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我们应该如何客观的评价汉武帝

更新时间2018-11-26 06:00:31

汉武帝在位期间,四处征战,吞并朝鲜、收复南越、降服西南夷、远征大宛,威震西域,开疆拓土,建立了"北绝大漠、西愈葱岭、东至朝鲜、南到大海”的广袤疆域,因此在提到汉武帝时,开疆拓土便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是我们在评价汉武帝开疆拓土的行为时往往是站在后来者的角度进行评价,忽略了汉武帝这一行为对汉朝的影响以及汉代人对汉武帝开疆拓土的评价。一、汉代对汉武帝开疆拓土的评价

汉朝人对于汉武帝开疆拓土的评价可以说一开始就持批评的态度,尽管东汉班固曾赞誉武帝说“征伐胡越,于是为盛”以及在《汉书·武帝纪》给予汉武帝“雄材大略”的评价,但具体在论述的时候,只讲汉武帝的文治,不提汉武帝的武功,只称赞汉武帝“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畤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肯定其文治事业,但对汉武帝的煌煌武功则不赞一辞。这种不提本身就是一种委婉的批评。而司马迁在《史记》里记载“世俗之言匈奴者,患其徼一时之权,而务谄纳其说,以便偏指,不参彼已;将率席中国广大,气奋,人主因以决策,是以建功不深。”以及“天子······欲侯宠姬李氏,拜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发属国六千骑,及郡国恶少年数万人,以往伐宛······而关东蝗大起,蜚西至敦煌。”等都表示了司马迁对武帝的开疆拓土提出了批评,而在汉宣帝提议为武帝立庙时,夏侯胜公然反对说:“(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卒,竭民财力,奢泰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矣。”并且汉代贡禹、夏侯胜、贾捐之、扬雄、蔡邕等人,以及参加盐铁会议的贤良文学们,他们一致认为,武帝此举劳民伤财、虚耗国力,致使灾祸并生、盗贼蜂起、天下大乱。

综合来看,汉武帝谥号“孝武”,这个谥号既有肯定刘彻开疆拓土的功绩,也暗暗地批评其好大喜功、用刑过苛、穷兵黩武的缺点(时拾史事原创)二、汉武帝开疆拓土对汉代的影响

(一)财物的大量虚耗

汉武帝刚即位时,国家积蓄可以说十分丰厚,《史记》上记载“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但是随着汉武帝开疆拓边的进行,财物大量消耗,财政上的亏空也越来越大。例如:

1、西南:邛、笮酋长主动归顺汉朝,并没有发生战争。但汉武帝为了使汉朝势力能深入到邛、笮等地,使其真正成为西汉帝国版图的一部分,汉武帝下令进行修路,结果“当是时,巴蜀四郡通西南夷道,戍转相饷。数岁,道不通,士罢饿离湿死者甚众;西南夷又数反,发兵兴击,耗费无功。”最终只得不了了之。

2、东北:为了进攻辽东半岛和朝鲜,设置沧海郡。《汉书》上说:“东置沧海郡,人徒之费拟于南夷。”意思是指设置东海郡耗费的人力物力跟西南夷差不多。

3、北方:为了抵抗匈奴,在朔方郡修筑长城,开挖沟渠、移民屯田,转运粮食。“又兴十余万人筑卫朔方,转漕甚远,自山东咸被其劳,费数十百巨万,府库并虚。”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山东”不是今天的山东省,而是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故地,就是整个秦国以东地区都深受其害。

还有“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万余斤,而汉军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转漕之费不与焉。”,“昆邪王率数万众来降,于是汉发车三万辆迎之,既至,受赏,赐及有功之士,是岁费凡百余巨万。”,“其明年,大将军、骠骑大将军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军马死者十余万匹,转漕车甲之费不与焉,是时财匮,战士颇不得禄矣。”等一系列记载即可看出汉武帝为了开疆拓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

可以说,汉武帝的一系列开疆拓边的行为不仅将起先辈为其积累下来的数十年的财富消耗一空,也为其后人留下了个烂摊子。

(二)过于沉重的赋税

汉武帝耗尽了汉初以来七十年休养生息的积蓄,仍有很大的财政亏空,于是,便任用桑弘羊、孔仅等人“理财”:想尽办法千方百计的聚敛财富:1.算商车;2.入奴婢终身复;3入羊为郎;4.买爵及禁锢免、减罪;5.置武爵标价售出;6.算绢钱;7.盐铁官营专卖;8.造白金、皮币;9.行五株钱,贬币值;10.置平准均输;11.吏人谷补官;12.行告缗制;13.列侯坐酎金籍没;14.令死罪入赎五十万减死一等;15.益民赋三十助边。这十五项措施的实行的确使政府财政收入得到增加,但结果是让百姓负担越来越重。比如盐铁官营专卖使得“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 “钱益多而轻,物益少而贵。” “功费愈甚,天下虚耗,人复相食”;行告缗制十年使得官府“得民财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另一方面中等以上商贾几乎都遭告发,倾家荡产。可以说民间的财富已经被榨取一尽,小农经济十分脆弱,已经不起一点风浪打击。

