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段时间

更新时间2018-12-30 18:42:39

先声明一下,这里的“早期政治制度”不是一个相对概念,而是一个高中知识点里用的术语。

这个知识点如下: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一段时间呢?是夏商周?还是夏?抑或是夏商、还是一个更加精细的划分?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的制度:

 

  一、奴隶社会:

  禅让世袭

  (1)禅让制,是指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可以世代承袭(世袭制一直沿袭到清亡,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时间)。

  (3)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因为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私有制发展的结果,阶级对立的产物。

  夏商时期

  夏商时期中央行政管理制度:包括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等的设立。

  宗法制

  (1)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具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其特点):

  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第二,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宗法制的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4)宗法制对今天的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和祖国的统一,如“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②消极影响: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势力和宗派势力等,如“认人唯亲”“宗派主义”。

  二、封建社会:

  专制开端

  (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

  ①建立:从秦朝开始,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吏也都由皇帝任免。调动军队的凭

  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②特征: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2)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①职能:秦始皇建立的中央机构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②评价: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的决策失误。

  专制强化

  (1)汉朝: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

  汉武帝,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 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行政),继而又有中书省(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审核政令),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唐时期: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官吏考核任免)、户(户口赋税)、礼(礼仪)、兵(军政)、刑(刑法)、工(工程)六部。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4)北宋:措施: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元朝后期,宰相的权势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的继承。

  专制顶峰

  (1)宰相制度的废除: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内乱屡生。明初沿袭元朝制度,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使中国历史上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延续1000多年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是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造成了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

   (2)内阁的出现: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些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宣宗时,内阁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

  臣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至明朝中后期实际掌握了宰相的权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3)军机处的设立: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使皇权受到很大制约。康熙帝设置南书房,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加强了皇权。雍正帝时为办理西北军务,又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两个概念,即和“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概念的时间范围:上限——国家形成;下限——秦统一以前。也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代。这个时期是我国从原始血缘部落时代向封建专制时代的过渡时期,带有明显的承前启后色彩,以此为切口,可以更深刻地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政治制度: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其次本节的关键词是“特点”,整节课都是围绕着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特点展开,本节课的重点是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难点是分析理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我认为,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应该是指“商的政治制度”,也就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以加强王权。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宗法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加固了集团内部的团结。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随着血缘关系的淡化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宗法分封制维系的统治秩序必然遭到破坏。

 

扩展资料: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代表-宗法制:

(1)西周王族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具有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西周宗法制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其特点):第一,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第二,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第三,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3)宗法制的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应该是夏启开创家天下的时间。

上一篇:美学原理简答题

下一篇:壮大主流舆论阵地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