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和实践要求有哪些?

更新时间2019-01-03 01:03:04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揭示了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源泉,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高度统一,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的价值理念。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要求,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增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与人民同甘苦,与人民共奋进,不断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创新的业绩。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2、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习近平同志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明确了发展的动力、思路、方式、途径、目标,指明了发展的前进方向和着力点,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总钥匙。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要求,就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一是深学笃用,牢固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真正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二是用好辩证法,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三是创新手段,发挥改革的推动作用和法治的保障作用,善于通过改革和法治推动新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四是守住底线,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中及时化解矛盾风险。此外,还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发展活力,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推动发展的实际举措,形成竞相推动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我们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应看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是一致的。人越是全面发展,社会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生活水平就会越高,这又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既是我国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时代,也是人民生活显著改善、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实践要求,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机统一起来,统筹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提升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水平,努力让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解决“落后的社会生产”问题到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适应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要求,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战略重点的变化。只有牢牢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针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更好地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需求的变化,必将对我国发展全局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只有调整和完善发展战略、各项政策,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只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从全局的高度思考和谋划党和国家工作。理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要具体落实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去。要紧密联系党和国家重点工作,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期待,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着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相互促进、全面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的表述不是一个短期的概念,而是要管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工作导向和实践要求。要结合当前任务和长远目标,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来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人民需求的变化

上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下一篇:党的十九大精神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