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

更新时间2018-12-28 15:25:32

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一、主观原因
  1、一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虽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但在当时,是空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但中国依然是封建社会。 他们提不出一个切实的革命纲领,广大将士参加革命目的不明确,大多是迫于生计,希望改变贫穷的经济地位。在定都天京后,领导者封建特权思想膨胀,争权夺利,贪图享乐,结果断送了革命前程。在后期,太平天国也有短暂的重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分裂后,形势顿挫。洪秀全提拔了与清军血战多年的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等为各军主将领。他们领导太平军奋力战斗,力挽危机局势。
  中期的巩固大本营使领导核心分裂。定都天京后,杨秀清因掌握了大部分军政实权,所以“东府集团”势力最大。这些集团之间争夺权力斗争日益尖锐。1856年9月,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了公开的分裂。据《李秀成自述》影印本记载,杨秀清骄傲专横的倾向日益严重地表现出来,“威风张扬,不知自忌”。
  1856年8、9月间,江南大营被打垮,天京被包围的形势暂时解除,杨秀清乘机进一步扩大势力,“逼天王到东王府封其万岁”。洪秀全命韦昌辉率部于9月1日赶到天京,包围了东王府。次日杨秀清及其眷属全部被杀。接着天京城内发生混战,太平天国优秀将领和战士两万多人死亡。后韦昌辉控制了天京,独揽军政大权。11月,洪秀全又命石达开杀死了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结束了韦昌辉对天京历时2个月的统治。在这之后,洪秀全又逼迫石达开出走,后石达开被清军围困在四川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全军覆没。
  2、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例如,金田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徘徊在紫荆山周围,缺乏进取;起义之后,没有尽一切可能争取知识分子,不能把反孔和争取知识分子统一起来;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犯了兵家大忌。北伐西征,形同流寇;后期作战,屡失良机。战略上存在重大失误。
  二、客观原因
  中外政府联合绞杀。这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况。1861年,慈禧太后授权曾国藩统辖苏、浙、皖、赣四省军务。这样,对付太平军的前线清军,全部归曾国藩统一指挥。曾国藩派曾国荃率领湘军主力专攻金陵(今南京);派李鸿章率领淮军伙同英国人戈登指挥的“常胜军”,进攻苏州、常州;派左宗棠率领湘军的一部,进攻浙江。英法侵略者组织中外混合的反动武装,协助左宗棠。
  前期的征战使领导阶层瓦解。据《中国近代史》第三章所说,在北上途中,南王冯云山于1852年6月3日中炮弹身亡,西王萧朝贵于同年9月12日负伤死去。太平军失去了2位重要的领导。
  此外,天国法令相当森严,刑律残酷,凡犯天条者,一律处死刑,违背了当初革命救世和人道宗旨。
  总之,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三、其他原因
  1、初期的封王,一开始就埋下祸根,东王占有绝对的军政大权,导致野心的扩大,想取代天王。领导者彼此的明争暗斗,不信任也是促成失败的原因。
  2、《天朝田亩制度》的共产化。像分配时的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原则只适用于下层的农民、商户、士兵。对于上层领导人,每天是用几人共用的钱,吃几人共吃的东西,穿的、住的都比下层人民好许多。体制的不均等性也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统治者日益腐败,脱离民众。据《中国近代史》上记载:太平军进入南京后,立即大兴土木,把两江总督衙门扩建为天王府,拆毁了大批民房,动用了成千上万的男女劳工,“半载方成,穷极壮丽”,旋因大火烧毁。1854年又在原址复建,周围十余里,宫殿林苑,“金碧辉煌”、“侈丽无匹”。东王府的修建也是“穷极工巧,聘心悦目”。至如冠履服饰、仪卫舆马等,都备极奢华。此外,天王还不断选取民间秀女入宫。这些况表明,太平天国领袖们在进入天京后,生活上的奢侈腐化已经相当严重。
  4、又据《太平天国》记载:太平天国领袖们之间的关系逐渐疏远,原来“寝食必俱,情同骨肉”,变为“彼此睽隔,猜忌日生”,宗派色彩日益明显。洪秀全僻处深宫,把许多精力用于宗教神学的著述,脱离了斗争实践,脱离了广大群众。

