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休闲

画画为什么可以修身养性?

更新时间2018-12-29 01:14:21

因为画画需要心静,而且画画带有儒家的意境,所以可以修身养性。

就中国绘画而言,儒家哲学在对社会理想人格塑造,并把绘画作为修身养性的手段的同时,也为绘画创作塑造了带有中国人特有价值观的自然。而庄禅哲学对待人与自然关系“天人合一”的超然性品质,则实现了有限的个体心灵与宇宙生命节奏的审美交融,从而为中国的绘画艺术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的广阔的创造空间。儒家哲学的事功化倾向为中国绘画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社会实践的活动,庄禅哲学则使中国绘画具有了“超以象外”的东方特质。而且也正是由于中国哲学特有的宇宙观作为主导,才形成了中国画独立于世界艺术之林的绘画美学观念、创作手段与技巧形式。画画为什么可以修身养性?

儒学的思想核心,是以尊崇社会的道德精神为其根本。它基于入世的“仁学”体系,决定了它对人生的关注。孔子的仁学思想产生在血缘关系的亲子之爱的基础上,将奴隶社会中所残存的氏族时代的原始人道主义和博爱精神,虽然从绘画本体来说,儒家学说对中国画特有构成方式的形式、影响不像道家与禅宗那么直接、明确,但正因如此,儒学对艺术本体理论中的和谐精神和其所具有的浓厚道德内涵,不仅使绘画在中国被看作修身养性的手段,并且负有崇高的道德使命。而由于道德观念的永恒性与广义性,使中国画所表现的自然物象因其道德使命而成为一种观念化了的自然,并带有了特殊的价值内涵。儒道互补才构成了中国艺术的基本思想,从而使中国在构成上对客观物象的表现,具有了脱离客观物象自然形态制约的思想基础。

“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正是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凝神遐想,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 “道”作为宇宙的本体,正是老庄哲学追求和探索的核心。“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它“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博而不得”是“无状之状”,“无像之像”。“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具体体现了这种心与物浑然一体的审美体验,从本质上实现了对一切客观现实的超越而进入“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养生主》)的审美境界。

魏晋时期,庄学以玄学的新形式出现。玄学作为老庄哲学的新形式,一方面是不重功业,以追求内在的精神本体为时尚,另一方面在纵山水中感受自然的愉悦与人格的超逸,求得在自然界中的真正感悟,在摆脱、超越外在的规范、束缚,建构人格本体,确立个体价值的同时,庄子的“无”、“无己”、“无为”衍生成一种高雅、适意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而其“得意忘言”的审美体悟,后来更得到禅宗的推助,使中国画的艺术思想发展的更为完善。

禅宗与庄学有着千比万缕的联系,但较之庄学的“无为”,则更强调“冥思顿悟”。“禅”的本意为“静虑”。就是用静坐思维的方法,以期彻悟自己的心性,禅宗以参究悟法,彻见心性本原为主旨。它主张排除一切外在干扰,甚至包括所有感观器官事物的感觉,进行纯直觉的体验和内心的反思。物我交融的境界并不是禅宗的目的,它的极致世界是“物我两忘”。人与自然、社会,紧密地扭结在一起,只有通过禅定的沉思冥想,才能进入一种物我交融的境地,也只有在这种物我交融的境界中,才有可能进行大跨度地、纯静地思维活动。当这种思维活动在沉思冥想中在某一点上得到触发而融会贯通之后,思想境界即刻得到了升华。

禅宗的“顿悟”,是一种以直觉关照与内心感悟往复推衍为特征的思维方式,它的核心是融会贯通后的内心解脱。它从观物的直觉到意象,由物我两忘到超越时空,进而取意于认识,发挥于境界,其冥思中的辨证意义为其内涵结构。它对客观事物的考察方式是直觉观察而不是客观观察。这种思想不仅与老庄哲学“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境界基本一致,而是对中国画艺术观念的影响是直接而且是巨大的。

总之画画需要心静,所以可以修身养性。

因为要静下心来,就能忘记烦恼,

静下心来才能做好的事情就能够培养性情

性格急的人画不出精致的作品

因为可以静心,集中你的注意力。

清晨,城市开始苏醒,周遭慢慢喧闹起来,画室却是安静的.初夏的阳光透过淡黄色的窗帘照进画室,洒在画纸上,墨香四溢,提起笔,这世界就只剩下花青,胭脂,曙红,藤黄....和我对话,他们让我忘记了烦恼,忘记了炎热,沉浸在线条,色彩和造型的世界里.中国画讲求意境,有"实境","真境","神境"三种境界,神境恐怕难于登及(神境=神经?),但是画画却经常能达到使自我融入到"真境"中,仿佛从二维的画纸空间进入三维空间,与艺术共舞!

画画的时候,人的思想是高度集中的,心中达到了旁无杂想的境界,这时人体就进入了那种自我清净的境界,身体中的细胞也都兴奋在创作中快乐中,也会使身体的气血进入通畅的状态。也就是气行一体,无处不顺中。相当于气功态,而这时世间的杂事都被抛到脑外,也没有那些烦恼的事想,也没有纷争,也没有贪念杂欲。所以起到了修身养性的作用。

上一篇:黄山哪里收购杉木板

下一篇:EHR薪资花名册如何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