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有关蒙古帝国的人物的历史小知识是?

更新时间2018-12-24 19:43:33

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年5月31日(农历四月十六)—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

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2.

蒙古帝国的历史小知识就是,拔都征服了俄罗斯,旭烈兀征服了中东

蒙古帝国是蒙古人成吉思汉与他的后人创立的国家集合体的总称,包括现在中国、外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期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当时以中国区域内最为富绕。

攻陷巴格达并野蛮屠城。

成吉思汗、忽必烈等等

估计也就是征服欧洲吧。

杀人屠城的历史

极盛时期的疆域:北到北极、东到白令海峡、南到印尼、西到:巴黎、罗马、君士坦丁堡、开罗城墙下。

这个是边疆一个小小的偏将,主将逃跑,他带领全城百姓奋起反抗,阻止了当时蒙古人的侵略

历史上全真教到底抗不抗异族?“郭靖”的历史原型到底是谁?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在同类作品中鹤立鸡群,与其厚重的历史感和浓烈的史诗感是分不开的。金庸的笔下所描绘的侠客,不再单纯是风流倜傥、快意恩仇的江湖客,而是已经上升到胸怀天下、为国为民的层次。

在射雕三部曲中,金庸结合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创造出王重阳、丘处机、郭靖等矢志抵抗异族入侵,极具民族主义怀的大侠客。但是小说毕竟是小说,小说中人物并不能与真实的历史人物相等同。在真实的历史中,王重阳、丘处机既不抗金,也不抗蒙;而郭靖的历史原形的所作所为,其实与认贼作父的杨康无异。

一:并不抵抗异族的道士们

在射雕三部曲中,道教的武侠们总是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还坚决抵抗着异族的入侵。在《射雕英雄传》故事的开头,全真教的道士丘处机就是因为斩杀了勾结金人的狗官王道乾,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才路过了主角父母所居住的牛家村。

在小说中,不仅丘处机是抗金勇士,他的师傅“中神通”王重阳同样也是抗金英雄。在故事里,王重阳曾经是一名武艺高强的抗金义军领袖,后来因为起义失败、心灰意冷而遁入道门,遂创立了全真教这一道家门派。而他所拥有的活死人墓,原本就是为了囤积军粮和兵器而建造的。

在历史上,王重阳确有其人,而他也的确是全真教的开宗祖师,并且还真留下了抗金的传说。在元朝诗歌《题甘泉遇仙宫》中,曾记述了王重阳“不惟忠愤,且实曾纠众与金兵抗”的经历。而这恐怕也是小说中,王重阳抗金义士形象的来源。

然而自八十年代以来,学者们结合文献,发现“王重阳抗金”之说缺乏有力证据,并不可信。而据较为可靠的资料,王重阳不仅抗金,而且还考中过金朝的武举。不过,与小说中一样,王重阳的确是一名武功高手。

王重阳原名王中孚,1113年出生于陕西京兆的一个豪右之家,家境优越的他自小文武兼修,练就了一身好本领。到了1131年,陕西全境被金人所攻占,从此王中孚由宋人变成了金朝臣民。由于陕西地处宋金交战的前线,金朝急需招募军事人才,于是王重阳放弃科举而投入武举,并于皇统年间考中了武举甲等。不久后,王中孚被任命为甘泉镇的酒监,成了金朝的一名小官吏。而其中,王中孚并没有抗金的经历。

在甘泉,48岁的王中孚得遇仙缘,在河边遇见了吕洞宾、汉钟离两位“仙人”,并被授予了上乘的道家修炼功法。在决定出家为道之后,王中孚将自己的名字改作王喆,号“重阳子”,后世一般称其为王重阳。其后,王重阳掘地为穴,建造了“活死人墓”,并在其中潜心修道。七年后,王重阳大彻大悟,遂出墓传教,建立了我们耳熟能详的全真教。此后,王重阳在山东传教,收下了丘处机、王处一等七名徒儿,并在巨富周伯通的支持下,将自己的教派在华北发扬光大。

王重阳死后,他的七个徒弟“全真七子”继承了他的衣钵,矢志完成他们的老师所未能完成的事业。其中,丘处机传教的成果最大,信徒也是全真七子中最多的。

全真教的流行很快便引起了金朝统治者的注意,为了防止全真教酿出新的黄巾之乱,金世宗和金章宗先后册封了丘处机等人,希望将全真教纳入自己的管理范围。而作为汉人的丘处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异族统治者的册封。然而全真教与女真人的蜜月期并不持久。随着全真教的一步步壮大,金朝统治者对于这个教派的戒心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并开始着手限制全真教的传播。

二:丘处机、成吉思汗与全真教

由于宗教传播受限,心怀不满的丘处机与金朝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对于女真皇帝的一再邀请,丘处机都选择了拒绝。此后,崇尚道教、早已仰慕全真教大名的南宋皇帝,也修书来邀请丘处机。然而,丘处机对于这个同族的统治者,也同样选择了拒绝。因为丘处机早已选定了一支潜力股,他就是蒙古汗国的统治者——成吉思汗。

1219年,成吉思汗诚恳地向丘处机写了一封信,希望他能够早日西行与自己相见。原来,这位年老的征服者害怕迟早将到来的死亡,希望向丘处机学习长生不老之术。对于成吉思汗的邀请,丘处机兴奋地说:“天子的使者召见我,我是该去了。”于是年届73岁的丘处机,带着18名弟子毅然西行。经过漫长的跋涉,丘处机终于在阿富汗境内和正在西征中的成吉思汗会了面。