每一个政权的失败都是因为腐败导致的

邪教组织,焉能不败

领导层耽于享受,脱离民众,又摧残传统文化站在士大夫阶层的对立面,还争权夺利,长于破坏短于建设,被重整旗鼓的清军逐个消灭

丧失斗志和指挥失误

过早建都丧失锐气。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杨秀清率文武百官迎洪秀全入城。遂决定建都于南京,并改南京为天京。在太平军攻占武昌时,就存在着去向问题,北进河南则威胁清京,东下金陵则有可能形成割据局面。如今太平军已顺利攻占南京,同样又存在着去向问题。如果以南京为根据地,然后向北发兵,把战略重点放在推翻清王朝上,这样的话,太平军就应集中精锐部队及最有权威的将领进入河南、河北、山东,兵锋直指清廷,这当是太平军攻占南京的战略抉择之一。如果过早在南京建都,太平军必然以保卫天京的安全为目的来部署一切兵力,革命的进攻阶段就会停顿下来,锐气就会减退。因此,在南京建都实在是犯了兵家之大忌。而这却是出自洪秀全、杨秀清的意愿。太平军离开广西之后,便有“取金陵为本”之议。杨秀清认为只要占领了南京,即使成不了事,也可占领黄河以南。洪秀全则多次称南京为“小天堂”,把“小天堂”作为奋斗的目标。在建都问题上,洪、杨都有偏安和及早享受的思想。 [20-21]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战争中,尤其是在革命战争中,在没有获得任何决定性的胜利之前,迅速行动是一个基本规则。”[22]  占领南京当然不是决定性的胜利。洪秀全、杨秀清们理应略作休整之后,迅速行动起来,率主力部队越过长江,乘清军已如惊弓之鸟之际,向江北推进。时值三月,天气转暖,士兵生活容易适应,加上皖北、山东饥民甚多,太平军一到,饥民相率加入太平军,形势当会有重大发展。建都天京之所以是失策的,是因清政府还未推翻,革命的历程正急速地向前发展之时,突然停止了脚步,这就给清廷留下极大的喘息机会。清军在惊魂稍定之后重整旗鼓,很快在南京城外扎下了江南大营,使太平军的作战部署不得不以护卫天京安全作为主要任务。太平军战略上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太平天国的领袖们,由于贪图安逸而逐渐丧失了革命锐志。 [20-21]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农民阶级有先天局限。太平天国起义带有旧式农民战争的烙印。农民阶级的分散性、守旧性,以及眼光短浅等毛病,在太平军中都有突出表现。许多太平军将士参加革命都是出于生活所迫,希望改变贫穷落后的经济地位。用太平天国名将李秀成的话说,当时太平军将领号召“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可以“同家食饭”。这和旧式农民起义者的动机是一致的。许多太平军将士在参加革命队伍时,就是抱着当将军、当丞相、当夫人的目的来的。太平军将领也用这些来鼓动士兵英勇作战。如洪秀全在永安突围时,号召“男将女将尽持刀,同心放胆同杀妖”,因为这样做了,就能“脱尽凡情顶高天,金砖金屋光焕焕,高天享福极威风,最小最卑尽绸缎,男着龙袍女插花”。这样的许愿在杨秀清发布的布告中也出现过。为了达到这些不太清晰的目标,他们作战非常勇敢,作出很大的牺牲。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但最终总是归于失败,这是历史的规律,也是历史的局限。 [20-21] 

正是因为这样,历史上再高明的农民领袖也只能按照封建国家的轨道行事。洪秀全本来是要建立一个新朝代新国家,但在永安封王时连一个合适的名称也找不到,只好“姑从凡间歪例”,把左辅、右弼、前导、后护各军师都封王,称为王爷,并相应地制订《太平礼制》来规定各级官员的尊卑和特权。洪秀全还在《天父诗》中公开宣扬封建道德中的三纲五常,说什么“只有媳错无爷错、只有臣错无主错”。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政权形式一经沿着封建政权的轨道走下去,性质就变了,领导人的思想就变了,对革命事业就失去了支撑的力量。 [20-21] 

