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将中国的主体民族称作“汉族”最早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

更新时间2018-09-30 06:04:31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汉族,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黄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  是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占多数优势的民族。  在历史上,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  汉族别称“汉人”、  “华人”,  “唐人”、  “秦人”、  “桃花石” 等。

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1]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2] 


汉族,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黄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 [3-4]  是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占多数优势的民族。 [1] 在历史上,中国上古史学专家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 [5]  汉族别称“汉人”、 [6]  “华人”, [7]  “唐人”、 [7]  “秦人”、 [8]  “桃花石” [9]  等。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 [10]  “炎黄子孙”及“炎黄裔胄”皆曾被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国民党用来做为“汉族”的代称或另称, [11]  现代则有龙的传人等称呼。 [2]  [12]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汉族传统乐器演奏-笛子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 [13]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中原地区为活黄帝 [14]动范围;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13]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虽都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然而历史传说又表明,汉族远古先民,实包括来自羌、夷、苗、黎等氏族部落集团的人。因而,又有虞舜出自东夷,夏禹出自羌、戎的记述;还有一些传说中的人物,按不同记述,可解释成亦羌、亦夷、亦苗黎。这种历史传说的矛盾现象,反映了不同来源的氏族部落集团逐步融合为同一个族体,创造共同祖先的历史过程。 [13]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大禹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 [15]  、商 [16]  、西周 [17]  几个王朝。夏王族为大禹之后。商王的祖先本是东夷,周王自称其先民为夏人的一支,杂居于戎、狄之间,与羌人关系密切。这些虽都自认黄帝为其祖先,而实际却是来自不同部落集团的人们,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经过漫长历史年代的接近、交往、斗争和融合,而形成为共同族体。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以与蛮、夷、戎、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13] 

春秋 [18]  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 [19]  至战国 [20]  ,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 [21]  进至中原的戎、狄、夷、蛮也逐渐与华夏融化,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13] 

 

形成发展

 

在汉族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封建社会漫长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虽然中国古代社会分期的学术讨论进行了差不多半个世纪,至今仍无完全一致的结论,但秦始皇统一中国时已进入封建社汉朝开国皇帝——刘邦 [22]会,则已基本上得到统一的认识。关于汉民族何时形成的问题,学术界较为普遍的看法认为汉族是以先秦的华夏族为核心,在秦汉时期形成为统一的民族,至1840年,经历了在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下的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1840年以后至1949年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得到新的发展;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与中国各族人民一起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民族。 [23]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兼并六国,在“大一统”中,华夏民族也从分散走向了统一。 [24]  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采取了推行郡县制,规定“书同文字”,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同轨”、“行同伦”,以及筑长城等一系列的措施,统一和稳定华夏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国家统一的条件下,汉族形成了统一的民族。 [2] 

秦统一以后,华夏的族称仍然沿用。但恢复汉族政权的明太祖朱元璋[25]原属山东(崤山以东)六国之民,已同为秦朝“黔首”。秦虽国祚短促,然而西域(包括今新疆)诸族、匈奴至汉代仍称中原人为秦人。 [26-29]  而汉王朝从西汉到东汉,前后长达400多年,为汉朝之名兼华夏民族之名提供了历史条件。另外,汉王朝国势强盛,在对外交往中,其他民族称汉朝的军队为“汉兵”,汉朝的使者为“汉使”,汉朝的人为“汉人”。于是,在汉王朝通西域、伐匈奴、平西羌、征朝鲜、服西南夷、收闽粤和南粤,与周边少数民族进行空前频繁的各种交往活动中,汉朝之名遂被他族称呼为华夏民族之名。吕思勉说:“汉族之名,起于刘邦称帝之后。” [30]  吕振羽则说:“华族自前汉的武帝宣帝以后,便开始叫汉族。” [31]  总而言之,汉族之名自汉王朝始称。

东汉以后,中原大乱,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四分五裂,到处是封建割据,到处是纷争战乱。在大分裂、大混战、大动荡之中,各民族或部族四处流徙,北方匈奴、鲜卑、乌丸、氐、羌纷纷入主中原,史称“五胡乱华”,江汉地区的部分蛮族也涌进中原,在中原地区形成汉族与匈奴、鲜卑、乌丸、氐、羌及蛮族交错杂居的局面;而北方汉族人民又大批南移;史称“衣冠南渡”,在长江及珠江流域形成汉族与蛮、俚、僚等南方少数民族或部族交错杂居的局面。但他们大多已被汉族同化, [32]  丧失了本民族的特点,变成了汉族的一部分了。

 

      其实,古代,主体“华夏人”在每个“朝代”都是以“当朝”的名称自称的,比如:秦朝人,自称“秦人”;晋朝人自称“晋人”;隋朝人自称“随人”;唐朝人自称“唐人”;宋朝人自称“宋人”等。但却有一个统一称谓“华夏人”!汉朝之后统一称为“汉人”。

       “汉人”的称谓取代“华夏人”的称谓并被“异族”和“华夏人”一起普遍接受是始自汉武帝北击匈奴开始,将曾经强大的匈奴打的分崩离析,周边“异族”在“汉人”的强大武力下颤栗,华夏先民也以是“汉人”而自豪。

汉族亦称大汉民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体民族,约占全国人口的九成。称谓始于汉代,并沿用至今。

汉朝开始的。

从清朝开始的,


这位朋友,“汉人”的称呼起源于汉朝,意为汉朝之人。到了北魏后期才演变为中国人的代称。后来,“汉人”所包含的范围越来越大。经过历代各族之间的杂居、融合,许多民族加入汉人的行列。到中华民国时期,“汉人”才正式改称“汉族”。

上一篇:清末,英国大量向中国走私鸦片,请问英国人他们自己抽鸦片的吗?

下一篇:中国的屈辱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