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白马村游记讲了什么故事

更新时间2019-02-17 07:04:31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Joshuaelen(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53298203/

 

在驳杂的音频里哽咽的读完了整套《白马村游记》。

 

我一直都认为音乐是表达世界的另一种维度。不类似在空间上的位移或者时间上的连续,音乐常常超越认知的直指人心。而这套白马村游记,在二叔经历了泽雅小试笔,落霞大出血后,凝练了一份本真,从谱面上飞出,和着歌词直接向人毫无防备的席卷而来。被起伏的音乐挑拨,脱胎,喜极而泣又五内郁结。最后轰轰烈烈的醒过来发现,一宿好梦。这就是全部的白马村。

 

(一)

17年秋,金二叔传来了《榕树》第二稿的谱子,然后和我说

 

“白马村,是我写过最牛逼的作品”。

“额。。。你写完《落霞集》的时候就是这么说的”。

“你等着,我觉得是神作”。

 

当时的二叔,正在巡演《落霞集》的路上,那套《落霞集》用力超猛的写了一个孤岛求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后在华丽的极光里死去的黑童话。整个套曲从第一个乐章开始就黑暗弥漫海雾浓郁,几个承转的乐章全都给出了强烈的暗示,一个惨淡的结局。最后这个结局被绚烂的极光轰得愈发颤抖。听过之后,整个人都被震撼到怀疑人生。不得不说,那套作品是我当时读到的现代最好的合唱套曲,里面的细节耐人推敲,作品构思极为巧妙,从歌词到谱面处处充满了二叔的征服野心:不但要让合唱团唱跪,也要让听众听跪。以至于一直特别想写一套关于《落霞集》的品读,却因为那套作品太庞大用力超猛,每次都让我写一段就放下笔。整本词本和谱面都是密密麻麻的读谱感受,但是一直没有完成。

 

所以,当时的我天真的认为二叔只是信笔写了《泽雅集》2.0,在用力过猛的《落霞集》后缓一口气加自我治愈,结果没想到,接二连三,《渡口》,《灯花》,《竹马》一直到终稿,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呈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知道,金二叔这次的神曲,成了。

 

(二)

书玹听完上海专场的《白马村》,回来辗转难眠到夜里三点。

 

“在《白马村》的时候,我一直用右手狠狠掐住我左手虎口,想忍住眼泪”她说“有时候完全快要忍不住鼓起掌来”

 

听书玹说起整套白马村,说整套作品好像是一个局外人在移步换景里,人声鼎沸却好像隔岸观火,每个人都离我好近,但却怎么都到不了。每个人都那么熟悉,却又完全是陌生人。邻居,大伯,少年,歌女,一幕幕仿似心中的秘密,又是落在地上的桃花源,是自己的记忆,也像自己的前世。

 

在听书玹貌似胡言乱语的讲述白马村的故事的时候,我突然才记起来,书玹本来几乎是一个合唱的绝缘体。但这些完全毫无章法的话,听着听着感觉自己快要被感染的哭出来,因为这样被赤裸裸的戳中,也是我的第一感。

 

17年11月的时候,反复揣摩的白马村,终于有了终稿。当时我第一次觉得金承志这次要认真了,这样反复加加减减的写了这么久的终稿,是我第一次遇到。那天特意早早翘班回来,怕是花了有大半天,读完总谱我直接给他说了第一印象:

 

 “前几个乐章满满都是逝去的青春年少的最美回眸,时不时平地起范,雅到仙气(鬼气)出尘,突然又大俗大傻到原地大口吃瓜。把人心戳了个透以后,翻天覆地大闹天宫,终曲的《村口迎佛》,直接有一种十二木卡姆的感觉!”

