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教材上是北半球二分二至,那么南半球怎么画

更新时间2019-03-19 13:48:25

"二分二至"是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祖国传统历法中"二十四节气"的四个节气。我国的传统历法是配有干支纪时(六十甲子60进制纪时法,包括六十甲子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阳历(太阳历)和阴历(即太阴历,即以月亮的周期性盈亏为标志和周期的历法)的阴阳合历,其中的阳历成分就是"二十四节气"。严格说来,"二十四"节气仅指时刻,在我国传统历法中,将黄道分为24段,每段15°,这样黄道上就有24个节点,其中黄经0°、90°、180°、270°的节点就是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冬至点,太阳在黄道上运行,过这些节点的时刻就是24节气。所以,"二分二至"是指四个时刻,"二分二至点"则是黄道上的四个节点,至于"二分二至日"则是"二分二至"这四个节气分别所在的那一天了。关于上述三个概念的关系可以这样表述:在"二分二至日"里的"二分二至"时,太阳位于黄道上的"二分二至点"。

计算方法

由于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定的,因此节气与公历一样是一种阳历。故每年的节气基本与公历日期相对应:

上半年6、21,下半年9、23,

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分二至其实就是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的合称,南北半球的这四个点日期不一致,但可以这样来认识:

如果在北半球,

3月19日,或20日,或21日,春分----当太阳直射在赤道并开始向北回归线移动时,就是每年的3月20日,是为中国农历的春分;

6月21日或22日,夏至----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并开始向赤道回归时,就是每年6月21日,是为中国农历的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进入盛夏;

9月22日或23日,秋分----当太阳从北回归线回归,直射赤道,并向南回归线移动时,就是每年的9月23日,是为中国农历的秋分,北半球因为太阳照射时间变短,照射角度越来越大,逐渐转凉;

12月21日,或22日,或23日,冬至----当太阳到达其最南端的直射点--南回归线时,就是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是为中国农历的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日照最短的一天,天气变得寒冷。

在南半球刚好相反!

二分二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所致。

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不在同一个水平面内,当地球绕日公转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也在不断的变化:

每年的3月21日左右,当太阳直射点刚好直射在赤道上时,全球所有地区在一年中第一次昼夜等长,南北半球也第一次受到相等的太阳辐射,这一天是春分日;

地球继续绕日公转,到每年的6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到地球上的直射点达到一年中所能达到的最北端,即23°26′N。此时北半球是一年中太阳辐射最多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所受太阳辐射是一年中最少的时候,这一天就是夏至日;

在达到最北直射点后,太阳直射向南运动,当再一次直射赤道时,全球所有地区在一年中第二次昼夜等长,南北半球在一年中第二次受到相同的太阳辐射,这种况出现在每年的9月23日左右,是为秋分日;

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运动,当到达其所能到达的最南端时,南半球是一年中太阳辐射最多的一天,相应的北半球所受太阳辐射是一年中最少的时候,此时太阳直射纬度是23°26′S,日期是每年的12月22日左右,这就是冬至日。



教材上是北半球二分二至,那么南半球怎么画


教材上是北半球二分二至,那么南半球怎么画


教材上是北半球二分二至,那么南半球怎么画

上一篇:2020年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可以在2019年开始吗

下一篇:匈牙利佩奇大学排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