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门第还是财富?

更新时间2019-02-02 10:21:20

魏晋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门弟。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标准是出身门第的高低,出身高门权贵可以做官,并很容易晋升高官。

三国时的曹魏御史大夫陈群制定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在朝官中推选有声望的人担任各州、郡的"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吏部依据中正的报告,按品级授官。起初,这一制度是致力于解决朝廷选官和乡里清议的统一问题,是对汉代选官传统的延续,也是对曹操用人政策的继承。但到魏晋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个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垄断,他们在评定品级时,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划分,已经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

主要看门第,那个时候寒门基本无望。

门第,有钱还不一定有用

主要是是门第,但是门第隐藏的就是财富,因为只有门第才占有土地和财富,占有政治资源

世家门阀拼的是出生

士族与皇帝共天下.只在东晋时期.

比投胎的,跟现在的印度差球不多

主要是门第,九品正中制度,世家门阀的人才,不论才能天生的就是上三品,平民的天才再厉害最多是六品。

门第!门阀就是指这个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士族地主阶级作为历史的主体主导历史走向的时候,这个阶级掌握着仕途,掌握着知识,掌握着舆论,掌握着生产资料,有着自己的武装。在选拔官员上实行的是九品中正制,类似世卿世禄。总之是士族地主阶级主导下的制度,主要是看门第,看出身,看父母,看祖宗,看才能,看品德,但主要是看门第。这种士族地主阶级主导的只看门第出身的九品中正制在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度后被彻底废除士族地主阶级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历史也进入到了庶族地主阶级主导的时代。

上一篇:沈星妤《奇迹》读后感

下一篇:湖南人大概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