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郑成功为何不(兵分两路,一路攻南京,同时,少量兵力从渤海直取北京)?

更新时间2019-03-10 01:19:28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占大明京师。但是,李自成只做了四十二天的皇帝,就被吴三桂打开山海关,联合八旗军南下夹击大顺军。李自成的大顺军,不愧是乌合之众,在山海关败了一阵,京师再败,逃出京师败退陕西、河南。多尔衮与多铎、吴三桂等大军马不停蹄,人不睡觉,连夜追击李自成的大军。

 

李自成兵败如山倒,一败涂地,最后退到湖北被地方地主武装给杀死。这个时候,清兵南下势如破竹,先是围困扬州,最后史可法兵败被俘。攻打扬州的时候,由于守城将士顽强抵挡。破城以后,多铎为了泄愤,居然在扬州大开杀戒,史称“扬州十日”。多铎的部下李成栋在攻打嘉定的时候,为了泄愤,三次下令大开杀戒,史称“嘉定三屠”。

清兵南下,遭到了原来明朝势力的抵抗。尤其是郑成功父子,后来郑芝龙投降了清廷,多铎让郑芝龙去京师向顺治谢恩。郑芝龙北上竟然一去不返,被扣留下来,在郑成功北伐的时候,又将郑芝龙杀害。

 

郑成功与父亲郑芝龙诀别,带领郑家军一部分主力继续在东南沿海抗清。郑成功先后占据了厦门、金门等地作为根据地,郑成功待人温和,爱护部下,深得部下拥戴。郑成功原名是郑森,拥戴隆武帝朱聿键,被朱聿键封为国姓爷,赐名成功,希望郑森可以收复台湾和驱逐清兵。

顺治十四年到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先后三次出兵北伐金陵。史书称为郑成功北伐金陵。郑成功三次北伐的前两次都是半途而废,无功而返。只有第三次北伐曾打得清廷震动,郑家军包围了金陵一个月,顺治皇帝都吓坏了。顺治曾惶恐不安地说:郑成功一旦攻占金陵,将朝野震动,到时候长城以南的汉人必将响应郑成功,朕将死无葬身之地,不如暂时退回关外盛京避一避风头。

 

这些话被孝庄太后听到了,对顺治感到跟愤慨,责备顺治胆子小,还不如多尔衮勇猛。顺治皇帝的自尊受到了打击,于是重振旗鼓下令各地八旗军迅速南下,支援金陵。

顺治十六年五月,郑成功从厦门率领二十万大军北上,史称郑成功第三次北伐。此次北伐郑成功兵分两路,一路郑成功亲自挂帅从海上进攻,战船三千余艘十余万人,一路由郑泰率领从浙江沿海北上,也是十余万人。同事,郑成功还与浙江的张煌言共同出兵。郑成功亲自率领水师击败了舟山的清军水师,击沉五百余艘战舰,清军水师全军覆没。

张煌言原本也是浙江等地抗清的中坚力量,这时与郑成功在浙江会师。所向披靡,许多城池纷纷投降。后来,包围了金陵城。金陵城守城清军只有三万人,郑成功与张煌言三十多万人马围攻金陵。这个时候,清军凭借金陵城的坚固和大炮顽强抵抗。

 

郑成功与张煌言发动猛烈攻击,打得金陵城摇摇欲坠。这个时候,守城清军大将派人给郑成功请求投降,让郑成功暂缓攻城他们打算献城投降。还派来了郑成功的昔日同窗好友,没有令郑成功想到的是他的这位昔日同窗已经是投降了清廷的汉奸,这次前来是缓兵之计。

于是,郑成功暂停了攻城的步伐,等待城中守军投降,在金陵城外与将士们喝酒。过了半个月,金陵城的守军还没有开城投降。郑成功与张煌言突然发觉上当了。这时准备发动对金陵的攻击。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顺治派来的援军已经来到了。金陵守军趁机打开城门夹击南明军队。

 

郑家军与张煌言的军队惨败,其中郑家军死伤了三万多人、张煌言部死伤一万多人。形势十分不利,于是张煌言带领部下迅速撤退。郑成功也让停泊在长江的郑家水师把战舰开来,郑家军全部逃回战舰上顺着长江东下,扬帆出海退回厦门。清兵一路追击,追了十余里就不敢追了。郑成功第三次北伐就这样因为犯下兵家之大忌,孙子兵法云:兵贵神速。郑成功行动迟缓,导致清军反扑失败了


按当时的实力肯定不够,很多电视上看到的有艺术加工的成份在内

郑成功部队没有多少人,战斗力与八旗相比弱的多。

要我说 还是实力不够

郑氏集团没有海权意识,且北京当时天花鼠疫流行,人口减少物资匮乏,无法仅通过海运维持一支军队作战,且缺少骑兵

……尊驾所说……在兵法上叫做“分兵自弱”吧?兵法中历来强调“分兵”乃“大忌”,而综观军事史……无论中外,在战争中获得胜利的重要作战原则是集中使用兵力(举例可否省略)?当然,对郑成功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其掌握的兵力确实不多,而且郑成功的优势是水师,其陆战能力……大概可参照“海军陆战队”,不过这种部队一般都是登岛作战的王牌(其特点是在小范围的陆地上确实战斗力强悍),但大陆作战……恐怕超出其能力所及?故尊驾所说……怎么说都不成立吧?同意请点赞?

当时的大陆基本上都被清朝的军队势力控制了,郑成功的兵力有限,只能退往厦门、台湾。

郑成功的兵力不足,只能在福建沿海一带苦撑,最后只能退守台湾,根本没有能力去攻取南京、北京。

兵力不足,分散力量是兵家大忌。

打仗还是要靠实力。

上一篇:描写雪花飞舞的段落

下一篇:李自成为何不先去辽东灭了满清再统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