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如何在区域活动中落实主题教学目标

更新时间2018-10-27 05:01:39

幼儿教学

转载,仅供参考!

          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以集体活动为主要活动组织形式。随着区域活动的引入,这一局面开始被打破。在实践中,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各具特点,是幼儿园课程的两种主要活动组织形式。两者之间存在着排异、同化、顺应、并存、对话等多种关系形态,由此体现出不同的课程理念。

    本文围绕新《纲要》的实施,从当前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中,对活动区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结合了具体的教育实践与反思,并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间有机结合地几种方法。

     【关键词】 幼儿园 区域活动集体教学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孩子们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一切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于是幼教工作者不断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进行反思,许多幼儿园也开始积极探索幼儿学习的新形式,于是区域化学习活动在种况下孕育而生。大家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跳出来,充分发挥活动区的优势,以幼儿的自主发展为本,试图通过隐性的指导让幼儿探索未知的世界,得到基本素质的发展。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片面夸大了活动区活动的教育效果,而对传统的集体教学模式的简单否定倾向。但是如何使区域化学习活动与集体教学在幼儿园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育内容、要求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那么,围绕新《纲要》的实施,在具体操作中如何改革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将教育思想和观念转换为具体的教育行为,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区域化教学活动与集体教学。    一.新的教育理念的体现——关于活动区活动 

   所谓活动区活动,就是具有幼儿年龄特点的,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活动去主动练习、操作、巩固已有知识,获取新的知识经验,满足兴趣、好奇心的场所。它是以提供适宜的活动区域,多样化的活动内容,景化的游戏形式,让幼儿自主地参与活动为特征的。它能为幼儿提供自主活动的空间,能为幼儿开展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由此可见,活动区活动是以幼儿的自发活动为主要特点的。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展现其天性和内部世界,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大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在动机,因而无论在与材料、环境、教师或同伴的相互作用中都能更好地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和传统的集体教学活动相比,活动区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了一种更为宽松、更适合幼儿特点的活动氛围,它使每个孩子都充分动手动脑,并且与教师和同伴相互作用的机会明显增多,同时也为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提供个别指导创造了条件。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运用——关于集体教学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将“教育活动”界定为“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其目的是纠正单纯“集体教学活动”,不顾其他组织形式,纠正忽视幼儿主动性的现象,但不等于取消集体教学活动。因为集体教学活动的存在,也有其自身的意义。

    首先,如果说活动区活动更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那么教师组织的集体教学活动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对幼儿的要求,它虽然也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但同时必须保证幼儿获得与社会要求一致并有利于他们各方面发展的必要经验。其次,集体教学活动,是把幼儿已有的经验作为教学活动的起源。通过活动,帮助幼儿分享经验,相互了解彼此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超越自己的认识。同时,幼儿来自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个人经验往往是比较零散的,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幼儿原有经验加以重组和改造,使之条理化,这都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重要功能。

    三.活动区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

    活动区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两种活动在完成课程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方面都有各自的价值和作用,两者缺一不可。目前,对活动区活动的实施,有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对活动区活动的单纯模仿,不学活动区活动的内在价值,只学表面形式,结果教师为了不明目的的形式而疲于应付,幼儿也糊里糊涂地紧跟着,这就大大降低了幼儿参与活动的质量。二是夸大集体教学活动的不足,甚至将教育的其他问题也归咎于集体教学活动,对集体教学活动采取一味地否定,导致了实际操作中的茫然。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形式中,如何使活动区活动与集体教学活动两者有效结合呢? 

