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鲁迅先生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中有这样的内容:“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中国人;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面前

更新时间2018-12-29 15:30:51

,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前行;真的猛士,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这说明了什么?

第一节中,鲁迅称自己为“生者”“后死者”,与“死者”“逝者”相对。第三节中把自己说成“苟活到现在的我”,与“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相对。显然,“苟活”是自我贬抑,也说明鲁迅对自己的解剖确实到了无的地步,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实鲁迅是大智大勇的猛士,当然他的智与勇也是在不断地从奋斗者身上汲取养料形成的。所以“苟活者”首先说的是自己,而“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励。当然,“暂得偷生”的“庸人”大有人在,真正的“苟活者”大有人在,鲁迅是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觉醒起来,看到希望,奋然前行,所以这又是战斗的号召。“希望”是由“中国女子的勇毅”而来的,女子如此,男儿自不待言,中国人并非一团糟糕,“三·一八”惨案表明勇毅者大有人在,这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这世上固然一片“浓黑”,路正长,难见“尽头”,希望也只是微茫的一点,但是毕竟还有希望,真的猛士为希望所鼓舞,必“将更奋然而前行”。

血的教训,将唤醒更多麻木的国民唤醒的国民,就是希望就是真正的猛士就是敢于起来抗争搏斗改变社会的强者说明鲁迅先生还是很乐观的看到了悲惨、残忍的一面也看到了积极的一面。

结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去阅读

鲁迅的文章要结合当时的某个事件或时代背景来

建议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考虑。

现在的人去解读鲁迅的文章,基本是望文生义了,缺乏对时代背景的了解,再加上某些势力刻意曲解鲁迅的文义,还是各人有各自的解读的为好。

反应了鲁先生对中国人的希望

相关标签:鲁迅

上一篇:大别山革命老区特色农产品有哪些

下一篇:此话何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