神权左右皇权导致核心矛盾。历代农民起义常有披着宗教外衣,即以神的意志和形式来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如张角以太平道为号召,朱元璋信奉白莲教等等。但当这些宗教组织演化成农民起义,特别是建立了农民政权,或农民起义领袖称王称帝之后,一般都放弃宗教组织,专心进行夺取政权或发展革命势力的斗争,如朱元璋称帝之后,立即取缔白莲教,禁止其活动。而洪秀全则在建都南京之后,仍然依赖拜上帝教,教权就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 [20-21] 

洪秀全既是拜上帝教的教主,又是太平天国的天王。作为教主,他虽然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却失去替天父、天兄传言的权利。金田起义前,出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杨秀清代天父下凡,援救了革命,洪秀全只好加以承认。杨秀清作为天父的代言人,可以随时制约洪秀全。洪秀全作为天王,却没有实际权力。这就使杨秀清的权力过大,造成洪秀全权力不能集中的局面。其实,洪秀全并不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机会。假若在金田起义或永安封王时就取消拜上帝教,一切按新建立的组织行使职能,杨秀清代天父传言的资格就自然消失了,洪秀全作为天王的权力就能集中。由于王权和神权并行,神权实际上又高于王权,而神权又落在大臣杨秀清手中,这就必然造成洪秀全和杨秀清的矛盾,而这两人的矛盾又必然要延伸到其他大臣之中。 [20-21] 

天京事变后,由于原先的天兄代言人萧朝贵在长沙牺牲,天父代言人杨秀清又在事变中被韦昌辉所杀。所谓天父、天兄人格化本来就是个骗局,杨秀清被杀更是骗局的暴露,太平天国出现了空前的信仰危机。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宗教的第一句话就是谎话;宗教一开头向我们说明某种人的事物的时候,不就把这种事物说成某种超人的、神的事物吗?” [23]  洪秀全向教徒灌输的上帝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而今天父代言人被人家袭杀时并没有显示出这些权能,人们自然不会和先前一样,虔诚地去信所谓的皇上帝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导致分散主义滋生,使太平天国一步一步走向低谷,难有回天之力。 [20-21] 

 

腐败严重

腐败从根本上动摇了太平天国政权的根基。太平天国的腐败是和建都天京同时产生的。尽管洪秀全曾经提出要建立一个没有以强凌弱、尔虞我诈的公平世界,鼓吹凡天下男人皆兄弟、天下女子皆姊妹的平等思想,但他这些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捡来的货色,在洪秀全思想中没有深化,也没有消化。洪秀全很难把这些平等思想付诸实践,只能按照封建王朝的等级制度,即《太平礼制》所规定的等级来规定自己所应该享受的待遇和特权。 [20-21] 

洪秀全、杨秀清占据南京以后,便以为可以立国,把享受和特权放在首要地位。洪秀全改两江总督府为天王府,尽其奢华营造天王府。天王府城周围十余里,墙高数丈,内外两重,外曰太阳城,内曰金龙城,殿曰金龙殿,苑曰后林苑,雕琢精巧。东王府也是穷极工巧,骋心悦目。在革命尚未成功之时,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就大造王府,广选后妃,洪秀全的后妃竟达88人之多。洪秀全、杨秀清住进王宫,作为农民领袖本是司空见惯的通病。问题是天王府不是当作指挥革命战争的中心,而是行使特权的神圣无比的宫殿。朝天门外大书曰:“大小众臣工,到此止行,有诏方准进,否则雪中云。”而在木牌楼上则书有“天子万年”、“太平一统”。一个“止行”诏,洪秀全就把自己和众位大臣隔开了。当年同生死共患难的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都不能随意出入天王府。昔日的兄弟今日的丞相们,临朝时,也只好站在朝门外列队,对洪秀全不能仰视,否则就有杀身之祸。洪秀全俨然已成为“一人垂拱于上,万民咸归于下”的封建皇帝。 [20-21] 

