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五亭桥和二十四桥哪个更有名?

更新时间2018-10-05 19:17:42

二十四桥大家都听说的多。

二十四桥明月夜 大家都知道

五亭桥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国家5A级景区——江苏省扬州市瘦西湖内,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五亭桥始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又叫莲花桥。“上建五亭、下列四翼,桥洞正侧凡十有五。”建筑风格既有南方之秀,也有北方之雄。中秋之夜,可感受到“面面清波涵月影,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的绝妙佳境,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

该桥受北海五龙亭的影响很深,五龙亭五亭临水而建,中日龙泽,重檐下方上圆,象征天圆地方;西为涌瑞、浮

翠,涌瑞为方形重檐,浮翠为方形单檐;东为澄祥、滋香,澄祥为方形重檐。五亭皆绿琉璃瓦顶,亭与亭之间有石梁相连,婉转若游龙,另龙泽、滋香、浮翠三亭有单孔石桥与石岸相接,珠栏画栋,照耀涟漪。扬州五亭桥无北海开阔水面,当然无法把五龙亭照搬。但聪明的工匠别出蹊径,将亭、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之为五亭,群聚于一桥,亭与亭之间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桥亭秀,桥基雄,两者如何配置和谐呢?这里关键是如何把桥基建得纤巧,与桥亭比例适当,配置和谐。造桥者把桥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种不同的卷洞联系,桥孔共有十五个,中心桥孔最大,跨度为7.13米,呈大的半圆形,直贯东西,旁边十二桥孔布置在桥础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圆形,桥阶洞则为扇形,可通东西。正面望去,连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状各殊,这样就在厚重的桥基上,安排了空灵的拱卷。五亭桥是清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秀丽。五亭桥-扬州风景线的标志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五亭桥是清代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设计建造的。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趣。

1990年2月19日,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了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一行,在交谈时说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国家。各地都有不少文物古迹。唐朝诗人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的就是扬州。我小时候一直找这个二十四桥,直到昨天晚上,家乡来人告诉我说,二十四桥如今已恢复了原貌。如有机会的话,希望你们到扬州看看。”(见1992年12月25日《羊城晚报》)过了三天之后,2月21日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江泽民接受《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总编辑朱克曼采访时,又谈起扬州和二十四桥,并邀请中外宾客前往他的家乡扬州观光游览(见1991年9月7日《中国交通报》。1991年12月21日。江泽民同志陪同来访的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日成游览二十四桥,兴致勃勃地向金日成介绍二十四桥的由来。2000年10月21日,又陪同法国总统希拉克再度游览二十四桥。希拉克对扬州秀美的山水赞美有加(见2002年6月18日《中国交通报》)。江泽民提到杜牧的诗是《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对扬州在盛唐时期的赞美,是一首脍炙人口、传诵不已的优美诗篇。扬州位于长江与运河交汇处,自隋唐以来就是中国繁华富庶的文化与商业名城,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江泽民同志也是扬州人,他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小学及中学时代,他对家乡有着深深的眷恋。他挚爱着这座古城。1987年5月2日曾为扬州题词:“扬州是我可爱的故乡,祝愿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青春。”杜牧的诗,在写出了扬州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风貌后,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千古谜团:二十四桥位于扬州的何处?到底指的是几座桥?这些都引起了许多的追寻者,包括江泽民同志在小的时候一直在找二十四桥。这座千百年来纷争不已的“二十四桥”,有多种说法。一是24座桥说,据《一统志》载,隋朝时曾置24桥于扬州,唐朝时仍可见到那24座桥,分布在当时扬州最繁华的街道上。宋代科学家沈括,在其《梦溪笔谈·补笔》中,竟列出了23座桥的名字和位置。这种说法颇多异议。所列出的桥不足24座,下马桥竟有两座,是否是重复;而唐代扬州城里极负盛名的禅智寺桥、月明桥等,为何未列入其中呢?有说,唐代末年的战乱,全部倾圮了,但这只是猜测。又据说,到了明朝,二十四桥已全部毁坏,故明代程文德有“二十四桥都不见”的诗句。后来便有人认为“二十四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不必太拘泥于现实。二是排序编号说,有人认为,二十四桥是扬州城里排序编号为第24座的桥。依据是诗歌中常出现把桥编号的句子,如杜甫:“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张乔《寄扬州故人》:“月明记得相寻处,城锁东风十五桥”等。还有,宋代文人姜夔不仅在《扬州慢》中写过二十四桥外,还在《咏芍药》中写下这样的句子:“红桥二十四,总是行云处。”那么,二十四是不是红桥的编号呢?他在《过垂虹》中有“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尽管姜夔没有在数字前加“第”的字样,但使读者隐隐感觉到,编号说似乎存在过。或许在唐宋时期,扬州有很多桥,桥名不够用,只好用编号来代替。就像现今的城市小区内有几号楼一样。应该说这也是一种猜测,仅仅从古人的诗句来确定编号说法,显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三是泛指、代指说,我国向来就有对数字概念采取含蓄、朦胧、夸张的方式来表达,尤其在诗词中为说明事物的不凡、感的激越,常常使用夸张数字,并不采取绝对数字。譬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山道十八弯”、“三百六十行”等,并非确数。那么杜牧的二十四桥是否也用了这样的手法来泛指扬州桥梁之多呢?这也是一种推测,是一种猜想的说法。四是一座桥说,自宋代以来,二十四桥的几种说法已逐渐形成。其中能够确指是一座桥的,首推大词家姜夔。他在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来扬州,写下《扬州慢·淮左名都》的诗,其中写道:“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种写法,似乎是一座桥了。宋代还有几位诗人,他们描写的二十四桥,亦可认为是指一座桥


二十四桥明月夜,肯定是这个更有名吧

二十四桥普及度更高

五亭桥更有名

二十四桥更有名些吧。

上一篇:西周分封制和禅让制有何区别

下一篇:写一首感恩老师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