 

这套白马村游记,不似泽雅集一般的观景小品,但却一直人在景中品,不是落霞的绘词暗喻,却一直直透人心。金承志的缜密和匠心,都让人在听歌时不知不觉着了道,然后曲终人散的时候,颤抖到说不出话来。

 

(三)

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落霞集》,便没有《白马村》,落霞仿若是二叔的一段阴影,最后甚至亲手杀死了男主,但是白马村确是迥然不同的烂漫桃园。

 

同样是开篇的引子,《帆》(落霞集第一乐章)是在黑夜海雾里不知前路的寻觅生机,而《榕树》是在一开篇就豁然开朗的展开了整片盎然村舍的一天。从清晨到夜中,从黄发垂髫到花鸟相闻,从西山午雨到日既西倾,从倦鸟随炊烟到江船入蛩梦。由点到面的,整个白马村就明明朗朗的围绕一棵榕树,被凝练的用非常标志的旋律领出。比如农家客去尝豆腐的神,一个“尝”字的小跳音,非常妥帖的刻画无遗。小姑娘的可爱欢脱,一组男生的“”啦啦啦“”和小颤音,跃然纸上。在这首《榕树》里,距离感被一连串的装饰音唱法和音符空诵大大缩短,你听到的不是一个歌者唱给你,而是更细腻的念给你画给你。这种亲切的音绘,金承志在《落霞》里也大量的尝试,但是因为有时太过刻意而会稍显力不从心,但是《白马村》的这种随心点厾,传神顾盼,完全就是“我金道子来用音乐画给你们一个桃花源”。

 

这种白马村和落霞集的比对,贯穿了整套曲目:落霞集里一个人在岛上的孤寂,白马村是一群人在村里的欢闹;落霞集里梦碎后的涅槃,白马村里梦醒后的余韵;落霞集里蒙太奇的记忆碎片,白马村里明晰的移步换景;落霞集里看似大雅的小精致,白马村里看似大俗的大气度。我认为,如果没有经历落霞集这套百般上心,又百般虐心的打磨,金承志可能要更晚才会有这套犹如神助的《白马村》。而这套白马村,也好似落霞终曲后的重生一般,给我们随手甩来一个大惊喜。

 

(四)

金承志对于音乐的细节描摹简直不择手段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

 

就不说诸如连续五六个音上都会单独标注表记号,不说几个小节还会生动的用汉字描绘演唱须知,不说看似信手拈来的小跳音,小滑音,小颤音,小休止都恰到好处的送出了一切歌词神情,就单说把整个谱面拎起来看,一页就是一幅画。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他的《西山雨》,甚至对于完全不认识五线谱的人来说,都可以看出一卷“西山行雨图”。上面四个声部连片错落的长线伴随散碎的音响,就是一层层落的细雨,然后雨水随风,带来细密隐约的人声。下面钢琴的音符,一颗一颗就是打起的水滴。长长的箭头行进在谱上,更是画出了风向,从左至右,从西向东。钢琴一上一下的叮咚,一粒一粒的在风里落下弹起,和成片的声部交织构成对比。连同标题《西山雨》,恰如其分。单单读谱就是一种享受。

 

更加细腻的音符描摹和深化,成为了这首作品“”诛心“”的关键。几乎没有一处,金承志不是精雕细琢。我记得他在写《灯花》的时候,完全先构思了一个超级动情的故事。一个民国时期的北上十三年归来后物是人非的故事。十三里的渡口,十三年的顾远山,所谓竹马的小妹早已不知何处去,只见人尽去,不知谁归来。所谓的顾远山,可不就是回首远处的泽雅山的作者么。这首《灯花》,为了写出这个故事,先是一段悠远的女声旋律,轻轻的从星夜中下,落在眼前的河里的灯花上。接着男声开始缓缓叙事,女声的哼鸣在上面一起一落,空荡荡的纯四纯五度,仿若男主的逐流的思绪,又如水里随波的灯花。于是随着灯花的远行,我们慢慢看出了整个故事,夜中唯一亮着的灯花,连结着过去与现在,在明灭里,思绪汹涌没红尘。谱面上细腻的表情记号把所有声部绘成咏叹,灯花起伏一路仿若行至天上,“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把全场推到最高处的时候,忽然一阵风吹过来“清风啊,带我走吧”,瞬间泪崩。

 

