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靖难之役的历史是?

更新时间2019-02-12 06:35:43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1]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1]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 [1]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1]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2]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 [1]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1]  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叔叔欺负侄子的故事。

朱元璋死后并没有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儿子而是开天辟地的传给了孙子-朱允炆,朱元璋的这一举动可谓是空前绝后,对于朱元璋为什么没有传位给儿子我们暂且不说,朱元璋传位于孙的行为直接引起的儿子们的一直反对,也由此产生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朱允炆当上皇帝以后面对强大的叔叔们感到非常的忧虑,他总是害怕有一天自己的皇位被叔叔们兴兵抢走,于是建文帝朱允炆想出来一个削弱藩王势力的办法来减小叔叔们对自己的威胁。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不但没有减少藩王的威胁反而逼反了这些早已怒火冲天的叔辈们,其中最关键的人物就是朱棣。


削藩的政令下达以后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带领大军浩浩荡荡杀进了南京,此时的建文帝惊慌不已知道自己的叔叔绝对不会仅仅是清君侧那么简单。万般无奈的建文帝决定以国家一半的国土划给朱棣换取自己的性命,但是这样的条件被朱棣拒绝了。


后来朱棣打进了南京城而建文帝却不知去向,这就是历史上注明的靖难之役。经过靖难之役明成祖朱棣登上了皇位开始了他的长达22年的专制统治。


倒霉的建文帝,可恶的朱棣

成就了成祖,落难了建文。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发动的一场夺权战争,最终以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败告终

朱棣谋反,夺了侄子的皇位。

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发动的一场夺权战争,最终以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败告终,其中涌现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如张玉、朱能、盛庸、铁铉,以及我们所熟知的郑和。

燕王朱棣发动政变 夺去了政权

燕王朱棣要夺取皇帝的位子,以“清君侧”为由,发动的战争。

指的是明朝初年朱棣不满建文帝的削藩之策,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造反夺取帝位的事

上一篇:五四运动是不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标志

下一篇: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进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