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隋至清辽宁大事编年表

更新时间2019-02-22 01:13:55

      东北历史大事年表


       东北一词源于近代。辛亥革命后,特别是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后,中华民国开始用东北来取代清朝发祥地的原有名称。在中国用东北或者东三省、东北三省来称呼辽宁、吉林和黑龙江这三个省份。后来东三省的西部划入内蒙古自治区,因此内蒙古东部(东四盟市)也属于东北地区。在中国有人说我是山东人,河北人,浙江人,江西人等等唯独东北各省区都会说我是东北人,东北在影视歌方面的明星数不胜数,据调查80年代到90年代的东北籍明星在中国大陆超过二分之一其中有好多我们很熟悉的,就现在百花齐放的时代东北籍明星也有超过三分之一活跃在中国各地甚至全球巡演

       从历史学角度看,东北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东北指代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前大清朝在东北方向上的全部领土。大致上西迄贝加尔湖、叶尼赛河、勒拿河一线,南至山海关,东临太平洋,北抵北冰洋沿岸,囊括整个亚洲东北部海岸线,包括楚克奇半岛、堪察加半岛、库页岛、千岛群岛。辽东是东北南部的地理概念,一度用来指代广阔的东北地区。历史上的辽东一度包括汉四郡(朝鲜半岛汉江流域以北大部地区)。狭义的东北指代东北三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说东北四省区(包括内蒙古东部)

       公元前4000年,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

  公元前2130年,早期肃慎王国定都喜都唐阿吞(今长春宽城区)

  两周时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中原自古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言,不承认中原以外的任何政权,这一时期东北和中原开始交流。

  公元前300年,燕将秦开破东胡,开辟辽东北夷索离国.为古代东北小国.是濊貊人的北支索离族人建立的,位置大致在今嫩江以东、松花江以北的嫩江上游松嫩平原上.肇源县白金宝遗址就是索离人的文化遗址,传说扶余国源于此国。

  公元前2世纪,扶余国建立,都合龙城(扶余王城,即长春)隋至清辽宁大事编年表公元前37年,高句丽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建立政权,国都丸都城(今吉林省集安市) 前三国时代高句丽太祖王时期,高句丽从早期的几个濊貉部落国家很快扩张到汉江流域。 公元53年,高句丽太祖王,将高句丽分散的5个部落设为5个省,实行集权化统制。56年,太祖王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随后,高句丽又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发动攻势。完全摆脱汉朝的控制。高句丽的扩张与集权化,导致了与汉朝的直接武力冲突。汉朝军事压力迫使高句丽迁都到丸都城 汉朝灭亡后,辽东郡被好战的地方土豪控制。 高句丽主动与刚刚成立的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曹魏攻下辽东后,高句丽终止了与曹魏的合作并发兵袭击了辽东西部。244年曹魏反击,摧毁了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 代建国三年(310)定都云中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 公元313年,高句丽美川王吞并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从东北地区进入并控制了朝鲜半岛北部大部地区。开始与形成现代韩国的主体古代韩国国家百济与新罗处于激烈的军事对峙之中。朝鲜人称这一段历史时期为朝鲜历史上的“三国时代”。但是,这“三国”最初只是互相没有民族认同感的几个大型部落国家,与中国三国时期的三国都是从统一的汉朝分裂出来,人民也具有同一民族感的形完全不同。

       公元337年,慕容皝称燕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       咸康四年(338)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国家形式

