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8 06:42:19
明代以白银作为法定的流通货币,一般交易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和铜钱组成了货币
主体。明代初期曾用钞不用钱,后改为钞钱兼用,以纸币为主,并且有明一代276年历史只发行一种“大明宝钞”纸币。铸钱经常是一个皇帝铸一种年号钱(亦有几代未铸钱),共有十个皇帝铸过年号钱。因避讳皇帝朱元璋之"元"字,明代所有钱币统称通宝,忌用元宝。由于明代与日本及欧洲间出口贸易的发展,大量白银从海外通过东南沿海流入内地。 国初虽然铸有“洪武通宝”铜钱,洪武八年(1375)又发行宝钞作为法定货币,但铜钱形制滥恶、使用不便,宝钞贬值严重,白银不可遏止地成为公私交易的主要通货。民间以各种年号的铜板为主,大宗交易用到金银
明朝商业和生活中真正的通用货币是银子和铜钱。
明朝开国后,明太祖朱元璋着手重建财政体系。朱元璋就发行起了“大明宝钞”,币值分成了6个等级:一贯、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两百文、一百文。一百文以下就用铜钱进行交易。为了照顾当时大批不识字的老百姓,朱元璋还非常贴心地做了精心的设计,在纸币上画上一串串的钱币图案,一串代表一百文,一贯就是画个十串,可通俗易懂了。同时,禁止以金银进行交易,禁止以物易物,必须使用纸币和铜钱,违令者,就是犯罪!但是大明宝钞是个无限量套餐,想印多少就印多少,到洪武二十七年,贬值已超过了6倍,很快就玩崩了。
大明宝钞虽然玩崩了,可是明廷还是不肯放松对银子的流通管制,到了明朝的第五个皇帝——明宣宗朱瞻基时期,还严格规定,民间禁止用银,用银子做买卖是犯罪行为,用银子一钱,就要罚钞票一万贯。
直到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时,才放松了使用银子的禁令,此后还有些反复,但银子总算是成了市场上的流通货币了。
所以说,银子并不是贯穿整个明朝的通行货币,在明太祖到明宣宗时期,你要是用银子,你就是犯罪了,这后果可就严重了。
后来大明宝钞失去了价值,但还是一直保留,成了礼仪象征。逢年过节的,皇帝都会装模作样地给大臣们发宝钞,而大臣们呢,也就“感恩戴德”地谢谢皇上赏赐了。
银子和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