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肌苷与异丙基苷区别

更新时间2018-09-04 01:39:24

肌苷(Inosine),也称为次黄苷、次黄嘌呤核苷、 9-β-D-呋喃核糖基次黄嘌呤等;是由次黄嘌呤于核糖结合而成的核苷类化合物

在嘌呤的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中,肌苷酸(IMP)可以作为合成腺苷酸(AMP)和鸟苷酸(GMP)的前体。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各种心脏疾患、急性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此外尚可治疗中心视网膜炎、视神经萎缩等。

分子式:C10H12N4O5

CAS号:58-63-9

分子量:268.22600

精确质量:268.08100

PSA:133.49000

物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

密度:2.08 g/cm3

熔点:222-226 °C (dec.)(lit.)

沸点:732.8ºC at 760 mmHg

闪点:397ºC

折射率:-52 ° (C=1, H2O)

水溶解性:2.1 g/100 mL (20 ºC)

比旋光度:-49.2° (c=1,H2O 18°C)

蒸汽压:1.52E-22mmHg at 25°C

稳定性:常温常压下稳定

储存条件:Store at RT.

生产方法:

1 棒状杆菌发酵制取肌苷酸,再用化学法脱掉磷酸得肌苷;

2 以腺嘌呤及硫胺素双重营养缺陷型的变异芽孢杆菌株,一步发酵制备肌苷。


用途:

1 用作辅酶类药物。

2 肌苷是机体内ATP、辅酶A、核糖核酸及脱氧核糖核酸的组成部分,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它能提高机体ATP的水平,可转化为多种核苷酸,并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3 肌苷对细胞膜有良好的通透性,能直接进入细胞,转变为核苷酸,再进一步变成ATP参与代谢,有促进肝细胞恢复,防止脂肪肝的作用,并能提高各种酶的活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4 在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导致肝功能异常时,肌苷可作为一辅助保肝药使用,也可用于抢救肝昏迷。


异丙肌苷(Inosine pranobex),是一种免疫调节药物;

体外试验证明,它能够增强PHA或抗原的免疫反应,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增殖,且可通过激活TH细胞或巨噬细胞而刺激B淋巴细胞分化和产生抗体。

CAS号:36703-88-5异丙肌苷

EINECS号:253-162-1

药理学:

在体内具有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临床双盲试验证明口服异丙肌苷可减少各种病毒感染(如流感、水痘、风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多发性口炎等)的发病持续时间和严重性。

对艾滋病及肿瘤病人免疫功能的恢复,显著优于安慰剂。

异丙肌苷片剂或滴眼剂可使疱疹病毒角膜炎,葡萄膜炎的症状和体征比安慰剂有较大的改善;


异丙肌苷是由肌苷和N,N-二甲氨基丙醇的对乙酰氨基苯甲酸盐以1:3比例合成的药物。

异丙肌苷的应用范围包括病毒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疾病。其抗病毒作用主要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发挥。


适应症:

1 用于多种病毒感染,包括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急性病毒性脑膜炎、带状疱疹、皮肤疱疹、流行性感冒及鹅口疮、疱疹病毒角膜炎、葡萄膜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免疫缺陷病等;

2 作为治疗剂用于恶性淋巴瘤、骨髓瘤、早期恶性黑素瘤、与手术合用治疗食管癌、胃癌、直肠癌、甲状腺癌术后患者。

分子结构有区别

上一篇:咽喉肿痛喝冷水还是热水好

下一篇:消化不良怎么办