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设计四面楚歌这个局逼死项羽的人是韩信还是张良?

更新时间2018-11-14 06:06:49

 四面楚歌,是中国经典的成语,用来形容处境危机,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窘困境地。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典故最自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中有描写“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就是发生在公元220年的楚汉争霸最后时期,刘邦和项羽的垓下之战,这场战役直接决定了刘邦统一江山,建立了大汉朝。

 

  四面楚歌 项羽剧照

  四面楚歌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还只是一个字面意思,描写了在现今的安徽灵璧县东南进行的垓下之战的况,当时围困项羽军队的刘邦,利用心理战,让士兵们唱起了楚国的民歌,用来动摇项羽的军心,果不其然,项羽在听到营帐外响起了楚国的民歌,以为周围已都被刘邦收服,信心大失,和仅剩的800余士兵突围,逃到了乌江边,面对后有追兵,前有波涛江水,项羽感到万分沮丧,想起了当初拜别江东父老过乌江,一路高歌争霸天下时的雄心壮志,陡然无存,心如死灰,自刎而死,而经过垓下一战的胜利,刘邦一统天下的愿望就实现了。

  四面楚歌的典故出自哪场战役?就是这场决定楚汉争霸命运的垓下之战,随着西楚霸王的陨落,成王败寇,千古真理,能流传下来的就只有史官记载的有关西楚霸王的零星事迹了。

 

网络配图

  面楚歌是谁出的计策

  四面楚歌,是用来形容形势危急,孤立无援的困境,这个著名的成语,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是描写刘邦和项羽的垓下之战的场景,而四面皆楚歌,则是刘邦施展的一个心理战。

  四面楚歌是谁出的计策,据史书考据,四面楚歌应该是刘邦旗下谋士张良出的计策,张良这个人,大家都知道,聪明异常,他本是儒家出身,便是好学广泛,熟读诸子百家,自然也对兵书有所涉猎,在垓下之战时,张良深知项羽的性格缺点,他推测出项羽的最后希望在于,重返江东,图谋再起,于是他向刘邦进言,要攻心为上,让项羽不能逃回江东,自取灭亡对于自负自大的项羽来说,不是难事,于是,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让围困项羽的军队唱起了楚国的民歌.


十面埋伏的策划实施者就是韩信

十面埋伏是韩信布局的。

文学不等于历史,因素多方面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公元前202年,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经过几次激战,最终韩信使用十面埋伏的计策,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间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以酒解忧,自己吟了一首诗,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意思是:“力量能搬动大山啊气势超压当世,时势对我不利啊骏马不能奔驰。骏马不能奔驰啊如何是好,虞姬虞姬啊我怎样安排你!”,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和。歌数阙,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低着头一同哭泣。唱完,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800余名骑士突围,最终只余下28人。他感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最终自刎于江边,刘邦独揽天下。

首先项羽不是被逼死的。
读史一定不要依靠小说或者人云亦云。
现在很多网络写手自己连史书都没看过,就想当然的一顿乱写。
现代的历史书常将项羽的失败归咎于用分封制使历史倒退,才会导致其最终失败。
那么事果真如此吗?
秦末秦政府横征暴敛,严苛赋税,导致很多老百姓无法生存的情况下揭竿而起。
从陈胜吴广前209年到公元前202年西楚灭亡。
中国的人口从公元前的3000万锐减到14000万(包括奴隶)人口减少了1600万,
这是什么概念?就是平均两个人里就要死一个。
项羽灭秦后,却效仿西周实行分封制。
看似调和了秦统一后被其余六国贵族势力的利益,实则脱离实际,背离了人民这个主体。六国灭后大部分老百姓才不关心复国的什么事,实在是秦二世这头猪,笨的,老百姓才被逼造反。
如果分封有效,怎么会出现春秋战国的大混战呢?
项羽第一次分封就一次封了20个王。这20个王之间怎么会不相互战争呢?
当初百姓为何跟着项羽他们起来造反,就是生活过不下去了,才跟着这些旧贵族,但能封王封侯的老百姓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该干嘛干嘛。但战争一起。要么被压榨要么去做炮灰。
六国失去民心,秦国才能一统中国。一统至少在秦始皇的年代普通百姓生活的要比六国时好,然而此时又行分封。已经2个人活1个了,还这么混战下去,人民怎么活?这不是里历史倒退是什么?
项羽垓下突围,真的是很有英雄气概,为部将斩将夺旗,所向披靡。但无奈已失去了人心。
当时项羽突围向一个田舍翁(农民伯伯)问路,这老人家直接指了一条死路(沼泽地区)
项羽这个人自尊心极强,其实陷入沼泽时,其实他已经很释然了,时也命也。他可能在已经明白了什么。但这一切已经晚了。
拔旗斩将,仅损两人,而且突围成功,《史记》是汉朝的史书,都这么写了。你想一下真实的是不是更猛呢?
所以项羽有优秀的军事才能,但并不是一个适合治国君王。
但他实行分封那一刻,就已经预示了他和他的西楚的命运。
古代谋士和名将厉害是厉害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辩证思考,看到常人一时看不到,想到别人想不到的点。
而不是靠阴谋去算计他人,那种人顶多就是一个阴谋家。
行军打仗,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
在古代信息,条件远不如今天情况下,训练士卒,排兵布阵,计算路途,调拨粮草,观察天气,获取信息,分析信息。
这哪是小说里一个阴谋家能做到的?
就说一点,古代地图都是粗略图,没文化,可能路都要走得慢。
韩信用兵在奇,在于机动灵活,韩信具备当时一般将领不具备的军事战略眼光。
张良在信息滞后的古代,却能想办法及时了解战场形势,及时分析敌我双方战略上的态势,并能让其部署能够实行生效,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张良身为韩国贵族,却可以跳出自身利益圈子,没有高人一等的眼光和思考,靠阴谋你觉得可能吗?
张良,韩信都没周游过列国,却能知道知道当时天下大致地理信息,你觉得在文盲满街古代那种口耳相传的社会,靠的是丰富的知积累,和辩证分析。而不是小说说的设局逼死人。


应该是韩信

相关标签:韩信

上一篇:巴金的《猫狗兄弟》原文

下一篇:当年把基辛格请到北京来的四个人除了唐闻生还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