杨秀清是农民起义领袖有眼光的,不论是指挥战争,还是组织政府,他都有许多建树,为太平天国立下了不朽功勋。但是建都南京后,杨秀清的封建特权恶性膨胀。一到南京,他就建起了高大的王府,三年多的时间,从不出南京城一步,但在城里则为统治一切的全权主宰。所有军国大事仅与东殿尚书侯谦芳、李寿春等一二人计议,严重脱离群众,加之作风极度张扬,每次出门都盛陈仪仗,不知自忌,甚至用代“天父下凡”来惩罚洪秀全,最后更是发展到“逼封万岁”。为了显示特权,杨秀清还设立各种酷刑,如鞭打、枷杖、斩首、五马分尸等,连韦昌辉、秦日纲、黄玉昆等一些高级将领都被他杖责过。杨秀清的骄横,造成他和诸多朝臣的积怨,也导致洪秀全的不满,终于酿成了一场灾难——天京事变: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下和太平军精兵两万多人被韦昌辉滥杀。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回到天京,受到天京军民的热烈欢迎,满朝同举石达开提理政务。可洪秀全却对石达开大生疑忌,重用自己的兄弟安福二王,以牵制“翼王”,并有“阴图戕害之意”。在这种情况下,石达开率20万精兵远离天京。经过天京事变、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虽经陈玉成、李秀成等后期太平天国名将的努力,军事上稍有起色,但终究缺乏回天之力,最后一步一步走向失败。 [20-21] 

 

其他

比如清政府和外国侵略者互相勾结起来,残酷镇压太平天国等

 

原本就是一个邪教组织,当然,就只有以失败而告终哦!

一,晚清时期世界最先进的文明是工业文明,农耕文明已经走向末路,这时的中国还处在农耕文明时代,太平天国起义也只是农耕文明时代的起义。二,历代家民起义的局限性,三,太平天国的内讧。以及后期的政策失误和内部不团结。四,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晚清政府和世界列强的异常强大。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影响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他一度占领过大半个中国,但是没过多久,太平天国就发生天京事变,导致包括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等在内大量久经沙场的老将没有死在战场,反而死在自己人手里。后来,虽然洪秀全从中级将领中提拔了以陈玉成、李秀成为代表的新生代,却也没有坚持几年,就被清政府消灭。

网上有很多人讨论过为什么太平天国会失败,给出的理由很多,有说是洪秀全个人能力不行,贪图享受的;有说洪秀全军事战略目标不正确的,还有说是因为天京事变造成的。这些其实都正确,也不完全正确,导致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早在洪秀传在广西传上帝教时,他做的一件事就预示了起义会失败。

 

洪秀全(雕像)

洪秀全因为考秀才失败,觉得世界太不公平,不愿意回老家,只好在广州教书,有一天他看到有人在宣传基督教,似乎一时顿悟,基督教所宣传的众生平等,正切中他当时心中的不满,回到家的洪秀全决定宣传他心中的基督教。最早跟洪秀全搭档的是他的表兄弟李德芳,洪和李又劝服了洪秀全的族弟洪仁,同窗冯云山加入,不过后来李德芳在家人的强力反对下退出。洪秀全、洪仁、冯云山成了太平天国运动早期(拜上帝教)的三人组。

三人组制定出《十款天条》,准备四处传教,正当三人准备出游时,洪仁又被父母堵在家里,三人组变成了二人行。几个月后,洪秀全和冯云山到了紫荆山,紫荆山在当时虽然是个矿区,但当地的矿工却过得相当的贫困,洪秀全觉得这是个很好的传教场所。

事情的发展正如洪秀全想的一样,很快当地的不少百姓就接受了拜上帝教,其中就包括太平天国首义六王中的四位: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北方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福兮祸所依,正当拜上帝教如僚原之势在桂平传播时,冯云山被桂平知县抓住了,洪秀全一听冯被抓,马上就赶往广州设法营救。

