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元末农民起义的(历史,过程)是?

更新时间2019-02-12 06:35:55

元末农民起义又元末民变、元末农民战争,是十四世纪中叶爆发的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这次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是空前。 [1] 

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

当时,黄河泛滥,给沿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些灾民中普遍流行着一个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发15万人修治黄河,并派兵2万沿河镇压。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激愤。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便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 [2] 

韩山童以白莲教主的身份宣称:“明王出世”即“弥勒佛下生”, [3]  只要明王出世、弥勒下生,人民就可以翻身,这样有力地吸引了广大农民。 [4] 

元朝赶忙下令改变一切歧视汉人的政策,利用仇视红巾军的汉族地主势力来镇压红巾军。与此同时,南方红巾军内部又因矛盾而互相仇杀,势力大大削弱。 [4] 

随着局面恶化,红巾军处于元军包围之中,至正十九年(1359年),汴梁城破,韩林儿突围出走,刘福通壮烈牺牲,中原地区的红巾军政权结束了,红巾军起义至此也接近尾声。 [4] 

朱元璋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从而削平群雄统一了江南,为北上灭元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起义军很多,最后成就了朱明王朝。

后期农民军打农民军了。

元末农民起义又元末民变、元末农民战争,是十四世纪中叶爆发的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这次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是空前。

元末农民起义又元末民变、元末农民战争,是十四世纪中叶爆发的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这次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是空前。 

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

当时,黄河泛滥,给沿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些灾民中普遍流行着一个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发15万人修治黄河,并派兵2万沿河镇压。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激愤。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便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 

韩山童以白莲教主的身份宣称:“明王出世”即“弥勒佛下生”,  只要明王出世、弥勒下生,人民就可以翻身,这样有力地吸引了广大农民。 

元朝赶忙下令改变一切歧视汉人的政策,利用仇视红巾军的汉族地主势力来镇压红巾军。与此同时,南方红巾军内部又因矛盾而互相仇杀,势力大大削弱。 

随着局面恶化,红巾军处于元军包围之中,至正十九年(1359年),汴梁城破,韩林儿突围出走,刘福通壮烈牺牲,中原地区的红巾军政权结束了,红巾军起义至此也接近尾声。 

朱元璋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从而削平群雄统一了江南,为北上灭元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比较著名的韩山童,刘福通,后来的朱元璋。

元末农民起义的历史就是,韩山童和刘福通利用了中原人民怀念大宋,仇视蒙元的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元朝腐败残暴统治带来的民愤,发动了红巾军大起义,掀起了元末乱世的序幕,最终朱元璋扫平各路起义群雄,推翻元帝国,建立了大明帝国。

元末农民起义历时1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唐朝末年黄巢起义之后又一次全国性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它沉重打击了蒙古贵族的封建统治,同时使封建地主阶级认识到了农民阶级力量的可怕和伟大,使地主阶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敢过分剥削农民。经过这次起义,自北宋以来长期积累的土地兼并和土地集中问题得到较大幅度的调整和缓和,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生产力的新一轮发展铺平了道路。由于长年战乱,人口减少荒地增多而导致了明初的“移民垦荒”运动,明初阶级矛盾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

元末农民起义,是14世纪中期,推翻元王朝统治的农民战争。

元末朝政腐败,阶级矛盾激化。131年韩山童等人利用白莲教发动起义,刘福通继续领导起义军,称红巾军。各地起义军纷纷响应红巾军起义。但不属红巾军队伍的方国珍,张士诚降元割据。刘福通派军分路北伐,南方的徐寿辉所部转战长江流域{陈友谅害徐寿辉夺南方红巾军首领之位}。北伐失败,刘福通牺牲,但红巾军基本击溃元廷的统治力量。起义军将领朱元璋率部灭元。

元末农民起义历经十余年,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元末农民起义又元末民变、元末农民战争,是十四世纪中叶爆发的一次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这次农民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是空前。 

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

当时,黄河泛滥,给沿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在这些灾民中普遍流行着一个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发15万人修治黄河,并派兵2万沿河镇压。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及其教友刘福通等便决定抓住这一时机,发动起义,义军头裹红巾,人称红巾军。 

韩山童以白莲教主的身份宣称:“明王出世”即“弥勒佛下生”, 只要明王出世、弥勒下生,人民就可以翻身,这样有力地吸引了广大农民。

元朝赶忙下令改变一切歧视汉人的政策,利用仇视红巾军的汉族地主势力来镇压红巾军。与此同时,南方红巾军内部又因矛盾而互相仇杀,势力大大削弱。 

随着局面恶化,红巾军处于元军包围之中,至正十九年(1359年),汴梁城破,韩林儿突围出走,刘福通壮烈牺牲,中原地区的红巾军政权结束了,红巾军起义至此也接近尾声。 

朱元璋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南顾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从而削平群雄统一了江南,为北上灭元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基础。

 

上一篇: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进程是?

下一篇:运河连接那两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