各种各样事物的看法。

④题画诗:题画诗在他笔下,除了在内容上有思想性,抒性以外,在形式上还更具有艺术性、趣味性。

3、吏治清明

对于百姓的疾苦,他时时刻刻都挂在心上。他一生善于画竹,尤其善于据竹写诗。在潍县任县令时,他的顶头上司、山东巡抚包括向他索求书画,他画了拿手的竹子,并在上面题诗一首:"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人生经历:

郑燮(xiè),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1693年11月22日子时郑板桥出生,其时家道已经中落,生活十分拮据。郑板桥资质聪慧,三岁识字,至八、九岁已在父亲的指导下作文联对。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即弃馆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极大的影响。

1732年,郑板桥四十岁,是年秋,赴南京参加乡试,中举人,作《得南捷音》诗。为求深造,赴镇江焦山读书。现焦山别峰庵有郑板桥手书木刻对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郑板桥五十岁时,即1742年春天,为范县令兼署小县朝城,始订定诗、词集民于顺处皆成子,官到闲时更读书”。官潍七年,板桥无论是在吏治还是诗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峰,“吏治文名,为时所重”。板桥居官十年,洞察了官场的种种黑暗,立功天地,字养生民的抱负难以实现,归田之意与日俱增。

1753年,郑板桥六十一岁,以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郑板桥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板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1754年,郑板桥游杭州。复过钱塘,至会稽,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1757年,六十五岁,参加了两淮监运使虞见曾主持的虹桥修禊,并结识了袁枚,互以诗句赠答。这段时期,板桥所作书画作品极多,流传极广。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第郑墨之子鄣田嗣。

郑板桥(1693—1765),江苏兴化人,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尤擅长画兰竹,均为纸本墨写且不勾勒设色。传世作品有《竹石图》、《兰石图》、《丛竹图》《芝兰全性图》等。

相关标签:郑板桥

上一篇:语文的修饰

下一篇:初中物理学不好咋办,数学还可以但物理就是一脸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