       公元386年改国号“魏”,史称“北魏”。398年,道武帝拓跋珪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大举改革。 5世纪末时朝鲜三国时代的版图从高句丽好太王继位起,高句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根据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为他所立的好太王碑记载,好太王在一次与扶余的战役中就攻克了扶余64个城池,1400个村庄。 后来好太王兼并了北部的扶余国和靺鞨部落;在军事上对百济形成了绝对优势地位;并在新罗与百济,伽倻和倭的战争中迫使新罗屈服。 公元413年,高句丽长寿王登基。由于百济和新罗的对抗,427年,长寿王迁都到平壤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长寿王延续了其父好太王的扩张政策。5世纪末,长寿王又吞并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与北魏交锋;并保持了对新罗的控制。 北燕太兴六年(430年),燕王冯弘焚毁龙城(今辽宁朝阳市)宫殿,东逃至高句丽,北燕灭亡。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从385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被高欢所逼逃往长安投奔宇文泰为止,北魏历经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 高句丽在6世纪达到鼎盛后,开始逐渐地衰落。高句丽安藏王被刺杀后,其兄安原王继位。在安原王时期,王室间的纷争加剧。两政治集团对王位继承进行争斗。最后年仅8岁的阳原王登基。不过对权力的争夺并没有结束。反对派的幕僚们开始建设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的领地进行实际上的控制。内忧外患,6世纪50年代,高句丽北部受到游牧民族的袭击。但高句丽内部的幕僚争夺依然继续。551年,百济和新罗为摆脱被高句丽奴役的地位而开始联合攻打高句丽。 612年,隋的百万大军从陆路和海上攻打高句丽,一路破城四五十余座,后来由于隋军前线将领的指挥不当,造成渡过辽河进攻的3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613年隋炀帝亲征高句丽,但因杨玄感的反叛,造成此次战役取消。614年隋炀帝再次亲征高句丽,因为高句丽连年战事造成国内弊端甚多,而且兵力严重不足,高元闻隋大军已突破重重防线,高元大惧,乃遣使请降谢罪,并交还叛逃的隋将斛斯政,隋炀帝许之,遂班师回朝。 615年隋炀帝又打算攻高句丽。但由于隋内乱加剧,攻高句丽的计划被取消。隋对高句丽的战争使隋朝国力锐减,并引发隋末民变。 

       618年,隋朝灭亡。不过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严重的消弱了高句丽的国力,阻止其泛滥崛起的势头。 655年,因高丽与百济、靺鞨联兵入侵新罗,新罗王金春秋遣使向唐求救,高宗命营州都督程名振和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兵击高勾丽 公元658年,程名振攻克高丽赤烽镇(约在今辽宁海城境),斩首3000级;659年,唐右领军中郎将薛仁贵在横山(今辽宁辽阳附近华表山)大败高佝丽军。公元660年,唐灭百济,高句丽失去盟国,陷入孤立境地。由于渊盖苏文在世期间一直未能采取明智的外交策略,导致唐朝与新罗联合必欲灭高句丽而后快。盖苏文在世时虽然尚能以高压控制高句丽政局,但高句丽内部已经危机四伏,当他死去时,高句丽已离覆亡不远。 公元666年,在泉盖苏文死后,世子男生代为莫离支,但为二弟男建所逼,降于唐,造成高句丽内乱。唐高宗见状派契毖何力、庞同善等击高句丽,援救泉男生。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的记载,高句丽贵族及大部分富户与数十万百姓被迁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国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辽东,成为渤海国的臣民,而其余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罗。自此,高句丽国家不再存在于世。

   668年,唐朝、新罗灭百济,瓜分高句丽,薛仁贵屠杀扶余族人,唐朝领有东北全境,新罗占领朝鲜半岛

        698年,满族先祖靺鞨人大祚荣建立渤海国,首都初驻旧国(今吉林敦化)

   713年,渤海国接受唐朝册封,成为唐朝版图内的羁縻州

       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

       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

       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

       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隋至清辽宁大事编年表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 916年改元神册,改渤海国为东丹国,立其长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为辽的藩属。

  926年,辽国吞并渤海国。935年王氏高丽灭新罗。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在开封(并定都于此)改汗称帝,正式定国号为“辽”,后被后汉高祖刘知远击退,还都幽州、上京。983年萧太后(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曾复更名“大契丹”。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恢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907年~1125年,辽朝。东京道、上京道,东北路招讨司、东北路统军司、东北路女直兵马司,长春路诸司控制东北诸国。

       金朝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完颜旻),国号建於1115年,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灭辽,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1218年被蒙古汗国所灭。1125年灭辽后,次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天兴三年(1234年)时灭於蒙古与南宋联合进攻,共经历10位帝王。金国都城上京会宁(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位于安出虎水(今阿什河)之侧,相传其水产金,女真语“金”念作“安出虎”。另据《辽史》记载,由于女真长期受制于大契丹,故完颜阿骨打立国时,针对“大辽”字在契丹语中的意思,以其镔铁虽坚终亦变坏,而金不变不坏,取“金”为国号,以示对抗“大辽”。1115年~1234年,金朝。上京会宁府、东京辽阳府管辖东北地区