但金承志最丧心病狂的是,往往这个时候,他还嫌不够。于是在看似乐章已经高潮之后,突然万籁俱静,然后传来了小妹的歌声,但又仿若还是那个“十二三的小姑娘”,“谁家新燕啄春泥”。这句和他泽雅集里的《小溪》完全一样的句子,在《灯花》里却是物是人非的点透了的苍凉。仿若灯花一样在外漂泊渐行渐远,故人散尽,留了个世界苍茫了无挂。烟霞飞尽灯花落,故人随风凭残生。而在此时此刻,金承志才许了顾远山一场大哭,所有往事跟随一段段对白轰然作响,从第一次见面说出自己的名字,到最后渡口的分别。这个时候,才让听众惊觉那《渡口》那带沧缈的女声,不是那等不到归人的小妹又是谁,“涉水而行”呼唤着“青青子衿”的小妹早殁在了渡水,而自己那句“去啊,去去去!”竟成了永别。一段段温州乡音,再现的“月亭和小溪”就是男主的过去,一句一句重复的方言叫着“世界真叫大唉”可是“你的现在”又如何?“世界真叫小唉”,可是“你的过去”回不去。这就是此刻的心。

 

从《灯花》开始,整个白马村的桃源梦,碎了。第一次,我们仿佛,读懂了这个故事。

 

写《南浦云》的时候,金承志说“我要写一个作品,让听众听完了,会心痛到说不出话来”,他做到了,我们要用整整一首《西山雨》才缓过神来。《南浦云》那精彩至极的钢伴,动辄十连音十五连音的蓄势和急转,把一台钢琴硬生生写成了肝肠寸断拨弦的琵琶,在“皇天三界“那天翻地覆的声声叹息里,被一场大雨通透的砸到喘不过气来,直叫人分不清是泪是雨。写《村口迎佛》的时候他说“写一个全场炸裂,世界归一”,他做到了,从开场的震摄的号子,到女生悠然的用“顾远山”连接《竹林》旋律的推动,到后来满村超度迎佛回归《净光山晨景》的闪现,我相信这首作品会更多的被人拿来当作“如何在中国民俗音乐里找到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灵感”的范本。

 

对于这套《白马村》,金承志是随笔开始,妙手偶得的一篇故事,用音乐画了一个乌托邦,让人觉得在世界面前如此渺小,但回味时却如此温暖。二叔说,这是他最好的作品,此言得之。

 

(五)

榕树,万象初新。竹马,大闹天宫。渡口,牛鬼蛇神。灯花,繁花将尽。南浦云,万物哀。西山雨,万事空。村口迎佛,世界归一。这就是金承志笔下,顾远山梦里的白马村。

 

从来没有见过一套合唱作品,把音乐的维度,用歌词刺穿,用音符绘画,用弹幕连结,用表演拓展,最后在极短的时间里给你一个彻底的喜怒哀乐。这套作品,实在不忍心剧透太多,又害怕错过了什么。

 

所以有人说,彩虹室内合唱团真的很奢侈,每个秋天都有一套新的作品可以演出,但却也就一年只有这么有限的几场演出来诠释一套这么美好的音乐,而下一年却不再了。所以,真的很羡慕所有在国内能去听彩虹现场的人。因为我知道,整场音乐会,不只是一个人或者是一群歌者的,而是一整场的所有人一段关乎“美”的经历。从舞台到美工,从弹幕到节目单,这是一群为了“美”而执着在音乐道路上的追梦人。就像《白马村》一样,虽然有时候会觉得孤独,会觉得物是人非,会觉得梦太大现实不够完美,但回过神来细细品味的时候,会耐人寻味的自言一句“一宿好梦”。足矣。

 

想用一句书玹的话做结语。“以前一直以为金承志是一个调皮的老道,谁知道呢,竟然会变成汪曾祺,竟然会变成沈从文呢?”

 

我想《白马村》就是金承志的《边城》吧。


 

作者构思了一个超级动情的故事。一个民国时期的北上十三年归来后物是人非的故事。十三里的渡口,十三年的顾远山,所谓竹马的小妹早已不知何处去,只见人尽去,不知谁归来。


上一篇:南京话的的来历

下一篇:中日关系在文化上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