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休闲

皇帝都有什么苦恼500字

更新时间2018-10-07 10:23:48

皇帝的苦恼——

       拥有九五至尊的皇帝,并不是无忧无虑,反而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烦恼。

  一、成长的烦恼——

           经过世道轮回后,能投胎成为帝皇之家,可谓是前世修来的百年德。要转世沦为一名皇子皇孙,其实也就意味着考验就此开始了。

         被迫离开母亲——从降临世界那一天,就得被迫离开亲生母亲,转入奶妈的怀抱中。虽然说“世上只有妈妈好”,但连母亲的面容都没记忆,谈何好坏?而充当奶妈奶爸的角色就到了太监的手上了,所以历朝历代都不乏皇帝宠爱太监的例子,甚至让其为所欲为置之不理。毕竟是小时候的玩伴,感胜于爹娘,也就明白了其中原委了。

        上学苦、累、重。等到了五六岁的光景,就得上学了。就拿清朝的皇帝乾隆而言,他是在紫禁城·上书房读书。小孩子这么早就上学了,在今天而言,就不足为奇了。但身为皇子皇孙,上学比现在的孩子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辅导班还要更苦更累。因为名文章法规定必须在03:30就开始上课了,直至晚上的七八点左右。一看这时间,睡觉哪有时间,况且住的地方又离课堂起码20分钟的路程,睡眠时间多少就可想而知了。睡得少还是小事,最痛苦的还要很多东西:学骑马射箭,学习蒙汉满语言,学习经史、写字、背古诗。一年365天,天天如此,劳累程度实在想象不出来。只有在春节、端午、中秋、皇帝生日和皇子自己生日这五天才有休假,那也是皇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了。能顺利毕业,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很多皇子皇孙都英年早逝,如乾隆皇帝的三个儿子分别以23岁、9岁、26岁辞世。乾隆皇帝就是在这样的泥沼中,以各科优秀的高材生毕业,缔造了康乾盛世,也是与其上学时的刻苦勤奋分不开的。

        清朝是以骑着马扫进中原的,因而保持其原色,也就成为一项日常行为工作了。南海子麋鹿苑,是皇家狩猎场,场内的动物都是极品中的极品,动物的敏锐,奔跑速度就可知狩猎的难度。好学生还是有的,就拿康熙皇帝而言,猎下的动物真是眼花缭乱,数不胜数。没有步入此行列的皇子们,也是在武林届中的高手,实在是高手如云。以此看出,皇家的教育体制是非常地严酷,也是保证社稷江山薪火相传的根源。

        娶妻生子,传宗接代,本非出自自己意愿。一般来说,到了18岁的皇子,就要娶妻生子了,因而选秀女也就随之而来了,紫禁城·御花园是秀女集结之地。每当到了选秀时节,各个省份都将最好的秀女往紫禁城里送,而这些秀女们就要接受太监们的审阅,老宫女的仔细严查,最后就只剩下五六个秀女了,她们才有机会与皇太后见面。而剩余的秀女其实也是皇太后密定了,也就是现在说的暗箱操作,哪个可以当皇后,那些当妃子,皇太后都心中有数。因此,选择的秀女并非都是太子的心仪之人。原本人人艳羡的选秀之举,饱福美艳的好差事,就成了哑巴吃黄连了。但也有例外的,就数白手起家的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他们是皇帝家夫妻的模范。

  二.皇权斗争——

        经过成长中的种种考验,又迎来了皇权斗争。虽然是以嫡长子继承制进行禅位,但也不能排除天灾人祸,使得太子先皇帝逝世,也不能排除其他皇子觊觎龙椅的野心。如唐有唐太宗李世民篡位成功案例,明有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成功模范。斗争最激烈的要数康熙皇帝时期,因他有35个儿子,11个夭折了。其中12个成年王子掀起了党派之争,分别是太子党(以索额图为首的胤礽)、四爷党(以胤禛为头目的)和八爷党(以胤禩为首的)。康熙没有想到自己宠爱的胤礽竟然拉党营私,以儆效尤,就罢黜了太子。可结果却给其他皇子带来了希望,掀起了一场更大的血雨腥风。支持八阿哥的老大胤禔,曾在康熙面前说:“要是立八贤王为太子,我等为其效力。”这简单的一句话,却引来了康熙的疑心,认为儿子们都在觊觎自己的皇位,盼望着自己早乘仙鹤去,不把父亲放在眼里。于是,为父权抗争的康熙就把胤禩禁闭了。为何四爷党派能在如此精明的父亲面前毫发无损?这就得益于胤禛的16字训“孝顺父母,关爱兄弟,好好工作,戒骄戒躁”,最终成为雍正皇帝,开辟了康乾盛世。可见,皇权之争是兄弟之间的战争,更是父子之间的争挪。