   1.在活动区活动中,关注兴趣点,生成集体教学活动。

    在丰富、多变、开放并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区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支持者。幼儿有着最大限度的自由,这也是教师发现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关注“最近发展区”的最佳时机。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除了尊重孩子的自发兴趣外,更重要的是“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 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将孩子的兴趣或关注点作为教育的有效起点,并合理兼顾教育目标,从而生成一系列的集体性教学活动,将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零碎的、肤浅的经验,进行梳理、提升,并继续探索。例如,在活动区活动时,教师发现“巧手坊”里有一个孩子脱下了自己的鞋子,拿着放大镜,津津有味地观察着自己的小脚,旁边几个正在做手的记录卡的孩子,也纷纷脱下鞋子,观察起自己的小脚丫,并开心地议论着。这时,教师发现孩子们对脚的兴趣远远浓于对手的兴趣,于是教师及时为他们提供了脚形记录卡,并在生活区里增添了“洗洗小脚丫”,在表演区增添了“小脚模仿操”,在户外活动时有意识地让孩子们光着脚丫在沙地、鹅卵石地、软地和草地上行走,用脚体会不同的感觉。在经过了一系列脚的探索活动后,教师组织了集体教学活动“小脚丫的旅行”,借助有魔力的“神纸”的介入,通过小脚操、小脚撕报纸、小脚夹报纸走或跳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区活动中的表现,灵活地转换组织形式,让活动更符合幼儿的需要,同时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进行资源与经验的交流,让他们互相交换信息,获得经验,从而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2.在活动区活动中,分解难点,更好地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学习新理念后,教师心目中已明确了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当教师根据目标设计一些集体教育活动时,教师首先考虑的孩子,孩子的兴趣、已有经验、发展层次等等。只要先读懂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他们的发展。

    我们发现:有的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可以在活动区活动中进行分解,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多彩的饮料”时,考虑到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再用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灌输,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遏止孩子们的想象力。但是,如果在孩子们没有一定的相关经验积累的前提下,就组织“多彩的饮料”这一教学活动,那么对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把饮料的调制和饮料间的配制做为幼儿的探索内容放到活动区活动中。在具体操作中,幼儿逐渐对调制、配制饮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掌握了调制饮料的方法,了解了配制饮料时液体融合后颜色、味道所发生的变化。这时教师再组织集体教学活动“多彩的饮料”,目的在于让孩子了解液体不仅仅是简单的融合,因为液体的密度不同,有时,还会出现一些科学的“例外”。因此,在活动中先帮助幼儿分享经验,相互了解彼此的认识,然后出示一杯多彩的分层式的饮料,引出密度测量计的制作步骤及操作方法,使幼儿充满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积极地进行着更高层次的探索活动,想方设法测量出各种饮料的不同密度,并尝试着调制出一杯杯绚丽的“鸡尾酒”式的饮料。由此,将孩子们的知识经验进行了拓展,并使之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幼儿活动过程中,孩子完全是依靠与材料的直接接触,通过调调、冲冲、尝尝、说说,在活动过程中一步步地悟出科学概念的。所以我们相信:只要提供适宜的材料,就能解决科学知识中的难点。

    3.在活动区活动中,为每个孩子兴趣的延伸、基本素质的提高创造条件。

    在活动区活动中,让不同发展速度和认知风格的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能力来参与活动,这是集体教学活动无法做到的。而且,在短短的集体教学活动时间里,要让每一个孩子的探索欲望都得到充分的满足,也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活动区的优势,把进一步的探索活动延续到活动区中。例如在“多彩的饮料”中,教师在集体活动后,将各种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让幼儿有机会完成其未完成的作品,进行更充分的探索。

    当然,在集体教学活动以后,我们也可以在活动区中投放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材料,例如在“小脚丫的旅行”中,教师可以在集体活动后开设“小脚丫”活动区,提供大小不同、材料不同的玩具,让幼儿进行夹物分类的游戏。还可以提供沙包等物品,设置一些游戏情境,吸引幼儿用脚夹沙包投准等等。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无论是活动区活动还是集体性教学活动,都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考虑并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理解并把握孩子的发展方向,使教育内容、要求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这样才是有效的教育。

    总之,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形式中活动区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形式,两者无法摒弃也无法相互替代,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使活动区活动更具有目标性,使集体教学活动更符合幼儿的需要,这才是更好地进行教学改革的一条新路。 



上一篇:上海2018年10月有什么大型会议

下一篇:荣放有国六排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