成吉思汗对仙风道骨的丘处机一见如故,并向他详细地咨询养生之道和天下治理之法。心怀慈悲的丘处机,曾多次目睹蒙古人对于人民的屠杀和残害,为了拯救万民,丘处机不失时机地向成吉思汗进言:“少杀人才是长生之道的根本。”对此,成吉思汗也表示了赞同。为了表示自己对于丘处机的重视,成吉思汗将虎符诏书赐给了他,并且将之称为“神仙”。丘处机返回中国后,他利用这些成吉思汗赐给的印信,拯救了成千上万已经沦为蒙古人奴隶的华人百姓,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

有了成吉思汗的支持,全真教几乎成了蒙古帝国的国教。道教的宫观,甚至还开在了漠北草原。此外,在中原的全真教徒还被免去了一切赋税。由此可见,全真教的现实形象与小说形象有着很大差异。他们并非抵抗异族统治的大侠,而且屡受异族政权册封,在异族统治者的庇佑下得以壮大的教派。当然,他们也同时尽可能地庇佑广大汉人,这点功不可没。

三:郭靖原型的作为与杨康无异

在《射雕英雄传》中,主角郭靖和他的把兄弟杨康的人物形象非常值得玩味。两者虽然都是宋人,但却都由异族人养大,深受异族人的厚恩。但是当自己的本族和异族发生冲突时,郭、杨两人的选择几乎是背道而驰。郭靖放弃了在蒙古金刀驸马的荣光,选择帮助自己的同胞守卫襄阳城。而杨康却为了荣华富贵,选择帮助金人攻打宋国。在历史上,郭靖的确有其原形,而且也不止一人。但这些人的最终选择,其实与杨康没什么区别。

郭靖主要原形,应该是蒙古汗国的开国元老——郭宝玉。郭宝玉本是受到金朝统治的汉人,此人善天文,精于骑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郭宝玉本是金朝将领,其后又投靠了蒙古人。蒙古大将木华黎郭宝玉很有才能,于是便将其推荐给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非常重视郭宝玉的才能,并且将其引以为心腹。随后,郭宝玉随着木华黎转战于中原,为击溃金人主力,立下了很大功劳。但与相对的是,随着蒙古骑兵的杀戮,郭宝玉的手上也沾满了自己同族人的鲜血。

其后,蒙古与花剌子模的战争爆发,郭宝玉随着蒙古大军开始自己的西征生涯。在金庸小说中,郭靖曾为攻破花剌子模都城撒马尔罕立下了大功。而在历史中,他的原形郭宝玉也参与了此战。在攻城之前,成吉思汗曾询问他破城之道,郭宝玉回答:“撒马尔罕城坚池深,而蒙古的将士们业已疲敝,不如休整后再战。”郭宝玉的此番建议,很快便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认同。

在攻破撒马尔罕后,郭宝玉领军继续西征,他寻着剌子模残军的足迹,一直打到了印度才停下了脚步。其后,郭宝玉又随同速不台等人攻打辽西,又立下了不少功劳。出于对郭宝玉功劳的奖赏,成吉思汗将其封为断事官。

郭宝玉能力了得,其孙郭侃更是青出于蓝,而郭侃的功劳也主要表现在西征之中。1253年,郭侃作为主力将领参与了宗王旭烈兀的西征。在战斗中,郭侃用兵如神,极善于利用蒙古骑兵的机动性击溃对手。1256年,郭侃带兵打败了木剌夷,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恐怖组织阿萨辛,消灭了五万人,破城128座。在征服木剌夷后,郭侃的兵锋又指向了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并参与了围攻巴格达之战。在战斗中,郭侃攻破了巴格达的东城和西城,歼敌七万人,并且配合旭烈兀擒获阿拉伯帝国的末代哈里发。

毁灭阿拉伯帝国后,郭侃领军向东地中海沿岸进发,并且与来自于欧洲的十字军国家发生冲突。经过奋勇作战,郭侃又攻陷了十字军城堡达一百余座,成了唯一曾与欧洲骑士交战的汉族人。

西征结束后,郭侃随大军东返,并且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重视。忽必烈在灭亡南宋的过程中,基本上运用了郭宝玉祖孙的战略。郭宝玉在投靠蒙古之初,曾向成吉思汗提出了消灭西番,并利用西番的人力物力,包抄中原侧翼的大战略。在当时,这一战略并未实施。但是到了蒙哥和忽必烈的时代,蒙古人将这一计策运用到了灭宋战场。蒙古人歼灭了吐蕃大理等国,在大渡河开辟了新战场,对宋朝实现了战略包围。而郭侃呢?他向忽必烈提出先取襄樊,直扑临安的战略。而这一战略同样得到了忽必烈的首肯,在灭宋之战中,蒙古大军的行动基本遵循了郭侃的思想。

由此可见,郭靖与他的人物原型有相似之处,但在民族立场方面,两者却走向了反面。郭靖为大宋保卫襄阳,而郭宝玉祖孙却选择了蒙古,为消灭宋朝而竭尽忠智。论及郭宝玉祖孙的所为,其实与投靠异族的杨康并无区别。在宋元之交,这样“杨康”式的人物为数不少,而“郭靖”却一个都没有。最终,蒙元在张弘范、史天泽等“杨康”的帮助下,顺利地灭亡了南宋。

在古代,为何会出现“杨康常有,而郭靖不常有”的现象呢?归根到底,只能说当时的中国并未产生近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人们很难超脱于对政权的认同,进而上升到对民族认同地程度。

金庸先生所塑造的,充满民族主义怀的大侠,其实不过是披着古人皮的现代人。所以这些大侠与他们的历史原型,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上一篇:中国历史上的抵御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永远闪耀在中华民族的天宇之中,这样的历史事实说明了什么?

下一篇:有关蒙古帝国的人物的传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