(三)社会动荡不安

“吏民益轻犯法,盗贼滋起。南阳有梅免、白政,楚有中、杜少,齐有徐勃,燕赵之间有坚卢、范生之属。大群至数千人,擅自号,攻城邑,取库兵,释死罪,缚辱郡太守、都尉,杀二千石,为檄告县趣具食;小群以百数,掠卤乡里者,不可胜数也。於是天子始使御史中丞、丞相长史督之。犹弗能禁也,乃使光禄大夫范昆、诸辅都尉及故九卿张德等衣绣衣,持节,虎符发兵以兴击,斩首大部或至万馀级,及以法诛通饮食,坐连诸郡,甚者数千人。数岁,乃颇得其渠率。散卒失亡,复聚党阻山川者,往往而群居,无可柰何。於是作“沈命法”,曰群盗起不发觉,发觉而捕弗满品者,二千石以下至小吏主者皆死。其後小吏畏诛,虽有盗不敢发,恐不能得,坐课累府,府亦使其不言。故盗贼浸多,上下相为匿,以文辞避法焉。”如果仅仅看这段记载,很可能会以为这是一个王朝的末代,是一个王朝即将灭亡的时候,但是这正是汉武帝统治时代的末期,可以这样说,汉武帝统治时期末期的社会景象酷似秦王朝之末日。

那么为什么汉武帝没有像秦朝那样覆灭呢?在这个问题上,司马光做了比较客观准确的评价:“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正是因为汉武帝晚年痛改前非,休养生息,他死后,辅政大臣霍光继续执行他的休养政策,在他的儿子死后,挑选了一个比较好的皇位继承人,才使汉朝继续延续了一百多年。三、总结

总之,尽管汉武帝晚年下轮台诏“深陈既往之悔”,承认了他的“不明”,属“晚而改过”之举动。但“亡秦之失”已经铸就;已达极盛之巅峰的西汉帝国,至此便从顶峰上跌落下来,而一蹶不振,汉武帝之罪可谓大矣。

虽然明代李贽在《藏书》中明确指出:“当是时,扩地几二万余里,视汉高所遗,不啻倍之。虽民财伤,四海凋敝,然迄于元、成,边城不闭。迨夫易姓改元,百姓犹安堵如故然后知为受孝武之赐。……截长补短,有为之功业大矣哉。”认为没有汉武勘平边患,就不一定会有以后的昭、宣中兴和元、成时的四海晏然,但是其实仔细思考,便会发现所谓的昭宣中兴和元成的四海晏然其实是对汉武帝政策的纠正,可以这样说正是汉武帝之前四处出兵导致国家陷入困境,迫使其后继者不得不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以促使西汉恢复国力,从而出现了昭宣中兴和元成四海晏然。所以,汉武帝一系列开疆拓边的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勘定边患的作用,但并不是因为这个作用导致后来出现了昭宣中兴和元成四海晏然,反而是因为其开疆拓边带来的一系列消极作用“迫使”这两次盛世的出现。

所以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时不能仅仅用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价值标准来进行评判,而应该尽量回到当时的时代,尽量站在那个时代的人的角度上来评价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更不能完全用自己所处时代的评价去掩盖和否定历史事件和人历史物所处时代的评价。


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汉武帝既是一个明君,又是一个暴君

击破匈奴,收复河套,占据凉州,开拓西域,一雪百年耻辱,再度平定百越,令华夏扬威异域

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3月29日),即汉武帝,西汉第七位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 [1]  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111] 

《汉书》评叙刘彻“雄才大略”,《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在中国历史书内,“秦皇汉武”经常互相衔接。他的功业,对中国历史进程和之后西汉王朝的发展影响深远。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112-113] 

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适者听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 [112-113] 

汉武帝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但晚年的穷兵黩武和巫蛊之祸为其留下负面的污点,不过之后敢于直面自已的过失,重拾汉初的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为之后西汉极盛之世的孝宣中兴奠定了基础,可谓善始善终。 

 

前半生雄才大略,后半生有污点

汉武帝雄才大略,世人皆这样认为。再如何客观也就是说,做过坏事也做过好事

客观评价简单的说功大于过

上一篇:西弗勒斯·斯内普是历史人物吗

下一篇:类似《海国图志》的书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