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对于故宫三大殿的改名的看法

更新时间2018-12-30 01:14:46

三大殿的名称,先后变更过三次。第一次是在明嘉靖年间,第二次是在明清易代之际,第三次是在洪宪帝制之时。

北京紫禁城的原型,是南京的皇宫城。永乐帝通过靖难之役,夺取政权,登上帝位,迁都北京。他下令仿照南京的皇宫,修建了北京紫禁城。南京紫禁城的前朝三大殿,分别叫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北京紫禁城一仍其旧,完全照搬。

了解奉天殿,先从南京紫禁城说起。明太祖本是一介布衣,通过艰苦创业,成了开国皇帝。他认为这是上天眷顾的结果,于是给皇宫的正殿(也就是俗称的金銮殿)起名为奉天殿,并规定圣旨的开头,采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固定格式。奉天,就是尊奉天命,意思是自己登基做天子,不是自立,是尊奉天命的结果。取名奉天殿,正是为了体现皇权天授的观念。

奉天殿后是华盖殿。华盖,本是紫微垣中的一组星名,共有十六颗,像把伞一样,护卫在帝星上方。天象映射到人间,帝王车驾上的伞状顶盖,便被呼为华盖。紫禁城的名字,就来自紫微垣,紫微垣是天上的皇宫,华盖星也被明太祖搬到紫禁城里,成为华盖殿。华盖殿后是谨身殿,取时刻反省自己,谨慎施政之意。

三大殿第一次改名,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奉天、华盖、谨身三殿遭丙丁之厄。嘉靖四十一年九月,重建的三大殿落成,嘉靖帝改其名为皇极、中极、建极,并顺带对三大殿周边建筑进行了配套式的更名:奉天殿前的奉天门更名为皇极门;两侧的文楼与武楼,改为文昭阁与武成阁;奉天门前的左顺门与右顺门,更名为会极门与归极门。极是准则,规矩之意。在以儒家为指导思想的明代,这个准则就是推行仁政。

嘉靖帝给三大殿改名,表面上看,是因为三大殿屡遭回禄(火灾),借其重新落成之机,用改名来冲走霉运,确保平安。实际上,三大殿的改名,是嘉靖初年大礼仪政策的延续,是嘉靖帝推行系列礼仪改革措施中的一环。嘉靖帝是正德帝的堂弟,本是湖广的藩王,与帝位无缘,只因正德帝在壮年突然驾崩,没留下子嗣,因血缘最近,被迎入北京,拥立为帝。登基以后,嘉靖帝为了证明自身帝位的合法性,推行了一系列礼仪改革。为三大殿的改名,嘉靖帝主要还是从维护自身帝位合法性的角度考虑问题的。

1644年,明清鼎革,三大殿第二次更名。入关的清人,将三大殿改名为太和、中和、保和。如果说,嘉靖帝改名,是以“极”为中心,那么清初的改名,就是以“和”字为中心。除三大殿外,还把会极门改为协和门,归极门改为雍和门(乾隆初年,为避雍正讳,又改为熙和门)。文昭、武成两阁,也被更名为体仁阁与弘义阁。太和就是大和,只要天地万物各按其正常规律运行,不发生偏差,就能维护彼此间的平衡与稳定。清人以异族入主中原,阶级矛盾之外,还有民族矛盾,为迅速稳定天下,打开局面,取“和”命名三大殿,也在理之中。

清帝退位,民国建立,三大殿迎来第三次更名。民国五年(1916),袁世凯复辟帝制,在太和殿举行登基大典。经过一番“共和”的涤荡,清代命名的三大殿名称,显然已不合时宜。为此,袁世凯将其分别改为承运殿、体元殿、建极殿。并将协和、熙和二门改名为经文门、纬武门。虽然官方宣传三大殿改名是为“承天建极,传之万世”,但从用字上看,考虑并不周全,太和改为承运,完全看不出洪宪帝制的新观念,倒是又捡起了明太祖奉天承运的老一套;体元殿之名,与内廷西六宫之一太极殿的后殿重名;建极之名,抄袭了嘉靖帝对谨身殿的更名,实在看不出有何高明之处。复辟失败后,三大殿又改回了原来的名字。

综合来看,三大殿的三次改名,均是统治者从维护自身合法性的需求出发,把自己的施政理念贯彻其中。从殿名的变化中,也可反映出王朝兴替与皇位变换的政治内涵。

 

不太赞同,还是保留原来的比较好。

相关标签:故宫

上一篇:苏联凭什么说珍宝岛是苏联的,中国又凭什么说珍宝岛是中国的

下一篇:2019庆祝元旦节作文【准备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