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融

现代作物生产管理特别强调在生产要素与栽培重心分配上的“三七分”,试述其内容,并请

更新时间2019-01-17 01:11:52

你问:现代作物生产管理特别强调在生产要素与栽培重心分配上的“三七分”,试述其内容,
技术发展平衡施肥
化肥施用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由施用单一元素肥料到多元素肥料配合施用、由经验配方施肥到测土配方施肥[1] 的技术进步过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化肥施用要讲究科学。做到配比合理。施量过少,达不到应有的增产效果;施肥过量,不仅是浪费,还污染土壤。肥料元素之间也互相影响,比如:磷肥不足,影响氮的肥效;钾肥施用过量,容易导致缺锌。那么,科学施肥要求这么高,到底怎样才能掌握好呢?这就要求依靠现代先进的平衡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技术,就是测土配方施肥[1] ,国际上通称平衡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过去我们把这项技术叫做测土配方施肥,是从技术方法上命名的。简单概括,一是测土,取土样测定土壤养分含量;二是配方,经过对土壤的养分诊断,按照庄稼需要的营养"开出药方、按方配药";三是合理施肥,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这种命名方法通俗易懂、一目了然。
技术体系肥料施用
平衡施肥在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的营养特点选好肥料种类、最适宜用量和配比的基础上,还要考虑配方的实施。即肥料在各个生育期内的适宜用量和分配比例,发挥肥料最大利用率。(1)一般生育期短的作物在肥料分配上应以基肥为主,追肥早施,而生育期长的作物加大追肥比例,分次施肥。在追肥中,首先要考虑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保证肥料适时有效地被作物利用。(2)粘质土壤宜采用重基肥、早追肥(前促后控)的施肥方式,以避免后期贪青。沙质土壤采取追肥为主的"少吃多餐"施肥方式,防止后期脱肥。壤质土采用基追并重的方式,以防后期脱肥,保持均衡增长。(3)不同营养元素,施肥方式不同。氮肥:在施肥上应强调基肥和追肥两种方,其中总用量的30%-40%作基肥、70%-60%在生育期作追肥。磷肥:当季作物的磷肥作基肥,一次集中施用,轮作要把磷肥分配到对磷最敏感的作物上。钾肥:当季作物施用钾,一般宜全部作基肥。特别是生育期短的作物。钾肥的施用应尽量早施。重施基肥。看苗提早追肥。
基本原理
配方施肥科学合理。就是因为它能够充分发挥其增产、增质、培肥地力的作用。如果施肥配方不合理,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还会对土壤带来不良影响。因此,配方施肥必须有理论指导,某些学说正确地反映了社会实践中客观存的规律,至今仍然是指导配方施肥的基本原理。
养分归还学说
据统计,作物增产措施施肥占32%,品种占17%,灌溉2%,机械化占13%,其他占10%,因此配方施肥应与其他高产栽培措施紧密结合,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增产效益。在肥料养分之间,也应该相互配合施用,这样才能产生养分之间的综合促进作用。
施肥意义
生产实践证明:平衡施肥的推广应用,改变了以往盲目施肥为定量施肥,同时也改变了单一施肥为:以有机肥为基础、氮磷钾等多种元素配合施用,特别是对化肥结构调整起着更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由单元素化肥品种,发展为两元素复合肥,及至多元素复合肥和作物专用肥。比如,配方肥(BB肥)或复混肥的科技含量高,施用方便,土壤污染少,深受农民欢迎。配方施肥在农业生产上实现了增产、改善农产品品质、节肥、增收和平衡土壤养分等显著效果,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好处:
一是平衡施肥可以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目前我国化肥利用率仍比较低,平均利用率在35%左右,比世界发达农业国家低10个百分点左右,提高化肥利用率的潜力很大。
二是平衡施肥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入市场经济以后,特别是由短缺农业转向农产品剩余,出现农产品买方市场以后农业生产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即由数量型农业转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的效益型农业。这样,如何实现农业节本增效。就是生产中首先要考虑的大问题。搞好平衡施肥,提高用肥的科学水平,是节约农业成本的关健措施。
平衡施肥
三是平衡施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平衡施肥,满足了农作物对各营养元素的需求,使得农作物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从而获得理想的产量和效益。据大量试验、示范得出的结论,在等量肥料投入的况下,采用平衡施肥技术,一般可增产10%左右。
四是平衡施肥有利于农产品质量。我国加入WTO以后,农业受到冲击非常大,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农产品质量较差。质量差的原因较多,如品种、自然条件等,肥料施用不合理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平衡施肥既满足了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使之正常发育,完全成熟,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又没有剩余,避免了肥料浪费,减少土壤污染。

相关标签:现代

上一篇:企业管理为什么要用电子签章?

下一篇:如何创新社会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