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2-07 01:55:59
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概述
我国自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正式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以来,经过20多年的深入研究,到2015年3月1日颁布《存款保险条例》并最终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实现了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到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转变。在此之前,我国一直实行的是隐性全额存款保险制度,即当商业银行破产时,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或中央银行贷款对存款人的资金予以全额保护。众所周知,这种制度安排存在诸多问题。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政府兜底”不再存在,明确了银行倒闭的可能性,改变了银行的经营方式和风险控制,也为中小银行的生存与发展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助于完善银行业的服务层次体系、稳定金融秩序、完善金融安全网。
二、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存款保险制度实施至今,已经一年多时间,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充分体现了后发优势,在借鉴世界存款保险制度运行较成熟国家经验的基础上,考虑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听取各方专家学者的意见,充分将由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可能引发的存款保险制度的消极影响降到最小,带动我国银行业的转型与发展,也影响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的许多方面。
(一)银行经营成本上升。根据《存款保险条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强制性,并覆盖所有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存款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每6个月收取一次保费,缴纳保费势必增加参保银行的经营成本。考虑到我国仍处于存款保险制度的初步实行阶段,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金融机构存款规模、资本充足水平、资产质量、流动性状况、风险管理水平以及公司治理等,逐步实施风险差别费率,并实行较低的存保费率。实际上这对大型存保机构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但是对于那些经营业绩较差、资产质量较低的存款投保机构,成本上升、存贷利差的减小将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压力,逐步实施差异化的差别费率后,自身的适用费率将更高。不仅如此,为了应对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机构及其他银行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核及监管,意味着商业银行会付出更多的合规成本,企业生存将面临更多威胁。
(二)银行间同业竞争加剧。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银行退出机制的健全以及银行准入标准的降低等一系列措施照顾了中小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发展需求,引导市场公平竞争。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没有了以国家信用为担保做后盾,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同业竞争的危机意识。目前存贷款业务仍然是大多数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保费的缴纳本身就增加了经营成本,压缩了利润空间,同业竞争加剧会加大商业银行筹集资金的难度,一些银行通过提高利率吸引存款,过高的利率承诺会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不利于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当下,各家商业银行改变自身经营策略以应对激烈的同业竞争刻不容缓。
(三)存款由中小银行向大银行迁移。近年来随着市场上同类金融机构逐渐增多,大多数金融机构经营业务又差别不大,作为存款保险制度实施的最大直接受益者,存款安全得到保障后,在利率市场化的趋势下,存款人结束了“刚性兑付”的认知,对存款机构的选择将有更加综合审慎的考虑。鉴于大型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更强、安全性更高、网点覆盖面更广,更能满足存款人便捷安全的需求,在存款保险制度的初步实施阶段,短期内政府对于大型商业银行的经营还不能实现完全放任。相比于中小银行,存款人对大型商业银行的信任度更高,在进行储蓄和投资选择时,倾向于大型商业银行。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实施,存款由中小银行向大银行迁移的趋势将显现。
三、存款保险制度下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于商业银行有利有弊,依靠原有的经营方式难以维系商业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内部体制机制的转型与产品业务的创新是商业银行跨越障碍的解决之道。
(一)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目前,在差别费率的要求下,商业银行提存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受到风险水平的影响,较高的提存率自然会增加银行的经营成本。减少经营成本支出,降低提存率需要促进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由被动的事后风险处置模式转为主动的事前风险预警模式,对各种不利因素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充分的预测和评估,制定完备的应对方案,提高信用等级评价,将流动性风险管理完全嵌入到商业银行业务中去,完善流动性风险应对方法,中小银行需要加强存款管理,优化内部资金资源配置,对资产进行合理规划,强化贷款资产质量的管理。
(二)加强成本控制管理。加强成本管理,要求付出的成本尽可能发挥最大效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型的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用机具代替人力,减少固定网点及标准人员配置开支。增强成本控制管理意识,对各项开支和费用进行科学分析预测,注重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和控制,减少不必要开支,避免人员、机构冗余重叠,避免经营上成本的浪费。客户作为商业银行利润的来源,应该对客户进行更加细致有效地划分,建立高效的服务体系,避免重复工作、浪费资源、节省成本,将企业资金运用在更合适的地方以发挥最大价值。
(三)实行差异化经营策略。目前,大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同性现象明显,在经营管理、盈利理念等方面,大多数商业银行基本类似。实行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明确自身市场定位,量身定制合理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和盈利理念,为存款人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传统大中型商业银行具有客户数量庞大、网点分布泛的优势,可以提升客户体验,专门设计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服务,开展线下即时交流,面对面服务,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大中型的商业银行定位国际市场,实行国际化经营、综合性经营,与新兴创新型企业合作,发展中间业务,改善业务结构。小型商业银行在以往外延式粗放型经营方式的指导下,往往依靠信贷资产和一些大客户,扩大目标客户范围,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业务吸引小企业和普通客户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城商行一类的银行可以利用机制的灵活性,开展地方性的特色业务,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增强资金投资的流动性和回报性。
(四)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后,信用等级评价会更受到商业银行的重视。商业银行需要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及时性与真实性。商业银行需要提高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水平,控制风险的同时要加强内部控制,董事会和管理者应该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保证管理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完善信息披露机制主要还是需要外部监管形成推力,通过完善商业银行法律规范体系强化法律约束力、构建长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监管部门之间交流沟通、加强信息披露责任机制、拓宽信息披露渠道等一系列措施共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五)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仍然比较单一,具有趋同性。存款保险制度逐步实施后,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拥有一席之地,需要商业银行加快金融产品创新的步伐。增加金融产品的种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金融产品创新层次。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投身金融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建立产品研发机制,满足风险控制需求、满足客户的特定要求,客户需求是金融产品创新的关键,需要加强与客户的交流,了解客户现实情况,帮助客户解决实际问题,利用有特色、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增强商业银行竞争力。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李丽萍.中国实施存款保险制度面临的难点分析[J].金融与保险,2012.1.
[2]王国刚.实施存款保险制度不宜操之过急[J].中国经济金融观察,2007.7.
[3]马秀东.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J].财税金融,2016.21.
[4]夏谦谦.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前瞻[J].央行与货币,2015.11.
[5]丁石汀,李思齐,王傲君.存款保险制度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