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要诗歌干什么?

更新时间2019-01-02 01:21:26

可能,最早是出于记忆的方便吧。“诗言志”的说法可能起源比较早,《尚书·尧典》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但那时候的“志”可能更偏向于同一个国家、同一个阶层的公共理想或者利益诉求,而较少个人的感。

春秋时期,使臣出使别国时,有“赋诗言志”——借大家都知道的诗歌表明自己立场的习俗。那时候的诗歌有点像今天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外交辞令。或者,更简单的说,是“套路”。既然是套路,就要简明易懂、好说好记。显然雅韵的、字数规整的诗歌、骈文要比古文容易背诵的多。何况在那个没有标点符号的年代,诗歌骈文也比散文更容易句读。(就是放在今天,古诗再难背,也比那些“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容易些吧?)

到了秦汉之后,中国大一统了,这些“外交辞令”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魏晋时期人性解放,“诗缘”的说法开始抬头。我觉得最具代表性的大概是曹丕。小时候受越剧荼毒,总觉得曹丕应该是鼻子上抹一点白的反派。可是看他的诗歌,却是情感细腻得不得了,完全不像他在政坛上的形象。也许,那时候开始,就有一些人希望通过诗歌来活出“另一个自己”吧?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双璧。但这似乎又是两种很不同的东西,且两种形式都有过巨大的嬗变,尤其是“词”。词,在诞生之初是被人看不起的,看《花间集》也确实如此,通篇看下来,我只记得“玉体横陈”这个意向,说到底就是那个年代的黄色文学。“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属于潜在写作,很多大家是羞于承认自己“善作词”的,这种情况,大概要到王安石、苏东坡才开始有根本改变。

当然,词的存在在唐末五代以及宋朝,还有一项重大的功能——谋生。妓女们是作词、唱词最主要的群体,用来讨好恩客。(和今天的流行歌曲有点相似——在某种意义上)

明代已降,我的印象中诗词已经没落得狠了,那时候流行的是戏曲、小说(依旧是小道,可每个时期,真正在老百姓中兴旺发达的都是小道),明清的诗词作者,我所能想到的最伟大的大概就是纳兰容若。他的词颇有古风,属于一类,不过他是少数民族,对于汉文的敏感程度可能和汉族士大夫有所不同,我想。同时,诗词之于纳兰容若,纯属贵族消遣。

从某种意义上说,诗歌诗词从明清开始已经基本属于“死文学”


那是文化,不能从实用角度考虑。

丰富你的情感,健全你的情志,精致你的表达,美化你的言行,使你尽可能远离粗鄙的本性

上一篇:诫子书提问

下一篇:中国什么地方冬暖夏凉还可以看到雪城市也富裕比较发达美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