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现代教育孩子怎么教育?

更新时间2019-03-01 14:27:40

家庭教育的常见误区:

  • 1.越俎代庖,代替孩子做他自己该做的事
  • 2.好为人师、自以为是;
  • 3.总喜欢指导、教导、干预、打断、制止、批评、训斥孩子;
  • 4.不是处理事,而是在发泄情绪;
  • 5.完全以孩子为中心。

如果有以上情况,说明你的家庭教育方法有严重问题!


人这一生当中要接受三种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对一个孩子最重要的便是人生开始阶段的家庭教育。正确的教育孩子,家长需要形成正确的养育观念,掌握切合的教育方法,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孩子成长中的种种问题,可以将其归为三种类型:

1、孩子总说“不”、爱打人、抢玩具、认死理、怕生人、爱逞强……“这是提醒家长:孩子某方面的能力正处于最佳发展的敏感期”。

2、不爱看书、电视迷、任性、不自信、怕困难……“这是因为孩子受到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引导或环境影响而形成的”。

3、照镜子、过家家、涂鸦、自言自语、喜欢夸奖……“这其实是孩子某项能力进入敏感期的标志”。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二:家庭教育是教育孩子的起点和基点;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造就孩子成才的必要条件;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

五:家庭教育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


“盲目教”不如“学会教”

现在很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又不知如何施教,有的把家庭教育搞的过于繁琐复杂,教什么,怎样教,很困惑,不得要领,错误的教育方式往往会适得其反。其实,孩子能否接受家长的教育,关键取决于孩子在内心如何看待家长,如果孩子根本就厌烦,根本就不想接受家长的引导,这种情况下越努力教育就越没用!

教育孩子讲究正确的方法,好的教育让孩子受益终生

 

儿童教育是启蒙教育,教育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然而,当前儿童教育中存在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原因就在于教师对儿童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或是了解的不深刻。教师有什么样的儿童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就会导致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因此,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应转变观念,改变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树立以孩子为本的新型的儿童观。概括地说:就是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要以儿童为主体,注重到儿童个体差异,充分尊重、热爱儿童,通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优组织,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发展。教师则要灵活地扮演好活动中的多种角色,变主角为配角,变演员为导演,成为一个快乐的指导者、灵活的组织者、积极的判断者和进步的推动者。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了解儿童所需、所想,走进他们的心里,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在探索正确的儿童观,并用它来修正幼教实践时,注意把握四点:

一、通过分析儿童行为表现来寻找教育者的责任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儿童是一个多能的操作者。他们能够承担力所能及的任务。经过成人的鼓励和训练,孩子能够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如穿衣服、穿鞋袜、系鞋带、扣扣子、带手套。可是,现在的孩子都是爸妈心中的“小太阳”,很多孩子能做的事情都被长辈包办了,以至于上了幼儿园穿衣裤、系鞋带这类事情都需要老师的帮助。我园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这一情况,在取得家长配合后,我们开展了“灵巧小手动一动”、“比一比谁叠被子最好看”等主题活动,开展了“编辫子”、“给宝宝穿衣服”等游戏活动,通过练习一双双小手真的很能干了,自己的事情自己真能做了。由此我感到:正确的儿童观应首先树立在被扣上许多帽子的儿童的正确态度上,多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和一些自由自在的尝试。教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发展水平不断地寻求自己的责任和教育对策,只有这样,教师所掌握的理论上的儿童观才能获得最初的教育和实践价值。

二、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知识

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是正确儿童观的核心内容。孩子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知识和行为规律。他们思维敏捷,善于发现,对新事物有极高的兴趣。教师不能代替孩子的感知、代替孩子观察、分析、思考。教师只能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感受、自己去分析思考。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创设好环境,投放所需的材料,引导孩子一边游戏一边学习,帮助孩子建构知识。科学活动认识沉浮,我请孩子每人拿一样东西,到乐园的戏水池做实验,让他们分组把物体放在水里,请孩子说出什么东西会浮在水面上,什么东西会沉在水里,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说了出来。这时一位孩子说:“老师为什么轮船会浮在水面上?它是铁做的?”面对孩子的提问,我拿出准备好的铁块和轮船模型来。让孩子观察后说出铁块和轮船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总结出铁块和轮船模型的相同点:两样东西都是铁。不同点是:大小不同,铁是实心的,轮船是空心的,铁的面积小,轮船的面积大,听着孩子们的总结我非常兴奋,孩子们你们真聪明!就是因为船是空心的而且面积大,面积大在水里的浮力就大所以船就会浮在水面上哦!轮船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在孩子们操作、实验中就弄明白了。

三、尊重理解中促进儿童个性的自由和谐发展

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对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个性。长期以来,好孩子的标准是文文静静,不惹事生非,老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有些教师也往往试图把个性与此相悖的孩子纳入这样的模式和轨道,久而久之,压抑了孩子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注意到这点。如课堂上,有些孩子敢对老师的讲解提出异议对问题的解答出乎意料,不按老师拟定的步骤程序去开展角色游戏和创造游戏,而是重新自己组织……面对这些似乎与老师唱对台戏的回答、做法,我们不但要及时肯定、引导,还应大力倡导,旨在发展其个性中的创新意向和独立性。在“逛超市”、“小小擂台赛”、“我是交通警察”等游戏活动是孩子自己选择内容,自己分配角色,自己开展游戏,有些简单的道具也是孩子自己准备的。游戏秩序非常地好,孩子们非常地投入。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好发挥,还真有点今天我当家的感觉。

尊重理解幼儿,发展其良好个性,还应包括:教师要善于从“坏事”中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幼儿在移动花盆,便把他喊道一旁,他赶忙申辩:“我不是玩花盆,我在找蚯蚓。”孩子的话给我以启示,表面的坏事却蕴含了孩子难能可贵的好奇心和探求精神。因此,在教育他的同时也肯定了其好的一面。不然就会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四、善于运用纵向比较激励儿童的成长

教育实践中,有的教师往往这样评价孩子:“这么简单的歌还没学会,看佳佳唱得多好。”“你这是画些什么?乱七八糟的,看看李敏画得多好!”……诚然把集体中个体与个体进行横向比较,以此激励,鞭策孩子,这种指导思想出发点是好的,但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这种评价方法。因为每位孩子都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差异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孩子发展的前提。班上有位孩子,表达能力较差,很少主动发言。但在欣赏散文《春雨》这一课时,他竟主动发言,说出了多处春天的美景,尽管与其它孩子比他回答并不怎么好,也离不开老师的提示,但无疑他进步了,我大大地表扬了他。放学时,他一见到妈妈就兴奋地说:老师表扬我了!孩子脸上写满了快乐。由此可见,教师要多鼓励孩子,善于把孩子的今天和昨天进行纵向比较,发现他的点滴进步,放大他的优点,让他感受成功的快乐。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创新自己教育教学方法,树立以幼儿为本新型儿童观,低下身来与孩子一同成长。

相关标签:现代

上一篇:有联系方式么朋友能看下你的面点师资格证书么

下一篇:当一定水平面积物体上竖直一长为760mm水柱时,则,此时该平面受一大气压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