 

太平天国起义(剧照)

两个主要的头头走了,紫荆山这些拜上帝教的教众群龙无首,而当时的官府对他们又围追堵截,杨秀清和萧朝贵十分担心拜上帝教会因此失败,所以他俩想了一个办法,利用当时广西流传很广的一种巫术"除僮”(香港电影中常演的鬼上身)来稳定教众。

1847年三月的一天风和日丽,杨秀清披头散发的走在街道上,走着走着,突然身体僵直,口吐白沫,躺倒在街上,一副中邪的样子。街上的人都认识杨秀清,赶紧过云扶他。杨秀清躺了大概一刻钟的样子,突然站了起来,围着他的人都吓了一跳。

杨秀清突然开口说话,声音跟他平时的完全不一样他,”各位弟兄听明白了,我是天父,今日借杨秀清的身体下凡,颂下圣旨,清妖(洪秀清宣传清政府为清妖)清数已尽,我特命杨秀清、萧朝贵下凡来消灭他们,今后你们一定要听天父的话。“

 

杨秀清天父下凡(剧照)

众人一听,以为真的是天父下凡,赶紧下跪参拜。萧朝贵一见老百姓如此容易上当,他也决定来一回,于是他照猫画虎,假装耶稣下凡,就这样杨秀清和萧朝贵成了天父和天兄的代表,而拜上帝教的正主洪秀全反而排在了第三位。等洪秀全把冯云山救出来,赶回紫荆山时,事实已成,他们只得承认两人天父天兄下凡的身份。

洪秀全承认杨秀清和萧朝贵的天父天兄下凡,一方面是因为既成事实,为了稳定军心,他所作的妥协,另一方面也是感激两人在传教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但是就整个太平天国运动过程来看,正是因为他承认这件事,才导致以后太平天国的覆没,有以下几个理由:

一、在那个时候的中国,强调的是一元化的统治,天父下凡,造成了太平天国权力二分(萧朝贵在起义后不久便战死),在起义的前期,处境危险,大伙都在为事业奋斗,问题不大,但是等时局稳定,肯定就会造成问题。

 

萧朝贵天兄下凡(剧照)

太平成国就都天京以后,杨秀清就多次假借天父下凡,训斥天王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最高领袖的洪秀全只能像孙子一样听着,后来,事情越来越过分,杨秀清甚至因为一件小事就借天父下凡要打洪秀全的板子,要不是石达开等人苦劝,也许就真打了。想想洪秀全当时得有多郁闷,一国之君居然被臣子打板子,他在太平天国哪还有威信可言,跟杨秀清翻脸只是迟早的事。

二、太平天国是以宗教名义起义的,宗教领袖是洪秀全,但是天父的出现却使得领袖地位岌岌可危,洪秀全还拿他没有办法,因为他自己已经承认了杨秀清的地位。另一方面,杨秀清也一样,因为在教众的心中,洪秀全才是教主,二人之间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洪秀全为了保住这种平衡,不得不把权力下放,让杨秀清成为事实上的领袖,而他只作为精神上的领袖。

 

杨秀清(剧照)

洪秀全这种做法无疑饮鸩止渴,随着杨秀清功劳越来越大,权力越来越大,权力欲也越来越大,最终导致杨秀清借天父下凡,试图打破平衡,要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平衡一旦打破,冲突马上产生,洪秀全不得不自保,即所谓的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三、洪秀全承认天父的下凡,固化了太平天国宗教起义的性质。如果太平天国的领袖只有洪秀全一人,他还可以让太平天国慢慢转型,转变为正常的农民起义,但既成事实的天父下凡,导致这种可能性完全丧失,杨秀清不会允许,因为一旦转变,他就会失去了权力的来源。

宗教在起义前期,能够很快的凝聚人心,但是随着势力范围的扩大,为了尽可能多的争取人心,就必须得妥协,否则治理不了。太平天国不能改变这个问题,自然就不可能长久,千多年前的张角,清朝的百莲教起义就是例证。

 

