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为什么说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

更新时间2019-01-08 01:30:47

1937年10月,有一本书甫一出版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不仅一年内再版数次,而且被译成十几种文字。该书的作者曾经受到鲁迅先生称赞:“有几个外国入之爱中国,远胜于有些同胞自己。” 70年来,尽管沧海桑田岁月更迭,但该书在国内外畅销不衰,不仅在中国广受欢迎,也成为西方各国了解红色中国的典型教材。这本书就是美国著名记者、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也译作《西行漫记》)。

    在《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之前,国际上对于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的认识既不全面也不客观。为了客观公正地揭开真相,从未加入过任何政党的斯诺冲破铜墙铁壁般的新闻封锁进入中国红色区域,拿脑袋去进行冒险,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因此,1938年2月在出版中译本时,鉴于抗战爆发国共建立统一战线,出版者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尽管如此,该书仍然被当局视作禁书。当然,和很多历史上有名的著作一样,该书虽然被禁,但生命力却是非常顽强,成为经典。

    常念为经,常数为典。大学时代读书的目的以及收获远非今日,当日粗略翻阅这本书的时候,仅仅是因为听说这本书不错,因而读后头脑中仅仅对内容保留了粗略的印象。而时隔数年后再次阅读时,更关注的是透过这样一部作品所蕴含着的深刻的东西。比如,作为外国人的斯诺为何要写这本书?从这部作品中,能否对斯诺的内心变化加以理解?甚至于,这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原因何在?

    事实上,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强调指出的:“这本书绝对不能算作正式的或正统的文献。在这里我所要做的,只是把我和共产党员同在一起这些日子所看到、所听到而且所学习的一切,作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所以,作者不是在写小说,也不是在写游记,更不是在写历史,更多的是运用新闻记实的手法来展示所见所闻,成为报告文学的范本。当然,该书的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新闻报道的层面,描绘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再见了当时中华民族所面临的民族危机、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并真实记录了中国人民在经历屈辱、贫困、战争时不屈的反抗与斗争。

    敏锐的观察力,是很多评论家对斯诺的高度评价。的确如此,在这本书中,作者记录的是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对于第一次踏入红色区域的斯诺来说,他听到的和看到的一切都是新的,是最真实的体验。他深入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当中进行调查,了解苏区军民生活和地方政治改革,甚至不惜笔墨描写民风俗习惯,因此,他笔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况,尤其是对毛泽东、周恩来的描述,真实而生动,让全世界耳目一新。正如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评论说:“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新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撼世界的成就。”

    正因为通过敏锐的观察,作者个人政治倾向也愈加明显。尽管斯诺在序言中表示“作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但纵观本书,作者不仅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还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是现代史上的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并预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照耀全世界。

    历史的年轮,印证了斯诺的这一政治预言,更为这部作品增添了更为传奇的一笔。七十年后,再次捧读这部作品,透过那简洁的文字、明快的描述,可以想象得出那个时代的不朽画面


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斯诺先生著述的《红星照耀中国》是第一部在全世界披露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文章,她让世界人民认识了中国共产党。

上一篇:新宪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下一篇:环境突发性事件应急类经费如何套用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