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10-27 05:02:31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有效载体,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内容[1]。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锻炼成材的有效途径,是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的必由之路。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广素质拓展,使“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为当下大学生能力素质教育的试验田。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兵团团委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统一部署,结合专业的特点,连续几年组织了暑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上级组织的好评[2]。现就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教师职能的发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指导教师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存在的误区
1.指导教师一言堂。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指导教师仅仅是对实践活动起到技术指导的作用。一切指导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是教师实践思想的执行者,导致活动本末倒置。
2.指导教师大包大揽。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往往会出现学生不知道怎么干,具体需要做什么。指导教师无奈之下,自己策划,自己执行,学生成了整个实践活动的陪衬。指导教师成了实践活动的践行者。使学生没能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
二、指导教师在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中的职能发挥
1.精神上的指导。当前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父母的精心呵护下,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上的挫折磨难,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而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践行青春理想,将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的实践性活动。因此,指导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先从精神层面上告诫学生,这是一个要顶着烈日炎炎,付出辛勤汗水的工作。让学生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同时,也要告诫学生,这也是一个了解社会,了解所学专业在社会中需求量的一个有意义的“好差事”,使学生对实践活动有个真正的认识和接受。从而使学生从精神上认为自己能行,使学生精神饱满的去践行实践。
2.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一般由大三、大二、大一三个年级的学生组成,大三的学生由于已经学完了专业主干课程,因此他们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大二和大一的学生是主要参与者。指导教师在实践活动中主要起到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社会所需知识的桥梁作用。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需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转化下,转化成社会所需,使学生能够用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因此,指导教师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发掘实践者潜力的执行者。在整个“三下乡”社会实践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指导教师就需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始终和学生保持一致,给予他们解决问题的指导性意见,挖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践行实践,使实践活动顺利进行。比如,实践经费不足,指导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找盈利部门赞助的方式解决等等。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大大增强,使学生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增强学生不畏困难的自信心和对知识的求知欲。
三、建议
1.加强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联系。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场是社会,需要社会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及大力支持。所以学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增大自己学校专业的宣传力度,增加影响力,加大与社会相关部门的联系,为后续学生的实践活动奠定社会基础。
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指导教师在整个社会实践中需要对实践团队做全方位的指导,因此,指导教师个人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指导教师不仅要有丰厚的专业背景知识做基石,还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增强实践经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技术保证。
四、结束语
短短一个月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是践行志愿者精神,积极服务于社会,发挥大学生在当代社会的先进性作用的有效途径。“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只要你愿意去尝试和经历,并坦然的接受过程的酸甜苦辣和结果的成败得失,人生就会很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