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中医《皇帝内经。素问》之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更新时间2018-11-16 08:30:06

咨询《皇帝内经。素问》之金匮真言论篇第四,里的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这段文字我发现有两个版本,,一个版本是,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    另一个版本是   藏精于脾,故病在脊           有舌本和脊 两个地方,那个是对的???

我是初学者,所以我不懂,希望有实践经验的中医界老师,同学能回答我,谢谢

不知你看的是什么版本刊行的《黄帝内经》?

我读的版本中,"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

 

另外,建议新手看内经时一定要看校注,而校者的立场与方法就很重要! 

举个例子 :
同样还是对《素问•金匮真言论第四》里面,“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的注释。
梅花版的直接下了定语,“应为开窍于舌,但舌非窍,故开窍于耳”; 
人民军医版的亦直接下了定语,“引用 郭霭春的校注:“耳字误,当为舌,本书《阴阳应象大论第五》 南方生热......在窍为舌是可证””; 
下面我们看下一个日本人伊泽裳轩在《素问释义》中是怎么注这句话的: 
开窍于耳 
1. 王冰曰:“舌为心之官,当言于舌。舌用非窍,故云耳也。《缪刺论》曰:”手少阴之络,会于耳中“,义取此也。 
2. 甲乙经云:夫心火也,肾者水也,水火既济,心气通于舌,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在于耳。 
3. 马曰:《阴阳应象大论第五》 心在窍为舌,肾在窍为耳。而此又以耳为心之窍,可见心之为窍,不但在舌,而又在耳也。《缪刺论》曰“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则耳信为心之窍也。 
4. 昂曰:耳为肾窍,然舌无窍,故心亦寄窍于耳,是以夜臥闻声,而心知也。 
5. 桂山先生曰:昂解似曲解,而亦有理。 

上一篇:蒋德勇是谁呀,有字号吗?

下一篇:英拉和他信都是梅州客家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