        不过,历史上也不乏闹剧。乾隆皇帝鉴于康熙年代的皇权之争,立下了皇位和平禅位制度。据说乾隆曾临时决定不把玉玺授给颙琰,只念一下传位诏书即可。这可急坏了几位大学士,于是宰相刘墉连哄带劝,最后乾隆答应交出玉玺。但是在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时,乾隆退位称太上皇帝,仍自称“朕”,太上皇谕旨称为“敕旨”。皇帝处理“寻常事件”,如果有重要军国大事以及官员任免,由太上皇亲自指导处理,新授府道以上官员,都要到太上皇前谢恩。太上皇每天还要对皇帝“训谕”。乾隆的让位不让权的做法,不知道身为皇帝的顒琰心里是怎样的滋味。在唐朝时,也出现了这样狠儿子的角色。唐玄宗李隆基因安史之乱逃往蜀地时,却传来了儿子李亨已登基成为唐肃宗了,被迫成为太上皇,权力一下子被架空了。真的是唐有唐肃宗,清有乾隆皇,都是狠角色。

       天上掉馅饼,在皇权争斗里也是存在的,如宋徽宗。一个爱好书法、绘画的赵佶却被太后、曾布、蔡卞等人推上了皇帝宝座,成为宋徽宗。期间的过程也颇具戏剧性。因哲宗英年早逝,没留下子嗣,只得从其兄弟中择帝。赵佶虽为神宗之子,却非嫡出,按照宗法制度,他并无资格继承皇位。 哲宗去世当天,向太后垂帘,哭着对执政大臣们说:“国家不幸,哲宗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宰相章惇当即提出,按照嫡庶礼法,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不料向太后不同意。章惇只好改口说,若论长幼,那么当立年长的申王赵佖为帝。这两个建议都排除了端王赵佶。然而,向太后看中的恰恰是赵佶。就这样从未想过有一天也能踏上皇帝宝座的赵佶竟也当上了,实在是天上掉馅饼了。不过,宋徽宗就因这一馅饼砸中,成为后世人人打骂的对象。毕竟宋朝在很大程度上说是在他手上断送的,正应证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三、江山社稷之忧——

       登上了皇位,就要处理朝政了。哪里闹饥荒了,哪里坝堤了,哪里的官员贪污严重,民不聊生,哪里起叛乱了,谁造反了„„这些统统都得皇上过目。虽然有一二把手把关,但英明的皇上还是亲自把关的,如明代的朱元璋,凡事都是亲力亲为。

       战争——“南蛮北夷东狄西戎”称谓最早起源于周代,指的是华夏四方的人。故面对外敌入侵,铁手腕儿要数打仗了。就拿明成祖而言,本人原本是半路出身,抢了建文帝的位子,自己成了老大。所以当有外敌入侵时,明成祖肯定不会手软。在靖难之役之后,朱棣曾两次亲征,一次是驱逐鞑靼,不费吹灰之力就成功了;一次是与瓦刺的马哈木决战,明成祖准备了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与其决战,最后还是战果累累凯旋了。但有能力亲征的皇帝还是少数,很多都是自身难保。如安史之乱中的唐玄宗,安禄山一来,就被迫往蜀地跑了;宋朝的宋徽宗,金兵一来,就把皇位传给赵恒宋钦宗,自己当起了太上皇;南唐的李煜,是个才子,书法、音律、作词是强项,可惜生于帝皇之家,也做了亡国君主。

        君臣关系——除了要征战,还有一大堆头疼的事,如如何保住自己的皇位,如何使臣子俯首称臣,还真是“百年皇图霸业”,岂一个难字了得?唐太宗与魏征之间的君臣关系,并不是每个君王都可以做得如此好,留下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美誉。历史上都有开国后杀功臣,就是司马迁说的:“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帝业,为了后世子孙保住皇位,就开始屠杀功臣,淮阴王韩信、梁王彭越都死的很惨。汉初的功臣只有张良能善其终,因为张良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能把君王的心思揣摩得很准,因此汉高祖也很宠爱张良。明代也有一个,就是为明成祖的军师姚广孝,他在可以享福时,却当回了和尚,也成为朱棣的唯一朋友。但很少人能做到如此境界的,如明代的胡惟庸案件和蓝玉事件,都为明太祖大开杀戒准备了借口,刮起了杀臣风潮,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因此,君臣关系真的是很微妙,所谓伴君如伴虎,臣子还得是听话点的。但太听话的,又被谏臣者说成宠爱奸臣,不符合英明君主的模儿;要是臣子不留脸面,皇帝又不自在。因而,能准确把握好君臣关系,实在不是件易事。  综上所述,皇帝也不逍遥,表面很光鲜,其实也有很多不为人道的烦恼..................

上一篇:微信封了几个月解不开

下一篇:未来人类会搬到月球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