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写得如何?

更新时间2018-09-30 06:02:43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创见性地提出三种境界,以诗词名句喻境界,独具匠心。

 

         王国维言:“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并未精研细读王观堂《人间词话》之章句,也未读相关解读文章,欲凭一己之力感悟三种境界之深意。读别人的评述,总有先入为主的感觉,容易循着既定的路数走下去。

 

想要体现自己的心路历程,必须独立思考,冥思苦想方有独到见地,此为读书之真要。

 

王国维何人?帝师,宣统皇帝的老师,溥仪之师;导师,初立清华文学院四大导师之一,其余为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悲,天命之年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据说是殉文化而死;遗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评价,“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语)

 

王国维的人生就是如此,伴随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世纪交替文化巨变之际,茫茫然不知所向,苦闷郁结悲怆凄凉义无反顾地为旧时代而殉葬。

 

          王国维以其深厚的学养,大家之风范,品鉴几千年来凝结愫、抒怀胸臆、咏叹志趣、吟诵雅美、最富灵秀的诗词精华。

 

          古诗词是中华瑰丽文化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唐诗宋词展现了仁人志士的内心世界,其精神气质、节义操守、理想信念塑造出不同的精神境界。

 

         境界是精神实质的反映,不经历人生起落,不体味磨砺甘苦,就不会有境界之提升。境界是精神世界的产物,具有超越性,是词人理想信念的凝聚与升华。

 

         我想,王国维正是感悟到这一点,遍览古今之华美词章,畅游广阔的心灵海洋,遥想怀思,心境感同。由此而提出境界论,深彻体会词人内在不同的精神境界,独具慧眼,不愧为高远升华之妙思。

 

        第一境界,取自晏殊之《鹊踏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全词为:“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词人依然采用传统的赋比兴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作为婉约派词人,又身居宰相高位,晏殊绝非简单的情感宣泄,而是展现一种实现政治抱负的宏达格局。

 

     “愁烟泣露、轻寒燕飞、明月斜光、西风凋树”这些冷色调的渲染,是为了反衬词人的情怀涌动与壮志未酬的心境。

 

        依王国维之意,并非诗词鉴赏,而是借用诗词意境赋予精神境界的内化。此为王国维首创,以诗词意境来描述精神境界,透过词意的体会感悟境界之真义。

 

       王国维所言第一境界,是理想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乃理想之展望。有理想才会有高度,方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境界。

 

置身于事物纷扰之外,登临高楼,眺望未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不随物转,气定而神宁。理想如指路明灯,使黑暗中的行路人满怀希望。

 

       孔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逆流而上,不畏困厄,彰显匡正世风理想信念之坚定。

 

       孟子“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不仅有豪迈之气度,更具淑世淑人的理想化色彩。没有理想的人生,犹如滋生蔓长的野草,荒芜而缺乏意义。

 

       第二境界,取自欧阳修之《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二句历代系为柳永《凤栖梧》,然欧阳修词集中亦有此词,虽个别文字略异,王国维认为此二句为欧阳修之词句。

 

        全词为:“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也拟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修与柳永的两首词虽个别文字稍有差异,意境基本相同。笔者认为欧阳修更胜一筹,很有可能欧阳修所作为原词(凭感觉推断),但柳永后两句更好。

 

依然是婉约派风格,景致:“倚危楼、风细细、望离愁、黯黯生、残照里”;情境:“无人会、凭阑意、拟疏狂、图一醉、对酒歌、还无味、衣带宽、都不悔”。

 

寄情于景,借景抒情,景致格调偏苍凉,流露出词人难以疏放的郁结心绪。还有一种无奈之情,亦如司马迁的无奈“谁为为之,孰令听之”。为谁而做?向谁诉说?词人发自内心的呼喊。

 

        无奈对酒当歌一醉方休,但依旧是索然无味难解忧愁。最后两句为升华妙笔,虽然身体因苦闷而日渐消瘦,但对人生事业的执着追求至死不渝。

 

        窃以为,此为修身境界。修身需耐得住寂寞,忍得住荣辱,淡然面对人世沉浮。修身如同修炼,是身心的双重磨砺,愈挫愈奋,以苦为乐。儒家的修身亦不同于佛教的修行,二者有入世出世之别。

 

         儒家修身有治世抱负而为人,佛教修行只为脱离苦海而为己。修身是在理想指引下的更高境界,是自觉向善,受内在的动力驱动。由理想境界跨越至修身境界,良知扩充,良能体现,是“知行合一”的日常实践。

 

          在现实中,修身表现为自立,是塑造独立人格的过程,如陈寅恪所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否则,随波逐流,身心分离,为情所驱使,被物所奴役。情随境动,心随物转,劳心费神,喜怒无常。

 

       拖着沉重的躯壳,奔走于滚滚红尘,人生徒劳无益而一无所成。向往修身境界,慎独慎微,身安而命立,体现生命价值人生完美无憾!

 

       第三境界,取自辛弃疾之《青玉案》,“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意境最美,是一种悟道的境界。

 

全词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风骨铮铮,感情奔放,《青玉案·元夕》所描写的是元宵佳节的豪华盛景。

 

       辛弃疾身处南宋乱世,弱宋衣冠南渡,偏安一偶,苟且偷活,一派浮华景象。元夕之夜,歌舞升平,灯火辉煌,犹如人间仙境。

 

        欢乐的景象反衬出词人凄凉的心境,醉生梦死是亡国的征兆。中原复兴的希望在哪里寻找,慕然回首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点光亮,词人在刹那间悟道了人生的真谛。

 

辛弃疾用最美的景致道尽了内心的凄凉,不可言,不可说,只能用心感悟。繁华掩饰下的是国破家亡,人间的凄惨莫过于此,此情此景将词人的情感纠结推升到了极致。

 

也许正是在这个临界点,词人的内心豁然洞开,正如释迦摩尼菩提树下的顿悟。

 

       悟道境界即为内在超越的境界,灵明澄澈,“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圣洁的情怀,希望的火光,如元夕夜的火树银花灿若星辰。

 

人生境界如攀越高峰,只有不断地攀登才会看到奇丽景象,人的内心世界充满奇幻色彩。

 

        王国维进入了一种境界,天命之年绝然而死,与其说殉文化而死,毋宁说为信念而死。信念的火光熄灭了,人岂能苟活于世!

 

       王国维所倡导的境界论,开一代新风,为黯然的二十世纪初透出了一丝亮光。他是真正洞悉人生意义之人,《人间词话》即为人间真情,因此而广受赞誉。

 

       精神挺立是人活着的全部意义,境界是人生进取的阶梯,逐级攀升直至永恒。

 

笔者所体悟的人生境界——理想境界、修身境界、悟道境界,对于大师三种境界的理解忝列一家之言,真诚表达对人生境界的向往之情。


很好,本人觉得王国维是大师级人物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上一篇:戏剧三祭江的剧情

下一篇:指出与晚清政府财产收入结构变化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