       1206年(金章宗泰和六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奉铁木真为大汗,上尊号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大蒙古国)建立。蒙古汗国在1259年蒙哥汗去世后分裂为大汗之国和四大汗国(金帐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四大汗国名义上服从蒙古大汗宗主权。1271年(元朝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忽必烈成为中国皇帝 。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面积最大的皇朝。 

   1218年蒙古灭西辽,1227年6月灭西夏,1234年灭金,1246年招降吐蕃,1253年灭大理,1276年灭南宋,1279年消灭南宋流亡政权。 

  成吉思汗时,蒙古没有固定的首都。1235年,窝阔台汗建都哈尔和林(今蒙古国境内)。1263年,元世祖忽必烈定都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东)。1272年定都燕京,称为大都(今北京)。 

  元帝国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内地、满洲、新疆、西藏、内蒙古、外蒙古、澎湖,济州岛及南海诸岛,都在蒙元统治范围之内,还包括东西伯利亚大部分,中西伯利亚,东到白令海、锡金、不丹、库页岛,克什米尔东半部、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朝鲜半岛北部。 

   1287年,元朝设立辽阳行省,统辖东北全境

        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独霸一方,史称西吴政权。1368年,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即为明太祖。不久他又命徐达、常遇春等北伐,攻占大都(北京),蒙元统治者首领北逃,结束了在中原98年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明朝统治中。 1368年(元至正二十八年,明洪武元年),朱元璋建立明帝国,同年明军攻占大都,元顺帝北巡,元帝国退出中原,与明帝国对峙,汉人史称“北元”。1371年,明朝在辽东设置辽东卫指挥使司(后更名为辽东都司),管辖东北地区南部

   1388年,朱元璋准备在元双城总管府地区立铁岭卫,后在朝鲜抗拒下放弃1392年,王氏高丽被李氏朝鲜王朝取代.

        1403年,朱棣将咸兴以北、公崄镇(今朝鲜咸镜北道吉州)以南历代属于中国的领土划归李氏朝鲜

   1409年,明朝在黑龙江设立奴儿干都司,管辖东北地区北部,至1435年废

   1416年~1449年,在明朝默许下,李氏朝鲜疯狂驱赶剿杀女真,强行在鸭绿江东岸地区设置“西北四郡”,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东北六镇”,李朝开疆拓土空前绝后,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中国领土完全丧失。

       1583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部众三十人起兵,逐步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八旗制度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辽宁新宾县)自立为汗,建元天命,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誓师伐明

  1619年,明朝在萨尔浒之战惨败,几年间丧失辽东七十余城

  1621年,努尔哈赤迁都辽阳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改称“盛京”

       1626年,努尔哈赤逝世,第八子皇太极继位。

  1635年,皇太极废除旧有族名“诸申”(女真),定族名为“满洲”。

  1636年,皇太极征服漠南蒙古。同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改年号为崇德。

  1640年,明清松锦之战爆发,1642年洪承畴在松山被俘,祖大寿在锦州投降。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崩溃

       1644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祭告天地祖宗,清朝正式入主中原。

  1644年清军入关后为保护清朝皇室“龙兴之地”,在辽宁和内蒙古修建柳条边,禁止汉人进入东北。清朝对东北的封禁政策造成东北边疆空虚,为后来沙俄入侵、大片领土丧失埋下祸根。

  1685~1686年,雅克萨之战,击败沙俄侵略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明确中国对外东北的主权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沙俄割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沙俄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领土  

  1894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日本侵占辽东半岛 

  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

       1898年,沙俄强租旅大,为期25年

  1900年,沙俄血洗海兰泡,被杀的中国人达五六千人;同时制造江东六十四屯惨案,被枪杀、烧杀、淹毙的中国居民达2000多人。从此沙俄永久霸占中国领土江东六十四屯

  1900年,沙俄出兵侵占东北

  1904年~1905年,日俄战争,战后日俄共同瓜分东北

  1906年,日本成立“满铁”

  1909年,《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明确中国对间岛(吉林延边)主权,中韩以图们江为界

  1911年,中俄《满洲里界约》,沙俄割占中国1400平方公里领土

  1928年,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

  1928年,东北易帜,张学良归顺中华民国政府,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隋至清辽宁大事编年表

上一篇:文豪野犬中芥川称呼中也什么?

下一篇:这幅画是哪个画师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