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说明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矛盾的变法依据

更新时间2018-11-14 06:10:13

1、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社会的各种矛盾中,起着领导、决定作用,规定、影响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的就是主要矛盾,而其他的矛盾则居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即次要矛盾。反映到实际工作中,主要矛盾就是指中心工作、主要环节和工作重点。

2、“落后的社会生产”已不再是中国的现实。正像习近平同志报告所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现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GDP已经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城镇化不断进展,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7.3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我国科技不断进步,装备生产日益完善,现在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第一服务业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现在中国经济的问题是产能过剩,而不再是短缺。

3、“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5年来,我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中国的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以前那种文化娱乐生活贫乏的现象没有了,数百个电视频道、海量的网络信息、休闲娱乐生活丰富多彩。人们的温饱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需要已经不是问题,一般性的物质和文化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正在转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4、我们的今天的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不平衡,主要指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比如居民收入不平衡,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收入水平赶不上发展水平;地区之间同样不平衡,东部发达地区、特大城市的收入较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收入较低。不充分,指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個重大判斷,揭示了制約我國發展的癥結所在,明確了解決當代中國發展問題的根本著力點,為新時代謀劃發展、推動發展指明了正確方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成果。深刻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正確把握社會主要矛盾是黨和國家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

這一基本矛盾的運動和發展,又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前進。社會主要矛盾體現著社會基本矛盾的性質,反映了一種社會形態某個發展階段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正確把握不同歷史時期社會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具體特點,並以此為依據提出科學的理論、正確的路線和有效的方略,是黨的事業不斷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貢獻。

1.在社會主義社會,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仍然是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但性質和作用形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由於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建立和階級對立的消失,生產的發展不再以服務少數人的利益為目的、服從於資本的增殖,而是以造福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為目的,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共同富裕。

2.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共同富裕。社會生產與人民需要、生產力發展與人的發展和社會進步之間的相互促進、良性互動,是貫穿、支配和推動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全過程的根本動力,反映了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在社會主義社會的特點和形式。

3.就我國的實際況而言,社會基本矛盾運動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隨著生產資料公有制和一系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消除了全社會的階級對立,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社會基本矛盾發生了質的改變,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由於我國是在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社會物質文化生產的發展遠遠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落後的社會生產與人民不斷增長的需要之間的矛盾十分突出,嚴重制約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

這一重要論斷,準確把握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特點,明確了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奮鬥目標和工作的重點,為改革開放的順利推進,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功實踐提供了科學的指引,也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矛盾學說。

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全局的歷史性變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新表述,反映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是通過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分析得出的正確結論,是制定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和長遠戰略的重要依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必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1.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深刻反映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徵。

時代發展到今天,黨的八大明確提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過去60多年,改革開放也已經近40年,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社會主要矛盾的兩個方面即人民需要和社會生產也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1.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2.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問題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這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明確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的主要癥結。

發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區域各方面發展不夠平衡,制約了全國發展水平提升。發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方、一些領域、一些方面還有發展不足的問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

3.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指明了新時代我國發展的根本目的。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是黨作出的莊嚴承諾。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作為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

面對[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分兩個階段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安排,並把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重要的奮鬥目標,明確第一個階段要實現[人民生活更加寬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第二個階段[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理論源自實踐,反過來又指導實踐。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現階段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最新理論成果,是一個重大的理論創新,為新時代黨和國家全局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引,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貢獻了智慧,必將引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闢發展新境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出更加強大的生命力。

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不變]的辯證統一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要在[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中,更加準確地把握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更好地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

1.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

我們要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更準確地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斷變化的特點,更準確地把握我國基本國情不斷變化的內涵,主動適應國際國內環境變化,明確發展的新要求新思路,把握好工作著力點,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2.要牢牢堅持[黨的基本路線]這個黨和國家的生命線、人民的幸福線。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根本政治保證,將貫穿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必須繼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鬥。

在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同時,我們要更加注重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地推動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更好地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總之,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表述與過去相比,既有重大變化又保持了連續性,是[變]與[不變]的辯證統一。我們既要看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變化,也要看到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既要看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實質,即社會生產的發展與人民日益增長的需要之間的矛盾沒有變,也要看到人民的需要變得更加廣泛、更加多樣、更高標準、更多層次,滿足人民需要的方式方法、工作重點和工作思路發生了重要變化。

四、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全面推進各項工作社會主要矛盾決定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從解決落後的社會生產問題到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反映了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點,也反映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我們要充分發揮社會主要矛盾的導向作用,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進各項工作。

1.推動經濟發展更有質量更有效率。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解決生產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2.推動[五位一體]建設協調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必須下大力氣補齊短板,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更加強烈的期盼。

3.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

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同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是相一致、相統一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既是我國社會生產力明顯提高,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偉大飛躍的時代;也是人民生活顯著改善、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我們要堅持把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進步有機統一起來,統籌發展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繼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共同富裕創造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说中国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不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用论语的话就是

下一篇:论述中国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基本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