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国学应怎样发展

更新时间2019-01-16 06:07:24

随着国学复兴潮流兴起,“祭孔大典”、现代私塾教育等于国学相关的事件成为媒体的一个热点,与这些注目的热点相比,这里的这些“小动作”悄无声息,但正是在这悄无声息的潜移默化中,老师和家长都惊喜地发现通过诵读经典,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懂礼貌了,知道尊敬师长,关爱别人了……
  这是我市传统文化教育推行的一个小缩影。
  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的古城西安,目前的国学教育发展是什么样子,发展的形式又如何,日前记者采访了西安中华经典文化研究会的会长明远,对“国学”教育在西安的发展况进行了了解。
  民间力量唱主角
  “现在我们说的‘国学’,广义是指儒、释、道三家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目前大家推广的‘国学’,以儒家一些经典文化著作为主。实际上以普及介绍为主,因为从文革‘破四旧’以后,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理念许多人都不知道,或者是理解很偏颇。所以现在是重新介绍。”见面后,明远先生首先给记者解释了目前“国学”复兴潮流中的“国学”的基本内容。
  “关于这个潮流,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首先由海外一些华人学者提出,代表人物是国学大师南怀谨等,国内的著名学者任继愈也提出应该让儿童青少年多接触一些传统文化经典。当时在学术界、教育界内部引起的争议很大,尤其许多儿童教育专家反对,认为会给儿童、青少年思想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但也有人支持,还有人实践,当时主要在北京有一批人搞,我当时也在北京,但没有参与,只是很关注这样一个潮流。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也就慢慢地强了,攻击传统文化的人就少了,当然这和最初一些实践者在少儿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功也分不开。总的说来,国学复兴这个潮流主要还是一些民间人士在推进。2000年左右,我回到西安后,开始跟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西安也慢慢地实践,做这些事我们主要是靠自己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当时的反对者,反对的理由主要是认为传统的经典文化带有太多的封建思想会对少年儿童造成不好影响和背诵不是科学的学习方式。的确,儒家发展到宋明理学时候,对人的个性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压制,但是时代变了整个封建社会的大环境不存在了,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的多,调皮捣蛋不好教育的多,所以在我们推广传统的一些礼仪教育的时候,家长老师特别欢迎,实践证明经过传统文化的熏陶教育,不少都懂礼貌了,有责任感了;关于死记硬背这个问题,现在的幼儿教育研究表明,小孩子的学习能力特长就是记忆,所以应该让小孩子在这个阶段多记一些东西。”研究会的研究员,从事了多年小学教育实践的张天泰老师给记者补充解释了一些情况。
  明远先生说的自己的实践,主要是指关于少年儿童“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的推广和培养国学教育人才两个方面。而且为了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去年6月份明远成立西安中华经典文化研究会,从研究会成立起他们在去年8月就和国内外5个城市,共同举办了第三届全球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大会,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宣传效果。研究会成立至今,还聘请了国内国学研究专家10多人,到一些开展国学诵读的幼儿园、小学给老师做关于国学教育的报告,帮助他们提高国学素养。

首先是传承,然后才能发展。也就是老祖宗的东西首先要能弄懂,然后才能古为今用。

和国际看齐罗

国学究竟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至今众说纷纭,许多读者也不甚了解。在黄玉石看来,“当前社会上对国学概念、国学主要内容、国学的意义还处于一个探索的状态。如果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来看,国学应该是指推动我国持续发展的正统学术和主流文化的总称。如果从中华国学的发展史来看,五千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以培养昂扬向上民族精神和全面传承中华文明为宗旨的儒学,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学主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黄玉石著述《国学五千年》的初衷,就是力图多层次、多角度地再现儒家思想文化的历史面貌,并借此纠正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人们对儒家思想的误读,使今天的读者能够在一幅展开的历史画卷中轻松地了解中国国学的主体——儒家思想文化。

国学应该取其精华,服务现实。

应该朝以人为本的道路发展

国学不能中西合璧,中西从文化习俗上是格格不入,西方人重拳头,中国人讲情义,西方人喜欢欺负弱小民族,还恬不知耻的说,这是在帮你过上民主自由人权的生活,这其实不仅仅是在用欺骗的手段对付弱小民族的问题,这还是西方人已经习惯了在揍别人的时候,还有在公众面前自己狠搧自己耳光的嗜好,对此,西方人不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这种风俗习惯,实在令中国人啼笑皆非。

当然是像科学道路发展

只要不是装神弄鬼就行 

健康向上的发展

上一篇:富贵临门哪年上演的

下一篇:百家百方出了多少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