彻以为,当初洪秀全和冯云山回来以后,就应该揭穿杨秀清、萧朝贵的阴谋,当然理由可以冠冕堂皇一点,最差也要杀掉两人,虽然可能短时间内会失去部分教众,却总比将来闹到不可收拾好。另一方面,杨萧假借天父天兄下凡,也能看出他们野心太大,这种人留在身边只会是定时炸弹。正是因为洪秀全一时的糊涂,才导致太平天国必然失败的结局。

很多人认为洪秀全没啥本事,只是个菩萨,雨丝觉得,洪秀全应该不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否则拜上帝教不可能成功,天京事变中,洪秀全的果断,也不是一个平庸之人能做出来的,只能说洪以大局着想,有点类似于唐高祖李渊。

1864年,太平天国终究还是走向了穷途末路。

6月1日,洪秀全死于天王府,对于他的死,有人说是洪秀全长期饮食导致胃肠道疾病,又讳疾忌医不愿意服药最后病死了;有人说他是吃了野草(洪秀全自己称之为甜露)慢性中毒而死;还有的人坚持认为是洪秀全预感天京城迟早落入清军手中,自己会被杀头,不如自己喝毒酒自杀;不管如何,作为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物,洪秀全死在天京城破前夕。

8月,曾国荃率领湘军精锐攻破天京的防御,李秀成乘乱带着洪秀全的继承者洪天贵福逃出天京城,本来打算到其他有太平军的地方,以图东山再起,但是混乱中只有一匹马,李秀成让给幼主,而自己没马又累又饿,只能躲藏在附近的山里,“逃到荒山顶破庙内避”,而后又化妆躲入村中,被村中百姓认出是太平军高官,遂被两个村民抓住献给官府请赏,于是,李秀成落入死对头曾国藩手中。

曾国藩得到李秀成后并没有着急处死李秀成,而是审问李秀成,深陷牢狱的李秀成留下了三万多字的自述,小佛曾数次通读《忠王李秀成自述》,全篇讲述自己参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始末,讲述了很多清方记载中从未涉及的人和事,当然,他也总结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小佛比较认同李秀成的看法。在《忠王李秀成自述》中,共总结太平天国“十大误”(实际上李秀成写了十一点,第六点出现两次)。

小佛将这十大误分为三大类,包括:军事战略之误;高层不和;用人之误;政务荒废。

李秀成首先提出的四大失误全部都是围绕军事战略问题——孤军北伐、救援北伐失利、再救北伐失败、林绍章湘潭全军败尽,这四场大的失败,直接导致太平军中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并且再也无力北上推翻清朝。

高层不和,李秀成列了两点,其实这两点可以说是一件事,那就是有名的“天京事变”,杨秀清和韦昌辉死于天京事变,石达开因此事寒心出走,高层内部的大变局让太平天国元气大伤。

用人之误其实李秀成早在之前的自述中已经埋怨过,洪秀全任用自己无能的兄弟,不任用贤臣,大势封王,扰乱朝堂的正常秩序,甚至对李秀成、陈玉成的行为掣肘,再者王爷太多,权力分散更不利于管理,一些手握重兵的王爷开始圈定自己的领地,成为太平天国的地方军阀,而如果守城的王爷居多,便各自打着小九九,怎能一心一意抗击湘军?苏州被淮军拿下的时候,城中有八个王。

最后一大类——政务荒废,其实也是直指洪秀全,他“不问政事”、“立政无章”,洪秀全真的是沉迷于宗教不能自拔,以至于朝政混乱,洪秀全自己也经常臆想,曾经就对李秀成说过:“尔说无兵,朕的天兵多过于水”。

太平天国存在如此过的过错,必定会走向灭亡。而李秀成在完成这三万多字的字数后不久就被曾国藩杀害,死时年仅四十二岁


太平天国是农民以上帝教的名誉起义,只是在宗教外衣下的农民起义,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的指导思想,当然会以失败告终。

上一篇:什么事情可能被叫做“喜灾”?

下一篇:云南犇犇棋牌订制属于湖南犇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